近年來,廣東圖書市場的消費需求出現了若幹變化。首先,讀者的消費需求總量降低。圖書商品是一種超必需品,反映的是人類較高層次的需求。然而,隨著包括廣州、深圳等全國一線城市住房、教育、養老等生活成本的提高,生活節奏的加快,廣東中產階級消費圖書的熱情有所減少。普遍浮躁的時代風氣和廣東人的實用理性態度,使具有曆史文化價值的一些經典讀物、嚴肅文本的市場空間更為有限。

其次,紙質圖書在讀者消費結構中的比重降低。這直接來源於電子圖書市場的衝擊。與紙質圖書相比,電子圖書更易獲得,讀者不受時空限製,在任何地方都可以隨時下載,不受斷版、絕版的影響;電子圖書更易儲存和攜帶,且文獻保存期更長。其全文檢索的功能還能使讀者方便地通過輸入關鍵詞,快速定位想查詢、閱讀的內容。此外,電子圖書複製的邊際成本幾乎為零,其生產能力在理論上說是無窮的,具有比紙質圖書更可觀的規模經濟效益。對消費者而言,電子圖書的獲得成本比紙質圖書要低很多(許多電子書甚至是免費的)。操作的便利和成本的低廉使得電子書迅速在整個圖書消費市場中占據份額。一旦消費者可能以較小成本獲得電子圖書,其對圖書的心理定價就會逐漸降低,從而減少對紙質圖書的購買行為。

最後,讀者的消費取向更為多元。大眾化使得一種文化、一個社會、一個時代成為有機的整體。但不可否認的是,隨著人類文化的進一步發展和生活體驗的多元化,社會被逐漸分為許多的“小眾”。消費者不再是一個整體,而自然地分化為一個個具有共同興趣或生活態度的小眾群體。豆瓣網的成功運作就是明證。包含100萬條書籍、電影、音樂目錄的豆瓣網為用戶提供了加入特定小組的便利。每個按內容分類的小組都基於用戶特定的興趣喜好,比如文學、音樂、傳媒、美食、設計、生活、IT界等等。各類別之下還有由用戶創建的進一步細分的小組。小組用戶通過分享共同的興趣、探討共同的話題而形成一個個固定的群體,即所謂“小眾”。在圖書市場上,為大眾所追捧的暢銷書在短時間內不會消失。但由讀者的文化積累、生活體驗的日益豐富與多元化帶來的,必然是小眾市場的蓬勃發展。廣東省位於我國沿海地區,毗鄰港澳,早在近代就開自由之時代風氣,是多元思想的聚集地。隨著物質生活水平的普遍提升和社會分工的日益精細化,廣東讀者的消費需求呈現出更為多樣的態勢。

三、廣東圖書出版業的發展思路

現階段的廣東圖書出版企業普遍麵臨出版物產品價值難以實現、品種不斷擴大、買方議價能力不斷提高、企業增長乏力的現狀。而來自行業內部和外部的激烈競爭更是不斷擠壓著企業的利潤空間。但是,我們應該看到,新媒體技術既為傳統出版業催生了許多有實力的競爭者,也為其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廣東省欲成為文化強省,必須首先成為出版強省。而出版強省的打造,關鍵在於出版企業在新形勢下對機遇的把握:如何最好地利用新媒體為圖書市場帶來的新平台?如何最大限度地發揮傳統圖書出版業的既有優勢?如何挖掘出版產業新的經濟增長點?廣東圖書出版企業隻有調整發展思路,才能進一步做大做強,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豐收。

(一)內容為本立體開發

傳媒大亨默多克曾說:“優秀的內容永遠是優秀媒體的主宰,維係著我們與未來世界。”長期以來,業界一直有“內容為王”的提法,意指無論傳播的媒介如何改變,內容作為主體的地位不會變。然而,新媒體和高新技術的出現,使人們越來越無法忽視傳播媒介的重要性。在數字時代,我們被隨時隨處提供的信息是如此之多,以至於越來越少有機會顧及包括紙質圖書在內的傳統載體。而再好的內容,若沒有合適的載體就無法構成有效消費,內容隻能是“偽”王。所以,“內容為本”恐怕是更謹慎的說法。

僅由出版企業掌控所有出版資源的時代已經過去,包括網上博客等多種新形式的出版模式已經形成。僅由出版企業提供內容的時代也已經過去,各種網絡運營商、電信公司都在整合新的力量,打造屬於自己的內容源。對於包括圖書出版業在內的一切傳統出版業而言,他們向市場提供任何出版物時都必須考慮的首要問題是:在互聯網上是否有可替代的資源?在傳統圖書出版市場不斷萎縮的今天,出版業的應對策略是什麼?向技術領域延伸並同時成為技術提供商?這不現實。那麼在出版市場被不斷重新洗牌的今天,什麼是傳統圖書出版業的核心競爭力呢?還是內容生產。有內容不一定為王,但沒有高質量的內容絕對不可能為王。在媒介融合時代,廣東圖書出版業戰略製勝的首要法寶就是打造內容優勢。

首先,應抓住關鍵,保證高品質內容。圖書出版業擁有一批經驗豐富、經過嚴格訓練的專業編輯,擁有豐富的專家學者資源,這是任何其他涉足出版市場的產業在短期內無可比擬的優勢。並非所有讀者都會為了方便和價格而犧牲對閱讀質量的要求。而經過出版社圖書編輯校正、審查的書稿,能最大限度地滿足讀者對於書籍品質的要求。其權威性、規範性是博客、網絡小說等網絡出版物所不能相比的。廣東圖書出版業不僅應立足主業,嚴把圖書質量關,繼續為市場輸送高品質的圖書,還應以中華書局、三聯書店等優秀出版社為榜樣,著力打造精品圖書、樹立品牌,以增強自身在全國業界及消費者中的影響力。

其次,充分利用新媒體,對內容產品進行立體開發。全媒體出版(Federated media publishing)是一種新興的出版模式,指“……同一種內容通過多種媒體同步出版,包括紙質媒體,也包括互聯網、手機、閱讀器。”童之磊:全媒體出版\[DB/OL\](第三次數字出版博覽會上發言內容),http://www.chuban.cc/rdjj/szcb3/zlt/200907/t20090707_50647.html,中國出版網,2009年7月7日。以圖書為例,出版社可以一方麵通過傳統紙質形式出版,一方麵以數字圖書的形式通過互聯網、手機、手持閱讀器等終端數字設備進行同步出版。這種模式在多種媒介上實現了同一內容多形式的同步呈現,力圖覆蓋盡可能多的讀者群體,是傳統圖書出版業進行載體創新、分享數字技術成果的一種方式。但圖書出版企業必須認識到的是,在新媒體上的出版內容,與紙質圖書必須有所區別。圖書的全媒體出版並不能隻是內容的簡單平移。業界還必須對互聯網、手機、閱讀器等各種新媒體的特性及其讀者群體的特性有充分的把握,在文本長度、文本深度和風格上與特定讀者群體的需求相契合。以手機閱讀為例,由於手機使用的普及性和手機閱讀的隨機性,所以手機出版物的文本不宜過長,閱讀時間以3—9分鍾為宜,且必須具有較強的可讀性和休閑性。在創作風格上,既要堅守對文化品位的一般追求,又要深入研究廣東文化的特殊性,靈活呈現廣東人民喜聞樂見的文化作品。總之,掌握了高品質的內容資源,還需具備強有力的整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