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是在嶺南文化這種特色中,培育了“敢為人先、求真務實、開放兼容、守法誠信”的廣東人精神。正是在嶺南文化這種特色中,衍生出具有更為強烈的時代特色的“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時代文化精神,造就了廣東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經濟社會科學發展的輝煌成就。而廣東省委對廣東時代文化精神概念的提出,正是深刻了悟廣東科學發展的文化底蘊之巨大價值的必然結果。
三、指引廣東開創文化強省建設新的輝煌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廣東取得了輝煌成就,就文化產業發展而言,文化產業已逐漸成為廣東的核心支柱產業(國際上對“支柱產業”的界定,是指占GDP總值6%以上的產業)。2008年廣東文化產業產值已經占全省GDP的68%,可以說文化產業已經成為廣東的核心支柱產業。同時,廣東的文化產業規模總量居全國之首。廣東已經初步形成較完整的產業體係,包括新聞出版業、廣電服務業、文化娛樂業、會展業、廣告業、旅遊業、電子信息業、文化產品和設備製造業等。2008年廣東省文化產業增加值為2720億元,連續五年名列各省市之首,占全國的比重超過1/4;文化產業已成為經濟新增長點,連續五年年均增長率為146%。
然而,正如廣東省委指出的那樣,廣東文化建設還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麵臨著一些挑戰,主要表現為四個不相適應:第一,思想解放和觀念更新的程度與推動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不相適應;第二,文化的戰略意識與建設文化強省的要求不相適應;第三,文化體製改革與文化軟實力競爭的迅速提升要求不相適應;第四,文化發展與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不相適應。特別是當前我們麵臨著經濟體製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深刻變化的新形勢,在這種形勢之下,如果我們不加強文化建設,不弘揚三十餘年改革所凝聚成的“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時代文化精神,光靠吃老本,不僅難以保住已有的發展領先地位,而且還可能在千帆競發、百舸爭流的競爭中處於劣勢。
“解放思想、改革開放”的時代文化精神,對於廣東開創文化強省建設新的輝煌具有重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