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放腳委員(1 / 3)

第七章 放腳委員

辛亥革命期間,圍繞著女人的小腳與男人的辮子,有一場非常廣泛的爭論,爭論雙方壁壘木嚴,並因其截然相反的褒貶態度,分成了“國粹派”與“國恥派”。

我們那個地處中華民族文化發祥地的河南省,有一位辛亥元老,是“國恥派”。據說他在日本留學期間,有一次參觀博物館,看到展品中居然有一雙支那婦女的三雨金蓮模型,不禁怒火中燒,揮拳砸碎了許多顯示大和精神的展品,被作為政治犯,驅逐出境。我見過這個人。我見他時,他已是耄耋長者了。他身材瘦小,麵色陰沉,穿一件發白的大褂,那氣派遠比不上他那些坐在雪佛汽車裏的當年同誌。隔壁一戶人家,為田畝上的事同縣裏一個有名的惡霸打官司,他最恨這個惡霸,聽到這事,主動登門幫鄰居往省高級法院遞呈子。他一來,嚇得附近不是天足的媳婦們不敢露麵。可是那戶打官司家的大媳婦,就不是天足,吃飯時,那位長房媳婦竟敢扭動蓮步前去上菜,他老也毫不動容,全無傳說中的那處銳氣。因而,我們一群等看熱鬧的孩子十分失望,並對他革小腳命的那段曆史,產生懷疑。

解放後,偶爾閱讀一本關於辛亥革命的書,裏麵赫然有他的大名,這使我不能不對他的元老資格重新加以肯定了。

人的聯想怪得很,每想起他,我就想到小腳;每想到小腳,我就又想到他革命的不徹底,革命的不得意,頗感惆悵。

這位元老進行的小腳革命,分明很不徹底。辮子革命不管開始受到趙老太爺和阿Q們多麼強烈的反對,但還是一次完成了的。到我懂事的時候,除了私塾先生後麵拖一條花花白白的細辮之外,就是在那十分閉塞的村子,男人們的頭都光光的了。而小腳則不然,到處可見。所以非得進行二次革命甚或三次革命不可。我見過對小腳進行二次革命,不過,主持 這次革命的已不是那位元老,而是兩個十八九歲的放腳委員。

前不久,遇到文藝界的兩位老大姐——曾克和藍光。談起來,知道她們抗日戰爭初期都在洛陽及附近農村工作過,活動過;宣傳抗日,發動群眾。那時,她們也不過十八九歲吧。因而,我又想起那兩位放腳委員。

抗日戰爭開始後,經常有些什麼丈量委員、派丁委員、查學委員到村上來。不知道這些“委員”之稱是確有的,還是老百姓想當然叫出來的。一天,有兩個女兵,步伐英武地走進保公所。保長後來帶她們到小校住下,並叫保丁敲鑼吆喝,召集全村小媳婦、大閨女到小學校開會。聽說來了兩個女兵,鄉下人愛看稀罕,來開會的人空前的多,連一些老大娘也拿著紡錘、鞋底,一扭一扭的來看熱鬧。

兩個女兵都是一身黃軍裝,腰裏紮條寬皮帶。短發隻及耳梢,軍帽一壓,幾乎看不到頭發。年紀小點的,長得很渾實,圓圓的麵孔黑紅,濃眉大眼;年紀大點的,身材挺秀,瓜子臉,白白淨淨。兩個人的精神都很嚴肅,一派軍人風度。

“喲,你看那頭發,到哪裏去了?活像兩個小子。”一位老大娘附在一位納鞋底的大娘的耳朵上說。

“看如今這些妞們,都瘋成啥啦,咱位都得為她們臉紅。”納鞋底的大娘撇撇嘴。

“那高的,給你當男人倒不錯。”一個大閨女同她的同伴打趣。

“哎喲,你們看那雙腳,多野,嘻嘻……”小媳婦們偷笑著。

保長向大家介紹,這兩個女兵是上邊派來的放腳委員。這個“委員”不是保工想當然加的,人家有公函,上麵蓋著駐洛陽一個大衙門的大紅印。

長得秀氣的女兵向大家講話。她說抗日不分男女性,婦女要抗日,就得放腳,纏個小腳怎麼同日本鬼子打仗呢?纏腳的年輕婦女,回去都要放腳,過兩天她們要挨門挨戶去查。誰都得放,不放不行!

“誰不放腳,就是不想抗日。漢奸才不想抗日呢!”那黑小子般的女兵,把大腳片跺得咚咚直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