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長征路上(1 / 3)

第四章 長征路上

遵義會議後,毛澤東複掌軍權,被壓抑三年的激情又爆發了。由於情報失誤,求勝心切的毛澤東首戰失利。他帶領紅軍四渡赤水、爬雪山、過草地,向陝甘地區開進。突然而至的敵機接連扔下幾顆炸彈,正在開會的毛澤東等中央領導頓時陷入煙霧火海之中。

慘烈的湘江之戰

十月二十一日,中共中央、中革軍委和紅軍總部率領主力紅軍連同後方機關共八萬六千人,被迫退出中央蘇區,於福建長汀、寧化和江西瑞金、雩都等地突圍,從而拉開了舉世聞名的二萬五千裏長征的序幕。毛澤東從他自己選擇的突圍路線,帶病走上了長征的旅途。

中央紅軍從內線作戰轉到外線作戰,本應該抓住有利時機,集中優勢兵力,出敵不意地打上幾個殲滅戰,以扭轉被動挨打的戰局。然而,獨攬大權的中央最高“三人團”中的博古、李德卻機械地指揮:紅軍必須到達指定地區,放下行李後才能拿起武器殺敵。這種“大搬家”的陣容、甬道式的前進,不僅不能主動放手地對敵作戰,反而處處受製於敵。

蔣介石很快察覺到了紅軍的行動意圖,他們采取慣用的圍追堵截戰術,在紅軍西征的道路上設下了層層封鎖線。盡管蔣介石使出渾身解數給“朱毛”紅軍造成了巨大的損失,然而迄今為止,他在戰場上還沒有真正贏過毛澤東。

也許蔣介石已經意識到,在未來的歲月裏如若不把毛澤東消滅掉,那必將給自己留下一顆致命的克星。其實這支西征大軍的統帥已不再是毛澤東,但情況不明的蔣介石在來往電文中仍沿用他的習慣稱謂“朱毛赤匪”。為了扼殺對手以除後患,蔣介石又一次使出他的慣用伎倆:生擒毛澤東者賞大洋十萬,獻其首級者賞大洋五萬。

紅軍在通過贛縣王母渡、信豐縣新田之間的第一道封鎖線後,立即向湘粵邊境推進。敵軍沿著湖南汝城、廣東城口一線又部署了第二道封鎖線。由於陳濟棠為保存實力未派重兵阻截紅軍,而蔣介石的嫡係部隊又遠在湘贛邊境,湖南軍閥何鍵率領的湘軍勢單力薄,因此紅軍未經激戰便再一次突破了封鎖線。

十一月六日,蔣介石獲悉中央紅軍已經相繼入湘,立即頒布“堵剿”電令。該電令還判斷紅軍將“繼續向宜章方向逃竄”。據此,敵軍為“堵剿”紅軍作了具體部署:在粵漢鐵路湖南境內的一段——良田到宜章之間,設立第三道封鎖線。當時粵漢鐵路已部分通車,且公路發達,這就十分有利於敵人調兵設防。

鑒於當時敵眾我寡的實際情況,毛澤東在廣東仁化的城口提出建議:紅軍不要向文明司前進,不要在坪石過粵漢鐵路,不要取宜章、臨武,而應該向北越諸廣山,沿耒水北上,在水口山一帶休整,仍到永豐、藍田、寶慶等地擺設戰場,消滅“圍剿”之敵。

毛澤東的這一建議對於徹底打破敵人的“圍剿”,從根本上擺脫紅軍的被動局麵是十分重要的,但卻被“左”傾領導者博古、李德拒絕了。這樣,為突破敵人的第三道封鎖線,紅軍不得不同敵軍展開激戰。

紅軍接連突破了被敵吹噓為“鋼鐵封鎖線”的三道防線後,蔣介石十分震驚。他匆忙趕抵南昌行營部署第四道封鎖線,其計劃是:第一步,堵截紅軍於瀟水以東地區,把紅軍消滅於天堂圩與道縣之間;第二步,調集湘、桂軍和“中央軍”阻擊紅軍於湘江以東地區,把中央紅軍消滅在湘江之濱。

麵對極其險惡的形勢,毛澤東在反複研究敵情之後提出了改變進軍路線的建議:紅軍主力不要過瀟水,不要攻占道縣和江華,應沿瀟水東岸經保和圩、雷家坪等地,攻占零陵的粟山鋪,再向東北攻祁陽,過湘江,在兩市鎮或寶慶一帶與敵決戰,然後再返回中央革命根據地去。

毛澤東這一具有重要戰略意義的建議,又一次被狂妄自大、不諳軍事的博古、李德武斷地拒絕了。

經過艱苦激烈的戰鬥,紅軍廣大指戰員在占領道縣後渡過了瀟水。蔣介石在第一步計劃失敗後,又糾集二十個師的兵力布置在全州一線,要把紅軍消滅在湘江之濱。

本來,中央紅軍有一個以較小代價搶渡湘江的有利時機,因當時敵人內部互有矛盾,全州、灌陽一度兵力空虛;桂係軍閥白崇禧和湖南軍閥何鍵為自保實力決定讓開一條通道,對紅軍采取“拒客”和“送客”的態度。當時中央縱隊距離最近的湘江渡河點隻有一百六十多裏路,如若采取輕裝急行軍,一天即可到達。

然而,中央縱隊的行動太慢了,頑固不化的“左”傾領導者仍然讓紅軍抬著“轎子”,背著“石碾”按照常規行軍,本來一天即可到達湘江的路程卻足足走了四天。這樣,不僅喪失了稍縱即逝的渡河良機,也使前線戰士為執行掩護任務付出了沉重的代價。

毛澤東堅決反對博古、李德在全州強渡湘江的錯誤決定,又一次提出了改變進軍方向的建議。毛澤東明知他的建議不可能被“左”傾領導者采納,但他並不過分遺憾。他知道應該點到為止,他知道必須耐心等待,因為曆史遲早會出來替他說話的。

十一月二十七日夜,紅一軍團、三軍團在全州以南的界首鎮渡過了湘江,而大隊人馬則積聚在湘江東岸待渡。就在這條鍘刀一般的湘江把紅軍隊伍切成兩半的時候,蔣介石下達了總攻擊命令——半渡而擊。

空前酷烈的湘江之戰開始了!湘軍第一路由全州向覺山鋪地區發起進攻,桂軍主力由龍虎關、恭城一帶向興安、灌陽以北地區進攻。接著,在飛機的支援下,湘、桂兩軍互相策應,向湘江兩岸十幾公裏的紅軍陣地發動全麵進攻,企圖奪回渡河點,聚殲紅一方麵軍於湘江兩岸。

蔣介石憑借人多勢眾,采取密集的“羊群戰術”向紅軍發起連續衝鋒。他們用幾百門大炮猛烈轟擊,又調來大批飛機,炮彈像下餃子一樣從天而降,把紅軍的陣地炸成一片火海。炮火一延伸,敵人就成營成團地展開了輪番衝鋒。

敵人的迫擊炮不停地向紅軍的江邊陣地射擊,機槍子彈密雨似的向紅軍渡江部隊傾瀉而來。狂轟濫炸的敵機剛一飛走,紅一方麵軍的工兵戰士就迅速跳進透肌徹骨的水中,奮不顧身地搶修被炸毀的浮橋。

十二月一日,是紅軍史上永難忘記的日子!這一天拂曉,敵人以絕對優勢兵力從紅一、三軍團陣地的左右兩翼猛壓過來,刹那間湘江兩岸又響起了激戰的槍炮聲。少頃,敵人的飛機結隊而來,有的在空中撒下雪片似的傳單,紛紛揚揚地飄落在紅軍陣地上,有的沿著湘江俯衝掃射,在滾滾北去的江麵上擊起一串串粉紅色的水柱……

又是一夜未眠的周恩來堅守在臨時架起的浮橋橋頭,指揮著那混亂不堪的過橋隊伍。每當他看見被擠下浮橋隨水衝走的紅軍戰士時,就大喊一聲“加快步伐,注意安全”。整整三天三夜沒有合眼,他的麵容顯得十分憔悴,人似乎瘦了一圈。但是當他一聽見時起時伏的槍炮聲,還有那時去時回的飛機馬達聲,他這位中央最高“三人團”的成員又忙前顧後地指揮著紅軍渡江。

毛澤東站在夕陽漸落的湘江邊,站在硝煙彌漫的血腥中,目光深沉地注視著被鮮血染紅的滔滔江水。奔騰喧囂的湘江及其兩岸激戰猶酣的戰場,組成了一幅慘烈悲壯的戰爭畫麵。他的視線移向湘江中心,遂又看見滿江如蟻的紅軍指戰員冒著敵人的彈雨在奮勇泅渡,忽而躍上浪尖,忽而又沉入水中。突然,呼嘯而來的炮彈相繼落入江中,擊起一束又一束衝天的水柱。當水柱平息,他看見江水已染成了紅色,一具又一具屍體隨波逐流。他長歎一聲,緩緩地把頭垂在胸前……

“血不能白流!”毛澤東發自心底地呐喊。

恰在這時,遠處傳來防空的呼聲。毛澤東一聽這呼聲,頓時又來了精神。他不顧洛甫、王稼祥的善言相勸,一動不動地站在湘江大堤上。隻見他兩手叉腰,雙眼怒睜,眺望遠方。一陣陣激烈的槍炮聲以及那越來越近的馬達聲迎麵撲來,他仰頭指著結隊而至的敵機,憤然喊道:“炸吧!炸吧……”

這喊聲不僅嚇壞了警衛員,也使洛甫和王稼祥大吃一驚。警衛員急忙跑過來,把毛澤東拉到一棵大樹底下。每到這時,毛澤東就想大發一通脾氣,可是當他一聽到警衛員的哀求聲,再看一看洛甫和王稼祥無可奈何的表情,就長長地歎了一口氣。他佇立在大樹底下,掏出一包土法製作的紙煙一支接一支地吸著,齒縫間噝噝有聲。

此時的毛澤東雖然被剝奪了對紅軍的指揮權,但誰也無法剝奪他對這支親手創立的軍隊一敗再敗的憂慮,對正在步入絕境的紅軍命運的關注,更無法剝奪他對如何才能使紅軍轉危為安、從失敗走向勝利的深謀遠慮。

毛澤東像所有的偉人一樣,有著極其強烈的自信和挑戰精神,而又懷有一種與生俱來的曆史使命感。他是推動曆史改變時勢的巨人!失敗了,不妨重來。寧都會議是個失敗,現在的湘江之戰,更是個慘烈的失敗。

“失敗也不全是壞事嘛。《周易》雲: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壞事變好事,這是事物的辯證法嘛!”毛澤東又點燃一支煙鄭重地說,“但要討論失敗的原因……”

毛澤東左手按著一根樹枝,右手夾著一支香煙。他猛地吸了一口,接著像要吐出憋在心中的悶氣似的,將剛剛吸進去的煙霧又不折不扣地吐了出來,然後甩掉煙頭,邁著大步向浮橋走去。

快到橋頭時,毛澤東停下了腳步,兩眼目光微斂,仿佛要獨自靜心尋找和體味著什麼。漸漸地,朦朧的兩眼漾出一種靜謐無言的遐想,或者是深邃冷峻的思考。突然他抬起頭來望了一眼西邊將逝的殘陽,然後轉過身來對洛甫、王稼祥說:“不能這樣了……要找他們談談,要鬥爭啊!”

“主席……”緊隨其後、形影不離的警衛員為了轉移毛澤東那悲憤憂鬱的情緒,指著浮橋大聲說,“你看,周政委在橋頭指揮大家渡江呢!”

毛澤東眼睛一亮,循聲望去,隻見周恩來站在橋頭上忽而大聲喊著什麼,忽而又用雙手比劃著,那混亂無緒的隊伍一個接著一個走上搖搖晃晃的浮橋,快步向對岸跑去。就是在這一瞬間,毛澤東對周恩來生出了許許多多的想法,但是當他看到周恩來無私忘我地做著本不該由他來做的事情時,他對周恩來的種種想法又頓時煙消雲散了! 

佇立在湘江大堤上的洛甫轉過身來,當他看到毛澤東敞著衣襟,拿著軍帽,正放開步子向橋頭走去時,便匆忙快走兩步大聲提醒:“老毛,這裏是戰場,要注意安全! ”

毛澤東轉過身來,若無其事地說:“放心,我和槍炮有交情,它決不會找我毛澤東的麻煩!” 

走上橋頭的毛澤東站在周恩來身後,看了一會兒周恩來指揮過橋的情景,然後才叫了一聲:“恩來,我們到了。”

周恩來聞聲轉身,微微浮腫的眼瞼似乎在跳動,當他那網滿紅絲的眼睛一看到站在他麵前的是毛澤東,各種情潮一起撲向心頭。但是,他很快平定了情緒,十分禮貌地說:“主席到了,我就放心了。看樣子你的身體還很虛弱,為什麼不坐擔架?”

毛澤東與周恩來談話總有一種感覺:隻要一聽到他那親切而富有禮貌的蘇北話,就是天大的意見也會化為烏有。今天,當他再一次聽到周恩來那沙啞的聲音時,便說道:“你忙成了這個樣子,我安能躺在擔架上休息?”

這時,周恩來想起了毛澤東一而再、再而三地向最高“三人團”建議的事來,他的心裏有一種說不出的愧疚之感,於是語調低沉地答道:“可我忙的結果……”

“這是兩碼子事嘛!應該及早輕裝開進。”毛澤東帶有幾分含蓄的傷感,“我們往往忘記了最起碼的軍事常識——兵貴神速。”

“實在拖不動啊!”

“叫化子打狗,邊打邊走,哪能快得了?”

“這的確是一個沉痛教訓,最初的估計錯了,雖然已經下了幾次命令要輕裝,可就是減不下來。”

毛澤東意味深長地說:“這叫磨破了腳才想起來脫鞋倒沙子!”

“這是計劃不周。”周恩來語氣裏飽含著一種自責和內疚,還有一種暗自隱忍的無法解脫的苦楚。

“主席,你們都到了!”朱德總司令看到毛澤東站在橋頭,趕緊跑過來跟他打招呼。

毛澤東抓住周恩來和朱德的手,和藹可親地說:“走!我們一起過江。”

朱德略含歉意地說:“你和洛甫同誌先走,我和恩來還要在後麵交代任務。”

“總司令,力挽狂瀾,重任在肩,多保重。”毛澤東近似苦笑地向朱德和周恩來點點頭,說了一聲:“再見!”遂昂起頭,挺起胸,大步走上晃動不已的浮橋。

突然,空中傳來隆隆的馬達聲,周恩來急忙大聲呼喚:“主席!敵機來了,快回來防空……”

毛澤東肯定聽見了周恩來的喊聲,但他依然若無其事地走在浮橋上。當他看到飛機沿江俯衝掃射的情景時,猝然停下腳步,站在浮橋上怒視結隊而至的飛機。少頃,一架飛機沿著湘江撒下了如雪片一般的傳單,毛澤東饒有興趣地伸手接了一張,展開一看,隻見上邊印著:“共匪們,我們奉蔣總司令的命令等你們好久了,請你們快來進我們安排好的天羅地網吧!”毛澤東藐視一笑,遂把傳單撕得粉碎,擲入江中。然後冒著敵人的炮火、飛機的掃射,大步通過硝煙彌漫的浮橋。

十二月一日下午四時,黨中央、中革軍委、中華蘇維埃共和國政府以及充當“轎夫”的紅軍後續部隊才全部渡過湘江,突破了國民黨蔣介石的第四道封鎖線。然而代價是慘重的,紅軍由瑞金出發時的八萬六千人銳減到不足四萬,傷亡過半。

出師不利

湘江戰役後,毛澤東根據當時軍事態勢,力主放棄原定北去湘西的計劃,改向國民黨統治力量薄弱的貴州前進。一九三五年一月十五至十七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遵義召開了擴大會議,毛澤東被推舉為政治局常委,他的軍事思想也被重新擺到重要位置上來了。

遵義會議後,以“朱毛”為首的中革軍委於一月二十日夜向各部下達行動命令:“迅速向赤水及其附近地域集中,以便爭取渡過赤水的先機。必要時在赤水以東地域,與追擊和截擊的敵人一路進行決戰。”

天上飄著紛紛揚揚的雪花,雪花落地成水。毛澤東拄著一根木棍,隨中央縱隊深一腳淺一腳地向土城進發。跟在毛澤東後麵的是一位年輕漂亮的紅軍女戰士,名叫李小俠。

在爬上一個小山坡時,毛澤東腳下嗤溜一滑,身體失去了平衡,撲通一聲摔倒在地上,從頭到腳粘滿了泥巴,頭部被磕了一下,滲出殷紅的血汁。李小俠見狀趕緊上前攙扶,並為他拍掉身上的泥巴。

“毛主席摔跤了!毛主席摔跤了!”隊伍中當作頭號新聞立刻傳開了。走在後麵的紅軍總政委周恩來不知毛澤東傷著沒有,趕緊帶著衛生員上去包紮。

毛澤東問李小俠:“我的頭磕破了沒有?”

李小俠摸了摸,搖著腦袋說:“沒有磕破,隻是出點血。”

毛澤東樂了:“你真蠢,出了血還沒破?要腦袋開花才算破呀!”

從後麵趕上來的周恩來見毛澤東傷勢不重,便用拉拉腔開起了玩笑:“摔得好不好?”

前後都是中央領導同誌和蔡暢等老大姐們,平時隨便慣了,便應聲呼道:“摔得好!”

“摔得妙不妙?”

“摔得妙!”

“再來一個要不要?”

“要!”

已經包紮好了的毛澤東笑著說:“一次足矣,豈可再焉!恩來,你莫幸災樂禍,小心自己也來上一個。”

就在毛澤東摔跤不久的土城戰鬥中,中央紅軍在遵義會議之後,也是毛澤東複出之後首戰失利。後來有不少文章牽強附會,稱走馬上任的毛澤東摔了一跤是土城之戰的不祥之兆。

一月二十六日下午,中央紅軍到達土城,紅五軍團進駐土城東北地域。為了防止敵人空襲,毛澤東住在“愛華”綢緞鋪後麵的一個天然岩洞裏。這個有八九平方米的岩洞像一間小屋,雖然安全僻靜,卻陰冷潮濕,有的地方還在滴滴嗒嗒地滴著水珠。

毛澤東走進寒氣逼人的岩洞,笑吟吟地對警衛員陳昌奉說:“小陳,這個季節住進水簾洞有點不合時宜了,要是在夏天,這兒可是個金不換的避暑勝地啊!”

快到土城時,毛澤東跟總部人員說笑話:“土城裏的酒很多,你們可不要喝成醉八仙嘍。”大家進城一看果然如此,店鋪裏擺滿了裝酒的壇壇罐罐,還有許多釀酒的作坊。有些酒店前門賣酒,後麵就是作坊,這哪裏是什麼土城,應該叫“酒城”才對!

“進了酒城,不讓喝酒不近情理,告訴大家都喝一點,以不醉為原則。”情緒易受感染的朱德欣然發出了“喝酒令”。 

第二天上午,大家還沉浸在酒酣的歡樂之中,一名偵察員飛馬來報:尾追之敵正迅速向土城撲來。麵對突如其來的嚴峻形勢,紅軍總部召開了緊急會議,立即研究對策,部署戰鬥。

周恩來首先介紹了敵情:“先於紅軍進入赤水城的川軍兩個旅對紅一軍團前鋒部隊進行了反撲,阻止紅軍北進;另一部川軍兩個旅尾追紅軍,其先頭部隊已達土城以東地區。”

紅軍參謀長劉伯承補充說:“據偵察報告,約為四個團。” 

“川軍既然隻有兩個旅四個團,我們集中三、五兩個軍團打他行不行?”毛澤東吐出一口煙霧,征詢周恩來和劉伯承的意見。

周恩來一時也拿不準,試探著說:“我想川軍比王家烈的‘雙槍兵’強不了多少,西南的軍閥大體都差不多吧!伯承,你是四川人,川軍的戰鬥力你是應該了解的。”

“我離開川軍多年,士隔三日當刮目相看,現在劉湘的實力到底如何我也說不大清楚。” 劉伯承心裏也沒有底。

毛澤東興奮之中仍不失冷靜,在權衡敵情和我軍實力後,審慎地說:“現在敵人分多路追來,我們一定要消滅他們,但不是一下子消滅他們。我們吃東西要一口一口地吃,先吃少的,後吃多的;先吃容易吃的,後吃難吃的,想一口吃下是不可能的。”

毛澤東看了看展開在鐵皮箱子上皺巴巴的地圖,接著說:“先頭部隊紅一軍團正在奔襲於赤水縣途中,不能參戰;老九呢,讓他擔任這一戰的預備隊吧。隻有叫老三和老五去打了。”毛澤東這裏所說的老九、老三、老五,是指紅九、紅三和紅五軍團。

周恩來沉思片刻,然後問:“誰擔任戰場指揮?”

“當然讓紅三軍團的老彭和尚昆掛帥嘍!由彭德懷統一指揮。” 毛澤東大手一揮,不假思索地說。

一月二十八日淩晨五時戰鬥打響了。川軍分三路搶占靠東皇一麵的韓棚坳、貓貓岩、風塹嘴、銀盆頂等高地,紅三、五軍團在尖子山、石羔嘴、老鴉山、猴子埡等靠土城一麵的山頭上與敵對峙。紅軍接連數次向川軍主陣地銀盆頂發起猛攻,為了爭奪小坳口高地還與敵展開了肉搏戰,雙方傷亡較大。

當紅軍一鼓作氣拿下銀盆頂將川軍壓到韓棚坳的時候,川軍的增援部隊趕到了,紅軍又處於不利的境地。紅三、五軍團與川軍激戰半日,未能殲敵反受頑敵所製。

敵人的衝鋒隊已突破前線向紅軍縱深挺進,中央機關被迫轉移。當來到一條山溝時又發現北山坡衝上來一個連的敵人,毛澤東、周恩來、朱德都在敵軍火力的射程之內,情況萬分危急。中央機關人員被迫躲進一條深溝裏,等待救援。不一會兒敵軍吹起了衝鋒號,他們像潮水一般衝下山來,有的人還大喊大叫:剿滅紅軍,活捉朱毛!

在這千鈞一發之際,軍委縱隊副司令葉劍英親自帶領一個排迅速衝上南麵的高山,集中火力向北邊壓下來的敵人還擊。敵軍遭到猛烈的阻擊,摸不清底細,不敢再往下衝。雙方對峙了一會,敵軍終於棄陣而退,中央機關這才轉危為安。

然而,包括賀子珍、鄧穎超在內的休養連仍在敵人的包圍之中,久久不見他們突圍。毛澤東憂心如焚,立即派出自己的警衛員吳吉清前去打探情況。

衛生部警衛連的兩個排,正在賀誠部長的指揮下掩護休養連撤退,吳吉清找到了賀子珍,攙扶著她與大家一步一步地往山下撤。突然敵人從右側山頭上射來了子彈,後麵的敵人也從山坡上衝了過來,休養連進退維穀,處境十分危險。就在此時幹部團的一個營趕到了,他們用猛烈的火力死死壓住敵人,終於使休養連從硝煙彌漫的火線上安全撤了出來。

毛澤東和朱德站在山坡上,興奮地揮手迎接休養連的歸來。麵對久攻不退的敵人,二人默默地對視一眼,眉宇間透出難以名狀的憂慮。毛澤東看到從前沿陣地押下來幾個俘虜,便走過去親自審問。

從俘虜的交代中發現對敵人兵力的判斷嚴重失誤,原以為敵人是兩個旅四個團約六七千人,現在才知道是六個團一萬多人,而且增援部隊還在源源而來。同時發現對川軍的戰鬥力也估計不足,臨戰前認為劉湘部隊的戰鬥力跟離不開煙槍的黔軍差不多,實際上川軍的戰鬥力和武器裝備遠比“雙槍兵”強得多。

劉湘自爬上軍長寶座以後,率師馳騁南北,逐鹿巴蜀。長期以來,劉湘為在軍閥鬥爭中立於不敗之地,進而覬覦西南,問鼎中原,他不惜破費巨資網羅人才,苦心經營了一支龐大的、能征善戰的反動軍隊。所部無論數量、質量均屬川軍的佼佼者,其戰鬥力不亞於國民黨的中央軍。

中央紅軍進入黔北後,劉湘預料紅軍將要渡江入川,深感自己到了生死存亡的緊要關頭:一方麵,中央紅軍入川,可能將他幾十年的心血毀於一旦;另一方麵,即使紅軍遭到挫敗,跟蹤入川的蔣介石也不能容忍他的勢力存在。因此,劉湘為生存發展計,決心全力阻止紅軍渡江,在與紅軍的首次交鋒中便不惜投入其嫡係精銳部隊郭勳祺旅。

紅軍對敵情判斷的失誤已造成難以挽回的危急局麵。敵人又發動了猛烈反撲,並很快突破前沿陣地,搶占有利地形向土城步步緊逼,眼看著就要衝到鎮東麵白馬山的中央軍委指揮部。前有強敵猛攻,後有赤水阻擋,若不盡快遏製敵人的猖狂進攻,勢必造成難以估量的嚴重後果。

在這生死攸關的危急時刻,早已按捺不住的朱總司令請纓披甲上陣,要親赴火線指揮。毛澤東接連抽了幾支煙都沒有反應,朱德急了,把軍帽一摔大聲說:“得嘍,老夥計,不要光考慮我個人安全,隻要紅軍勝利,隻要遵義會議開出新天地,區區一個朱德何足惜!敵人的槍是打不中朱德的,朱毛是不會分離的!”

事情到了這個分上,毛澤東還能說什麼呢!隻好默默點頭同意。但他的心情是沉重的,他非常清楚總司令此時親臨火線意味著什麼。

送行的場麵悲壯熱烈,毛澤東、周恩來、洛甫、博古、王稼祥等首腦人物及軍委縱隊的部分同誌二百多人,列隊土城鎮,一壯行色。

朱德麵對這個非同一般的場麵激動萬分,連聲說:“不必興師動眾,不必興師動眾。禮重了,禮重了!”

“理應如此,理應如此!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昆仲手足情嘛。大將出征,三軍歡呼!祝總司令多抓俘虜,多打勝仗!”毛澤東也動情地說。

“有勞各位,謝謝大家的好意!”朱德向毛澤東敬了個軍禮,向送行的人群揮揮手,便義無反顧地向炮火連天的戰場殺奔而去。

炮火無情啊!毛澤東送行的目光飽含著信任、敬佩和擔心,望著朱老總遠去的背影,心情久久不能平靜。朱德親自到三軍團四師指揮,初戰之時還算順手,全師指戰員看到自己的總司令親臨火線參加戰鬥,個個精神振奮,他們一鼓作氣奪回了被川軍控製的好幾個山頭。

隨著川軍左翼兵力的驟增,紅軍處境極為困難,但朱德仍在陣地上沉著指揮,巋然不動。他屹立在一株烏桕樹下舉起望遠鏡不斷察看對麵山頭上川軍的動向,麵無懼色。眼看著川軍一次又一次衝上四師占領的山頭,朱德身邊的幾個參謀急啦,要特務連趕快掩護總司令撤出陣地。特務連長一把拽住朱德的衣袖:“總司令……”

朱德輕易不流露他的不安情緒,總是給人一種沉靜如水的感覺。他拂去兩鬢黃豆般的汗珠,忽閃著一雙堅毅有神的眼睛,側身斷然說道:“哎!莫來頭!”

特務連的一個小戰士看見敵人越來越多,敵人的火力越來越強,總司令堅守陣地,不願下火線,就著急得嗚嗚哭了起來。

川軍借著強大的炮火、熟悉的地形,朝四師控製的幾個山頭猛衝過來,麵對蜂擁而至的敵人,朱德指揮戰士們給以迎頭痛擊,英勇地保衛著每一寸陣地。直到川軍的援兵趕到,四師所部幾乎全被川軍包圍,在彈盡人亡的絕境中,朱德才決定指揮餘部殺出重圍。這時,他身邊隻剩下一個排的兵力了。

中午,敵人又開始向紅五軍團陣地輪番進攻。敵人依仗優勢的兵力和精良的武器,采取小正麵、多梯次、連續衝鋒的戰術,企圖動搖紅軍陣地。在劉伯承參謀長的指揮下,紅五軍團英勇奮戰,子彈和手榴彈都打完了,就用石頭砸敵人,最後連石頭也所剩不多了。

敵人四次衝鋒都被打退了,第五次衝鋒一度突破了陣地前沿,最後也被紅軍戰士的刺刀、石頭打了回去。第六次衝鋒,敵人以一團之眾向紅五軍團的陣地猛撲過來,紅軍指戰員揮舞著大刀向敵人衝殺,砍得敵人抱頭鼠竄。肉搏中雙方的鮮血染紅了陣地,紅軍雖再一次打退了敵人的衝鋒,但犧牲太大,陣地岌岌可危。

就在這關鍵時刻,毛澤東命令幹部團立即發起反衝鋒。團長陳賡臨危受命,立即與政委宋任窮一起率領部隊以泰山壓頂之勢撲向敵人,硬是把強敵壓回其師部附近。後來敵人又有三個旅前來增援,一度反守為攻,但幹部團仍奮力拚搏,一直堅持到下午二時許,紅一軍團返回增援,幹部團又與之協同作戰,連續反擊,終於打退了敵人的進攻,穩住了陣地。

這次反擊作戰,幹部團立了大功。一直在前沿觀戰的毛澤東高興地稱讚幹部團團長打得好:“陳賡行,陳賡可以當軍長!”

幹部團是一支奇特的部隊。它是在長征前夕成立的,由原紅軍大學、彭楊步校、公略步校和特科步校等合並組建,下設四個營和一個上級幹部隊。幹部團始終保持著隨營學校的性質,結合作戰、行軍、宿營、警戒、偵察等實際情況,堅持教育、訓練,使幹部團始終保持著較強的戰鬥力,在擔任保衛中央機關安全任務的同時曾多次配合主力軍團作戰,常在關鍵時刻發揮關鍵作用。

慘烈的土城戰鬥一直持續到二十八日黃昏。頑強的紅軍將士雖然擊潰了敵人一部,但敵人主力仍在頑抗,兩軍形成嚴峻的對峙局麵。

這是一次始料未及的始終劇烈的戰鬥,實為突圍西征以來湘江戰役以後又一次惡戰。麵對此情,毛澤東意識到這是一次難以為繼的危險戰鬥,土城不能再打下去了!

毛澤東立即召集中革軍委的主要領導開會,他分析了土城不能再打的原因:一是河流多,地形不利於我;二是敵援軍即到,敵人的主要兵力都集中到這裏來了;三是這一仗再打下去,就是一個消耗戰,會使我軍損失加大。

會議研究了紅軍下一步行動方向。根據各路敵軍奔集川南追堵我軍的新情況,原計劃由赤水北上、從瀘州至宜賓之間北渡長江的方案行不通了。毛澤東果斷作出決定:“為了打亂尾追計劃,變被動為主動,不應與郭師戀戰,作戰部隊與軍委縱隊應立即輕裝,從土城渡過赤水河西進。”

根據會議決定,朱德總司令於一月二十九日三時發布了《一渡赤水河的行動部署》:“我野戰軍擬於今日拂曉前脫離接觸之敵,西渡赤水河向古藺南部前進”。於是,各部按照分工立即展開行動。

傍晚下起了小雨,天色黑黝黝的伸手不見五指。毛澤東邁著堅定的步子來到渡口,警衛員一手提著馬燈,一手打著雨傘,隨同毛澤東登上了浮橋。

“喝了茅台酒,過了茅台癮,洗了茅台腳,架了茅台橋。”毛澤東低頭看看波濤滾滾的河水,回頭望望遠方激戰不止的火光,他舒了一口氣,大步通過浮橋,來到赤水河的西岸。

當朝霞初現的時候,中央紅軍各路縱隊全部渡過了赤水河,為了防止敵人尾追渡河,他們炸掉了浮橋,銷毀了所有渡河器材。當追敵趕到赤水河邊時,紅軍早已走得無影無蹤。情況不明的敵人,隻好麵對赤水“望河興歎”。

突破天險又遇險

中央紅軍四渡赤水、南渡烏江、巧渡金沙江,終於跳出了國民黨軍隊的合圍圈。消息傳到南京,蔣介石被氣得七竅生煙。他指著牆上的軍用地圖“娘西匹”、“娘西匹”地把部將大罵一通,然後星夜飛往昆明去策劃新的圍追堵截。

蔣介石判斷中央紅軍可能通過大渡河再深入四川腹地與紅四方麵軍會合,於是製定了一個把紅軍封鎖於金沙江以北、大渡河以西、雅礱江以東的狹小地域內,予以“根本殲滅”的作戰計劃。他還大肆吹噓“大渡河是太平天國石達開大軍覆滅之地,今共軍入此漢彝雜處、一線中通、江河阻隔、地形險峻、給養困難的絕地,必步石軍覆轍,希各軍師長鼓勵所部建立殊勳”。

為了“確保河防,困厄紅軍”,蔣介石任命四川軍閥楊森、劉文輝為大渡河東西兩岸守備指揮,坐鎮漢源統領二十萬大軍,效法七十二年前清朝四川總都駱秉章生擒石達開的做法,圍捕毛澤東,消滅中央紅軍。

熟讀史書的毛澤東當然比蔣介石更熟悉石達開兵敗大渡河的慘痛教訓。“敵人的好夢是做不成的,石達開沒有走通的路,我們‘紅達開’一定能走通,共產黨人是頂天立地的英雄,大渡河算不得什麼困難!”毛澤東的話鼓舞了紅軍指戰員。

按照毛澤東的命令,中央紅軍進入了彝民聚居區。由於正確地執行了黨的民族政策,取得了當地人民的理解和支持,紅軍順利地通過了彝族地區,開始向大渡河急進。

蔣介石一見中央紅軍真的沿著石達開走過的路線前進,頓時欣喜若狂,慶幸天賜良機:前有大渡河,後有金沙江,幾十萬大軍左右夾擊,料你共軍插翅也難飛渡。他幻想曆史再度重演,“叫朱毛做石達開第二”,徹底聚殲紅軍於大渡河畔。

五月二十四日夜,紅軍先遣隊冒著瓢潑大雨趕到了安順場,大渡河像一條凶猛不羈的巨龍橫臥於眼前。河寬達三百米,深約十米,流速每秒四米,水中暗礁很多,急流咆哮如雷,這是長征以來紅軍遇到的第三道天險,也是其中最為嚴峻的一道天險,水流速度比烏江和金沙江更為湍急。

自以為布防嚴密的大渡河守敵萬沒料到紅軍來得如此迅速,當紅軍突然出現在大渡河畔時,毫無戰鬥戒備的敵人一觸即潰,如同驚弓之鳥四處逃散。紅軍沒費多少槍彈,很快占領了當年石達開全軍覆沒的安順場。

五月二十五日上午,紅一團第一營第二連的十七名勇士,由連長熊尚林率領乘著從敵人手裏繳獲的僅有的一隻小船,頭頂槍林彈雨,麵對急流駭浪,奮勇搶渡大渡河。紅軍勇士衝到對岸,經過一場激戰終於控製了渡口工事,從而在敵人視為不可逾越的天險大渡河防線上打開一個缺口。

那一隻小船在激流彈雨中迅速往返,一趟又一趟地運送著紅軍過河。已經到達對岸的勇士們利用地形地物奮力強攻,防守在東岸的一個營川軍很快被擊潰了,紅軍占領了渡口後乘勝追擊,又繳獲兩隻小船。

紅一團雖在安順場強渡成功,但這裏水深流急不能架橋,全軍隻有三隻小船,他們要在幾天之內全部渡過河去是不可能的,而此時尾追之敵薛嶽部已過德昌,情況萬分危急。

麵對大部隊一時難以過河,而敵方追兵將至的危險局麵,毛澤東提出紅軍要迅速奪取上遊的瀘定橋。軍委當即部署,紅軍兵分兩路前進:以紅一師和軍委幹部團到大渡河對岸,為右縱隊,由劉伯承任司令,聶榮臻任政委,從大渡河東岸北上,準備攻占瀘定橋;以紅二師、一軍團機關為左縱隊,由林彪率領,從大渡河西岸趕向瀘定橋。軍委縱隊和其餘部隊將從瀘定橋過河。

紅軍左右兩路日夜兼程,向距離安順場一百六十公裏的瀘定橋急行軍。毛澤東特別強調:“這是一個戰略性軍事行動,隻有奪取瀘定橋,我軍大隊人馬才能通過大渡河,才能避免石達開的厄運,到川西去與四方麵軍會合。”

敵人失守安順場後,便把防禦重點轉到了瀘定橋上,正向瀘定橋調兵增防。如果紅軍不能搶在敵人增援部隊到達之前奪取瀘定橋,我大渡河兩岸部隊就有可能被敵人分割,紅軍左縱隊主力就有被逼到西康這個不利境地的危險。

時間就是實力,時間就是勝利,軍委要求兩天半行軍一百六十公裏。我左右縱隊夾河而上,互相聲援,互相鼓勵,在敵人重重堵擊、道路崎嶇難行的情況下,依靠兩條腿創造了一天走完一百二十公裏的奇跡,先於敵援兵趕到瀘定橋。

扼於川康要道的瀘定橋是一座著名的鐵索橋,坐落於群山環抱之中,東橋頭同瀘定城相連。敵人在紅軍到達的前一天已將鐵索上的木板拆除,隻剩下九根碗口粗的光溜溜的鐵索,高懸於奔騰咆哮的大渡河上,形勢十分險惡。

瀘定橋東端的瀘定城,一半踞於東山之上,一半貼於大渡河畔,城裏住著兩個團的守橋部隊。山坡上修築了堅固的工事,集中於橋頭的機槍不時向水麵掃射,迫擊炮彈也連珠般地越河而飛。敵人以為有此天險萬無一失,氣焰十分囂張,瘋狂地向紅軍喊話:“你們飛過來吧!我們繳槍了!”紅軍戰士則大聲反譏:“我們不要你們的槍,隻要你們的橋!”

五月二十九日下午,左縱隊紅四團發起了爭奪瀘定橋的戰鬥。在統一號令下,全團兵器一齊開火,由第二連的二十二名共產黨員和積極分子組成突擊隊,在連長廖大珠的率領下,身挎馬刀,手持短槍,腰背手榴彈,冒著敵人的彈雨沿著橋邊的鐵欄,踩著搖晃的鐵索,邊射擊,邊爬行,邊鋪板。經過緊張激烈的戰鬥,他們終於接近對岸,迅速穿過東橋頭熊熊燃燒的火牆,很快控製了整座大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