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聯上下聯句首,嵌入了雷祖在道界中的名號:“雷聲普化天尊”。
注:
①玉樞,指道經中最寶貴的,最重要的部分內容。
②寶篆,即道家經典。
敬祖尊宗,流芳聖地敷恩澤;
倡仁重孝,積福靈堂蔭子孫。
(盧國樞撰)
尚①無為②,養性修真,紅魚③聲裏消塵念;
行濟度,誦經演法,青磬④盤前顯道心。
(盧國樞、鍾雨睛撰)
注:
①尚,指崇尚,尊重之意。
②無為,道家的哲學思想,即順應自然的變化。語出《老子·第三十七章》:“道常無為而無不為。”
③紅魚,即木魚。
④磬(讀:qìng),指用石或玉雕成、懸於架上的擊樂器。修行之人也作誦經時伴奏之用。
有意皈依,洗脫凡胎成正果;
無為普度,弘揚道法結仙緣。
祖炁轟雷,六甲天下鹹聽令;
元陽運雨,九霄神吏總隨營。
4.廂房聯
神霄寶殿兩側,有廂房十多間,為觀中道人居所,廚房、庫房等用。而這些廂房多有門聯題刻,言簡意賅,意味深長。
室存丹餌供仙品;
庭繞雲霞大洞天。
五六月間無暑氣;
三四更夜有鍾聲。
五色雀①鳴爭導客;
千年鶴到不離仙。
(葉蘭台撰)
注:
①五色雀為羅浮珍禽,羽毛鮮豔,猶如古代官吏的朝服。據說貴人來臨才會出現。《異物誌》稱其為“山神使”、“木客鳥”。又稱其為“羅浮鳳”。元代吳萊有《羅浮鳳賦》以讚之。
5.梅亭聯
春色東南隨處好;
故人天外寄書來。
(江峰青撰)
6.桃穀聯
題石蘚痕新,才子文章金碧氣;
迎風花影動,美人資致佩環聲。
(葉蘭台撰)
7.養正廬聯
出月入日是吾道;
寸田尺宅可治生。
8.窗門聯
在酥醪觀廂房的一些瓦塑雕窗兩旁,亦有泥塑彩雕之聯,亦為酥醪觀的景觀特色之一。
庫繞碧釀泉①成酒;
房貯黃粱米是珠。
注:
①酥醪觀左側山腳下,有個釀泉,為羅浮三大名泉之一。
百年人物存公論;
四海虛名隻汗顏。
(信瑜撰)
蔣介石曾於1936年9月遊羅浮,在酥醪觀浮山第一樓住過一晚。此聯為蔣介石臥榻處窗門掛聯。
酒酣喝月歸瑤室;
茶話飛雲踏鐵橋①。
注:
①飛雲,即羅浮最高峰飛雲頂,海拔1296米。鐵橋,即羅浮鐵橋峰。在分水坳上,聚源峰南。《博羅縣誌》(民國版)載:“是曰鐵橋,非鐵也。一一石飛空,嫋嫋數十百丈。上橫絕,下跨懸崖,以接二山之脈。”
甘露楊枝甦①萬類;
淨瓶法雨濟群生。
注:
①甦,蘇的異體字,蘇醒、喚醒的意思。
9.王靈官殿神龕聯
帥百萬貔貅①,號天上雷霆,懲邪惡,觀過錯,顯剛勇洪威,攝毒除魔三界內;
率三千甲胄②,佑世間善信,司雨睛,救沉淪,建功勳大德,拯危闡教十方中。
王靈官本名王善,據說他本是湘陰城隍廟的城隍,後被道家四大真人之一的薩守堅收為徒弟。明永樂年間,杭州道士來京,“以王元帥法顯京師,行靈官法,知禍福先。文皇帝數試之,無不爽也。”當時人稱元帥為靈官。於是,明宣宗皇帝朱瞻基賜封薩守堅為崇恩真君,王靈官為隆恩真君。以後,道教不斷發展,為了爭取信眾,道教抬出王靈官為道門護法神將,與佛門護法神像韋馱地位相等。
注:
①貔貅(讀:pí xiū),古代傳說中的一種猛獸,此處借指勇猛的部將。
②甲胄,即古代將士打仗時披掛的鎧甲和頭盔。此處也是代指英勇的將士。
10.駐鶴亭石柱聯
且駐雲中雀;
方為世外人。
駐鶴亭位於酥醪觀後山,為四角方柱平頂涼亭,高35米。依亭可遠眺酥醪洞天那“飛泉直下三千尺,十裏吹來毛骨寒”的白水門瀑布。
此亭為民國名人陳濟棠所建。據說他1936年遊酥醪觀,在後山遠眺“水門春花”勝景時,一群白鶴從遠山翩翩而來,落在一株古鬆之上,一隻白鶴竟飛落在陳濟棠不遠處的草坪上,烏黑的雙眼炯炯有神地望著他,一動也不動。好一幅人鶴和諧相處圖。過了很久,鶴群一飛衝天而去。老道長大讚陳濟棠與仙鶴有緣,有龜齡鶴壽之吉兆。陳濟棠感觸尤深,就決定就地建一個涼亭以作紀念,取名為駐鶴亭,並在涼亭青石柱上題刻了這副篆體楹聯。
四、九天觀聯
1.觀門牌坊聯:
一問五行①如平沙落雁②;
百算陰陽③似危浪翻鷗④。
注:
①五行,即金、木、水、火、土。古代思想家和道家都有”五行相生相克“之說。克就是克製、勝於的意思。“五行相生”。即木生火、火生土、土生金、金生水、水生木。“五行相克”即水克火、火克金,金克木、木克土、土克水。
②平沙落雁,原為古琴曲名,又稱雁落平沙。此處借喻:五行之克,撲朔迷離,其中有多少奧妙,一般人很難講得清楚,就像沙灘上飛起飛落的大雁,誰能說得清有多少?
③陰陽,原指日光的向背。向日為陽,背日為陰。《老子·四十二章》:“萬物負陰而抱陽。”認為陰陽這一矛盾勢力是事物本身同有的。道家則用陰陽之說來比附社會現象和人生運程,後來有點陷入占卜迷信的地步。
④危浪翻鷗,指在洶湧的波濤中上下飛舞的海鷗。喻看似危殆,實則無恙。
2.觀門聯
玄門灑甘露;
九天①普祥光。
靈應九霄,降魔護道;
恩澤萬類,佑世安民。
注:
①九天,古代指天之中央和八方。西漢劉安等人編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一書稱:中央為鈞天,東方為蒼天,東北方為變天、北方為玄天、西北方為幽天、西方為昊(讀:hào)天、西南方為朱天、南方為炎天、東南方為陽天。
3.金闕寶殿聯
金闕寶殿為九天觀主體建築,主祀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本玄武大帝,宋代因避宋始祖趙玄朗之諱而改稱真武大帝,為北方之神,據說其“神威顯赫,祛邪衛正,擅除水火之災”。
玄武本道家所稱“四象”之一。“四象”即青龍、朱雀、白虎、玄武。我國古人把天上星象聯想為動物之形。春天黃昏時,把南方若幹星星組成的圖案聯想為鳥形(朱雀);東方的若幹星星組成的圖案聯想為龍形(青龍);西方若幹星星組成的圖案聯想為虎形(白虎);北方若幹星星組成的圖案聯想為龜蛇之形(玄武)。玄武即古代神話傳說中的北方之神,其形為龜蛇相纏之象。後來逐漸被人格化、神化,作為道教護法神。其形象也成為:“披發黑衣,仗劍踩龜蛇,從者執黑旗。”全國各地均有真武殿供奉他。葛洪在《抱樸子·雜應》描述道德天尊老子時寫道:“左有十二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
萬脈盡朝宗,法著南天開帝座①;
五雲②扶聖教,氣騰北極③普神庥④。
遼寧省千山玄真觀亦有此聯,又是個別文字略有不同。
聯曰:
萬派盡朝宗,法著南天開帝位;
五靈扶聖教,氣騰北極普神庥。
注:
①“帝座”,指“玄武”屢受曆代帝王封贈的稱號。宋真宗封其為“真武靈應真君”,元成宗加封其為“元聖仁威玄天上帝”,明成祖又加封其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
②五雲,指青、赤、黃、白、黑五種顏色之雲。春秋戰國時,“五方配五色”之說十分流行。
③玄武乃北方最高之神。北極,即明成祖加封玄武的稱號:“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
④庥,讀(xiū),原指樹陰,引申為蔭庇。“普神庥”即“普受玄武尊神的蔭庇”。
赤足踏龜蛇①,眾妙無名玄之至②;
散發衝鬥牛③,群魔盡掃④武為真。
注:
①龜蛇,為古代有名的神靈動物。龜乃四靈(龍、風、麟、龜)之一。道教尊其為玄武的象征之物。朱熹《朱子語類·卷一百二十五》雲:“玄,龜也;武,蛇也。”玄武被尊為真武大帝後,其形象則為“披發仗劍踩龜蛇”之相。後來龜蛇這兩種動物又演變成人神化的龜蛇二將。
②“眾妙”,即眾多奧妙秘密。“無名”,就是說天地之始,萬物原本都是沒有名字的。“玄”就是道,“玄之至”就是說:這一切深不可測的道理,全在玄妙的“道”之中。
③“鬥牛”,指天上二十八星宿中的鬥宿和牛宿。分別為北方玄武七宿之一。這七宿分別是:鬥、牛、女、虛、危、室、壁。
④真武大帝被道教尊為“蕩魔將軍”。
觀音神龕聯
慈航指路,紫竹林中觀自在;
普度迷津,白蓮台上顯靈光。
九轉丹成呈旭日;
天生勝境樂遊人。
金光燦輝,天上玄元天母主;
西門竺國,大智妙相法王師。
玉皇寶殿聯
九天日月開新運;
萬裏笙歌樂太平。
玉宇祥光惠千姓;
帝尊天地察萬邦。
統率諸天,萬道毫光歸紫府;
恩澤三界,千條瑞氣透雲穹。
玉相莊嚴,統禦諸天,大道無名三千界;
皇恩浩蕩,權衡宇宙,群眾有賴萬靈宗。
三元殿聯
堯帝舜帝禹帝,聖德昭彰逾日月;
上元中元下元,群恩浩蕩遍乾坤。
五、陳孝女祠聯
1.祠門聯
孝行動乾坤,禎祥①興國;
女徽②垂千古,道德化人。
注:
①禎祥,即吉祥的征兆。
②徽,美好的意思,此處代指“美德”。“女徽”,指陳孝女“孝感動天”的美德。
百行孝為先,合乎乾坤,天經道德;
三才人並立,異於禽獸,倫理①綱常②。
注:
①倫理,即封建社會所指的人與人之間的道德關係。以君臣、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倫為不可改變的常道。
②“綱”是提網的總繩,即處於主導支配地位的意思。綱常,即封建倫理道德的“三綱”、“五常”。“三綱”即“君為臣綱、父為子綱、夫為妻綱。”“五常”,“即五典”,指“父義、母慈、兄友、弟恭、子孝”,為封建社會五種行為準則。
2.孝女殿聯
感藕生蓮為孝女;
化蜂護國作忠神。
此聯概述孝女陳妙圓感天地、泣鬼神的動人事跡。上聯說的是“感藕生蓮”之事:陳妙圓自幼熟讀《孝經》。七歲時,其父病重。鄉中名醫說要鮮藕入藥,方可治癒。時值三九寒冬,哪裏找得到鮮藕?正在一家人束手無策之時,陳妙蓮竟獨自到屋後的蓮塘,潛入池底,覓得鮮藕,醫好父病。“孝女”之名從東江流域傳遍嶺南大地。
下聯說的是陳妙圓死後“化蜂護國”之事。傳說大同元年(公元535年),外寇入侵,兩軍對陣。正在邊關陳元帥兵敗之際,陳妙圓一身道姑打扮,站在雲霧繚繞的山頭,“撒豆成陣”,一把把黃豆化為無數毒蜂,把敵兵螯得頭青目腫,潰退而逃。
兒女盡能之①,一片純真,三分至性;
家庭常事耳②,察乎天地,通乎神明。
此聯出自清人朱文翰的文筆,聯句略有改動。
浙江永嘉縣有忠義節孝祠。清嘉慶初年被暴風雨吹塌,嘉慶末年重修。觀察朱文翰為節孝祠撰聯曰:
兒女盡能之,一點熱腸,三分血性:
家庭常事耳,察乎天地,通乎神明。
注:
①之,動詞。“做到”的意思。
②耳,語氣詞,相當於“矣”、“罷了”。
靜心之首善報者,斯為孝矣!
人子之不養親者,能不愧乎?
果滿功成,坐化為神,一孝能通天地檻;
仁深義重,恩旋懸日,千秋猶受煙火崇①。
注:
①煙火,即香火。“煙火崇”指善男信女虔心上香崇拜。
瑤池仙子降塵寰①,瑞氣滿羅浮,果證歸真,布法雨慈雲,九天神恩歌鳳駕;
聖教賢關尊巾幗②,靈蓮生玉井,天憐純孝,勵淳風③美俗,千秋坤德耀龍華。
注:
①瑤池,古代神話傳說中昆侖山之天池,傳說是王母娘娘居所。此句讚喻陳孝女是王母娘娘身邊的仙女下凡所化。
②巾幗,原指古代婦女的頭巾和裝飾。後用作婦女的代稱。
③淳風,即淳樸敦實的風氣。
長安一枕黃粱①,遁跡匡廬②,九試選證金仙③,遍見十方行大化;
函穀千言玄論,開宗宋室,七真④匡弘玉敕,廣傳萬國濟群生。
注:
①指呂洞賓偶遇仙人鍾離權,在長安酒肆,夢見享盡榮華富貴,最終是家破人亡,而黃粱之炊仍未熟的逸事。
②匡廬,廬山的別名。
③傳說仙人鍾離權九試呂洞賓,尚未決定度其為仙。最後以妖魔鬼怪十試他,呂洞賓將生死置之度外。鍾離權見他如此誠心,才度其為仙。
④七真,即首創道教全真派的輔極帝君王重陽的七位高徒:馬丹陽、譚處端、劉處玄、邱處機、王處一、郝大通、孫不二,世稱“北七真”。
菽水①承歡②,孝道養親惟至性;
膏霖③布澤,神功造福荷鴻慈。
注:
①菽,本指大豆,引申為一切豆類。菽水,指最平常的食品。古時常用作孝養父母的代名詞。
②承歡,指迎合他人的意思以博取歡心。舊時多用以指細心侍奉父母,以討其歡心。
閱人世,海闊天空,足半生得閑日月;
見吾性,鳶①飛魚躍,竟一笑可老乾坤。
注:
①鳶飛魚躍,語出《詩經·大雅·旱麓》:“鳶飛戾天,鳥躍於淵。”指世上萬物各安其所,各得其樂。
鄙吝①一消,白雲亦可贈客;
渣滓②盡化,明月自來照人。
注:
①鄙吝,指庸俗、貪婪之念。
②渣滓,原指物品除去精華之後殘餘廢物。現代指惡劣無用之人或物。
陳都①燕舞臨衷素②;
圭瓚③龍光照汗青④。
注:
①陳都,即陳妙圓葬父之地龍華陳都嶺。
②衷素,即內心由衷的情意。
③圭瓚,即陳妙圓葬母之地龍華圭瓚嶺。
④汗青,古時在竹簡書寫,先以火灸竹青,使之水分如汗蒸發。幹後免受蟲蛀。後來以“汗青”用為成書之意,並特指為史冊。
維持正大乾坤氣;
發泄英華井裏光。
(陳祖蘇撰)
龍章鳳篆傳仙道;
華蓋①雲幡迓②女神③。
注:
①華蓋,古時帝王或達官貴人出行所用的傘形遮蓋物。
②迓(讀:yà),迎接的意思。
③女神,即陳孝女。
門官神龕聯
門因積德大;
官自讀書高。
此聯上下聯首字內嵌“門官”神名。
3.呂祖殿聯
駕鶴降鸞,總督九關①傳玉旨;
飛雲跨月,護持三教②闡金輪。
(劉廣遠撰)
注:
①九關,即九州,指中華大地。
②三教,即佛教、道教和儒教。
寶殿巍峨,如仰九天宮闕;
蓬山縹緲,常來八洞神仙。
(王柏堅撰)
夢覺黃粱修大道;
功成丹灶濟群生。
六、其它宮觀聯
1.黃龍宮聯
門聯
伏獅①踞山門,玄關②紫氣連兜率③;
黃龍蟠古洞,蓬萊仙靄繞羅浮。
黃龍宮是近年在羅浮山黃龍洞天修建的道家宮觀,位於華首台與華首牌坊之間,1998年底竣工。
注:
①伏獅,指羅浮獅子峰。
②玄關,即老子紫氣東來、騎青牛而過的函穀關。
③兜率,即道德天尊太上老君居住的“兜率天宮”。佛教所謂欲界六天中的第四天。《西遊記》中的孫悟空大鬧天宮,就是在兜率宮把太上老君的金丹吃個精光。聯句盡訴羅浮山“道佛相融,共盛名山”之興盛。
老君①殿聯
混元一氣寅造於天地;
道德千言教化開玄機。
注:
①老君,即大上老君,也就是“三清”中的道德天尊。
鬥姆元君殿聯
英德廣施千戶慶;
慈恩普灑萬民安。
黃大仙寶殿聯
赤鬆勸善除浩劫;
金華傳經敕眾生。
2. 羅陽東嶽宮聯
東嶽宮位於博羅縣城葫蘆嶺北麓,主祀“東嶽大帝”。東嶽就是泰山。《三教源流搜神大全》一書就說:“泰山者,乃群山之祖,五嶽之宗,天帝之孫,神錄之府也。”現東嶽宮為1983年重建。宮左還建有財神殿和南海觀音殿。
東土陽和敷德澤;
南方炎烈藉薰風。
(候寶垣撰)
爵與天齊,從古遊魂歸岱嶽①;
功司地藏②,即今大澤遍崇朝③。
注:
①岱(讀:dài),泰山別名岱嶽,也就是東嶽泰山。中國民間認為泰山是人死後靈魂的歸宿地,有“魂歸岱山”之說。
②“地藏”,佛教大乘菩薩之一。相傳泰山大帝“掌人間善惡之權,司地府是非之目,懲奸罰惡,靈死注生”。與佛教地藏王的神職相似,故曰“功司地藏”。
③崇朝,指從天亮到早飯之間這段時間。形容時間短促。
雲行雨施①,不崇朝②而遍天下;
理大物博,祖陽氣之發東方。
北京東嶽廟玉皇閣、山東泰山碧霞元君祠所懸也是此聯,為繆昌期所撰。但《清代對聯選》(梁中威主編)稱此聯乃趙巽撰,未知孰是。
泰山頂雨花道院亦有一相似之聯,清代嘉慶年間山東泰安知縣徐宗於所撰。聯曰:
雨不崇朝遍天下;
花隨流水到人間。
注:
①雲行雨施,形容雲氣彌漫,雨澤遍地,滋潤萬物。《公羊傳》雲:“不崇朝,而雨天下者,其惟泰山乎!”語出《易經·乾》:“雲行雨施,品物流形。”
②“不崇朝”指“不用一個早晨”,即“一會兒”。
③祖,指宗廟;陽,指生長之精氣。“祖陽氣”喻法力威勢。
嶽鎮東方,近挹明皇迎紫氣;
位崇木①德,恒舒春氣澤蒼生。
注:
①木,為“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一。古人常與“東、南、西、北、中”五方相配為此,“木”常與“南”相配。“木德”,也就是在南方施德。
財神①殿聯
財明臨門招百福;
神光入座集千祥。
注:
①財神,民間尊崇的主管財運之神。道教的主要財神有文財神和武財神。武財神主要是趙公明,俗稱“趙公元帥”。另一個就是“千古忠義第一人”關公。文財神則為殷朝的比幹和春秋時越國的範蠡。另外民間還有五路財神之說,即趙公元帥、招寶天尊蕭升、納珍天尊曹寶、招財使者陳九公和利市仙官姚少司。
財似福星四麵照;
神如人意八方來。
立公心,甘做公仆德乃大;
除私念,不謀私利品自高。
一顆丹心,千金哪有人格貴;
兩袖清風,萬貫不移品行貞。
南海觀音殿聯
觀修淨業登彼岸;
音響圓融趣菩提。
西天綠竹千竿翠;
南海蓮花九品香。
妙相圓融遍塵刹,無求不應;
悲心懇切度群生,有感皆通。
慈雲重降,萬類同欣沾化雨;
麗日普照,千山共茂飲春光。
仰看慧日麗中天,同開覺路;
普度眾生出苦海,共濟慈航。
3.仍圖真君宮聯
真君宮位於仍圖鎮南新管理區大呂埔村,1995年重建。主祀有“藥王”之譽的醫靈大帝孫思邈。兩旁分別為文昌宮和慈航宮。
太平大醮聯
衛國擲頭顱,願烈魄英魂同歸樂土;
棄家罹浩劫,祝黃童白叟共證菩提。
(陳叔文撰)
抗日戰爭時,真君宮被日軍占為戰時醫院,聖殿蒙汙。抗戰勝利後,當地村民於1946年設太平大醮,超度亡魂,曆時七天七夜。陳叔文先生撰此聯高懸於醮壇。
門聯
大道人為術;
群生帝與齡①。
注:
①下聯的意思是說眾生的壽命都是由醫靈大帝賜予的,也就是“命中早定”之意。
藥王殿聯
著良方濟世;
施妙藥回春。
醫自有方,勿藥回春①承帝德;
靈通造化,避凶趨吉賴神恩。
注:
①指不需用藥便能治好病,形容醫術高超。
帝德重光,廟宇巍峨今勝昔;
世風扶正,魔氛蕩滌泰而康。
(姚炳麟撰)
妙諦得真傳,處就良方能濟世;
威棱驅癘疫,不妨勿藥竟回春。
(清儀征知縣呂龍光撰)
生自有方,體上天大德①,二元②默運;
仁以為質,立萬民之命,四序③皆春。
(清末舉人黃位清撰)
注:
①上天大德,就是普救眾生。語出《易·係辭下》:“天地之大德曰生。”另外,大德也指人的最高高的品德。
②二元,即“陰陽”。
③四序,即“四季”。
寶觀①滄桑,藥聖曾經跨鶴去;
祥雲化雨,醫仙懷舊乘龍來。
醫學先驅,千古流傳崇大帝①;
靈方濟世,萬民披澤仰真君②。
(林培譚撰)
注:
①大帝,指醫靈大帝孫思邈。
②真君,亦指孫思邈。宋徽宗於崇守二年(1103年)賜封他為“徽妙真人”。後人稱“孫真人”,又稱“孫真君”。
醫道長存,仁心仁術①千古仰;
靈光普照,仙風仙骨萬民欽。
注:
①仁術,指高超的醫術。
4. 文昌宮聯
文昌宮主祀文昌帝君,即文曲星。據說是掌管人間功名利祿的文運之神。
門聯
人間真孝友;
天上大文章。
神龕聯
錦心繡口傳百世;
博文精論亙①千秋。
注:
①亙,讀gèn,“竟”、“終”的意思。“亙千秋”,就是“千秋永恒”的意思。
5.慈航宮聯
慈航宮主祀觀音菩薩,以“法海泛慈航”之意命名。
門聯
慈雲垂園嶺①;
甘露灑瀛洲②。
注:
①園嶺,當地一小山名。
②仍圖原名為瀛圖。
觀音殿聯
菩薩慈悲誨人從善;
佛法無量普度眾生。
戲台聯
古往今來,小人原多暗算;
山窮水盡,君子自有奇緣。
(前清舉人黃介撰)七、羅浮宮觀佚聯
曆代羅浮道教宮觀都有不少名聯,隨著宮觀的頹廢而散失。筆者多方搜集收錄在文人墨客的遊記中之聯,作為道教文化精品而保存。
1.衝虛古觀佚聯
三清寶殿聯
衝上九天,駕白鶴,策黃龍,俯視四百名峰,服汞飛升,酥醪且醉蓬萊宴;
虛澄明月,冠華首,訣花手,悟徹五千妙論,延祥致美,資福緣恭道德玄。
上聯集羅浮山、九天、白鶴、黃龍、酥醪四觀名;下聯集明月、華首、花手、延祥、資福五寺名。
此山為靈秀所鍾,宜與泰華諸峰,齊名不朽;
斯道真神秘莫測,早偕儒釋兩教,異派同昭。
辛苦事不必辭,看曆代神仙,經幾許艱難,方得投身清淨地;
未來境何須問,願我們群眾,盡當前義務,漫期列席大羅天。
客堂聯
洞府辟南交,痛陵穀變遷,福地於今罹浩劫①;
風雲偏東粵,祝神靈嗬護,名山終古蔚奇觀。
注:
①此為民國時期聯。羅浮寺觀多為兵匪所毀,故曰“罹浩劫”。
齋堂聯
住山須念開山力;
食粟須知創粟人。
東坡亭聯
名人閑趣留幽穀;
道士流風邈洞天。
(清·儲世隆撰)
白鶴峰頭尋故宅;
梅花樹下拜先生。
(清·林鶴年撰)
廳堂聯
紫府序宗靈,歸鶴降鳧思道範;
黃庭繩祖武,養心煉性鎮山門。
雪鴻乍印原無跡;
雲鶴相邀自有緣。
花園聯
華徑掃雲晴洗藥;
園亭留月夜鋾丹。
(以上各聯均為民國時聯)
2.黃龍古觀佚聯
山門聯
水聲長在耳;
山色不離門。
(清·楊應琚撰)
紫氣東迎,五千道德傳關尹;
金砂駐彩,四百峰巒對老人。
(清·吳學誠撰)
精舍石柱聯
俯視雲山,恰似殘棋一局,任是蓋世英雄,決不能分其中勝負;
遙聞溪水,恍如鐵笛千聲,除非超凡誌士,才可以悟這裏宮商。
(清·張治安撰)
亦焉知紫館香台,幽穀風光,便是碧城十二;
也不數流泉啼鳥,石門聲咽,如聞道德五千。
(清·李空虯撰)
十秘見真源,慧日浮光見紫府;
三華參妙論,彤雲散采護玄都。
前殿聯
五千妙論衍心傳,忝玉女而挹老人,仿佛雲飛羽蓋;
四百名峰真地脈,鎮星壇而臨龍穴,依稀夜見金丹。
黃龍真人神像聯
道德仰天尊,貝闕珠宮,一洞金砂鄰白鶴;
混玄稱教主,瑤台紫館,千年玉牒說黃龍。
客堂聯
數十載朝市奔波,算來辛苦半生,隻占個浮利浮名,轉被欲火燒枯,豈不是遭一場噩夢;
四百峰林泉絕俗,請為逗留幾日,領略些好山好水,得把塵羈暫放,也便宜作片刻閑人。
(以上四聯為民國時聯)
陽葉春青,陰條秋綠;
天岩靈秀,地穀泉深。
(清·李文田撰)
時清道真,可以衝邁;
神慮氣鬱,無待怡和。
(清·陳伯陶撰)
鶴棲雲裏院;
龍躍洞中天。
(清·吳學誠撰)
抱珠亭聯
懷抱明月添詩慮;
珠湧清泉悟道心。
(清·陳真德撰)
來從龍閣閑飛錫;
下接虹橋亦抱珠。
此心不住為住;
吾道可行則行。
(以上兩聯為民國時聯)
筱駐亭聯
雅邀明月來迎送;
閑與青山論主賓。
半山亭聯
半徑滌塵通鳳穀;
山林隱翠擁龍珠。
芒鞋竹杖偕行止;
白鶴黃龍任往還。
野鶴蹁躚和月舞;
閑雲來去任天飛。
(林齊漢)
(以上三聯為民國時聯)
觀瀑亭聯
一枕波濤醒蝶夢;
半亭風雨和琴音。
龍珠亭聯
浮山控鶴來乎?道骨仙風,真個是子喬再世;
相水飛鳧至矣!嶽冠雲氅,今人想葉尹當年。酥醪古觀佚聯
浮山第一樓門聯
小樓容我靜;
大地任人忙。
(清·楊應琚撰)
覺樓門聯
老樹庭前忘歲月;
好山雲外隔仙凡。
齋堂聯
林外清遊天在水;
亭蔭曲坐日猶年。
(清·陳伯陶撰)
浮山第一樓聯
萬壑煙雲留檻外;
半天風竹拂窗來。
(清·梁章钜撰)
梅亭聯
春色東南隨處好;
故人天外寄書來。
桃穀聯
題石蘚痕新,才子文章金碧氣;
迎風花影動,美人資致佩環聲。
(葉蘭台撰)
4. 朝元院佚聯
石洞雲封,自古無人開秘竅;
天門霧鎖,我今有鑰透玄關。
塵氣不到清修地;
蘭宇新開古洞氛。
秀毓羅山,四百峰巒留玉洞;
靈鍾浮島,三千世界達瑤天。
客堂聯
溪雲初起日沉閣;
山雨欲來風滿樓。
窗外綠楊初著雨;
籬邊紫竹半籠煙。
後鋪雲影催時雨;
前擁晴風倚畫山。
修心須悟存心好;
煉性當知養性安。
萬法歸宗春不老;
堂開濟一道綿長。
(以上七聯為民國時聯)
5. 白鶴觀佚聯
花香春正暖;
琴韻月初明。
世外有桃源,聖跡天然,如此毓秀鍾靈,貝闕珠宮休比美
山中為梓裏,仙蹤隱現,第以逍遙雅趣,金台玉樹總成空。
遠水遠山摩潔畫;
飛龍飛鳳右軍書。
紫府至今臨北極;
稚川終古有東庵。
(以上四聯為民國時聯)
6.陳孝女祠佚聯
孝德終天地;
神功布雨陽。
烏養雙親彰孝德;
龍華五甲沐恩光。
(明·龐嵩)
孝德經天,仰德作求昌氏族;
貞心亙日,矢心昭格勵男兒。
(陳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