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羅浮道教楹聯精選(2 / 3)

③“三光”指日、月、星。“九品”原指魏晉南北朝時士人的品弟,也指古代官吏的等級。聯中是說采日、月、星辰之氣的修煉術士和潛心攻讀,渴望“學而優則仕”之儒門弟子,都把羅浮山看作是最佳攻讀和修煉場所。

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負抱陰陽分四序①;

地法②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混成宇宙奠三才。

此聯語出老子《道德經》。上聯出自第四十二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萬物負陰而抱陽,衝氣以為和。”意思說:“道衍生出一(最基本的無結構物)。一化生為二(一部分仍為無結構物,另一部分轉化為有結構物),二再化生為三(無結構物,有結構物,有無結合物)。”三衍生為萬物(世人能感知的各種事物)。萬物都要依托無結構物(即陰)而呈現出有結構狀態(即陽)。當陰陽相互交合時,萬物便處於和諧的狀態。

下聯出自《道德經》第二十五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意思是說:“道乃三才之本。天、地、人這三才之間,人效法於地,地效法於天,天效法於道,道效法於自然。”

注:

①四序,即春、夏、秋、冬四季。

②法,取法的意思。

福地洞天,虎躍龍騰。仙境著羅浮,四百峰巒朝古觀①;

青都紫府②,鸞翔鶴舞。靈泉注粵嶠③,萬千流派④彙玄門。

注:

①古觀,即黃龍古觀,

②紫府:原指天上宮闕,此處指道觀中華麗的宮院。

③嶠(讀:qiào),峰尖而高聳的山,此處指羅浮山。

④道教隨著曆史不斷的發展,分為許多不同的道派。如魏晉時以葛洪為代表的丹鼎道派、南宋時王重陽創建的全真道派等。

功名流水,富貴浮雲。觀空濁世紛華,無而有、有而無,悟者便應塵念①寂;

善德青鬆,仁慈翠柏。瞻仰仙都清妙,假修真,真借假,悠然不覺道心②生。

注:

①塵念,指人世間的功名富貴之類的雜念。

②道心,指看破紅塵、修真悟道的念頭。

證不老神仙養乾元①,應感通靈,初授赤符②,開悟正陽③成至道;

為萬法師祖侔④造化,牖⑤民覺世,三傳玄嗣⑥,弘揚聖教啟全真⑦。

此乃讚頌被全真道教尊為“北五祖⑧”之一的正陽帝君鍾離權之聯。鍾離權乃漢代京兆鹹陽(現陝西)人。後人又稱其為漢鍾離。據說他官至諫議大夫。吐蕃作亂,鍾離權奉詔出征。權臣梁冀怕他功成凱旋而回,對自己地位不利,就隻撥了兩萬老弱殘兵。結果被敵軍夜襲,全軍覆沒。他隻身逃入山穀,得遇仙人東華先生王玄甫授之長生真訣、金丹火候及青龍劍法。後又遇華陽真人傳之太已刀圭、火符內丹。終於在崆峒山四皓峰尋獲玉匣秘訣,成為真仙。民間流傳最廣的“八仙”,其中之一就是鍾離權。他留世之詩寫道:

得道真仙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

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

注:

①乾,八卦之一。象征陽性或剛健。元,通“玄”,宋代避始祖玄朗之諱,清代避聖祖玄燁之諱,均改“玄”字作元。

②初授赤符,指仙人王玄甫傳長生真訣於鍾離權之事。

③鍾離權被道家全真派尊為北五祖之一,號正陽帝君。元世祖詔封其為“正陽開悟傳道真君”,元武宗加封其為“正陽開悟傳道垂教帝君”。

④侔(讀:móu),通“牟”,即“謀取、求得”之意。

⑤牖(讀:yǒu)。原意為“窗戶”。與“誘”相通,借代為“誘導”之意。

⑥鍾離權之後的三代傳人,分別是呂洞賓、劉海蟾、王喆(王重陽)。故說“三傳玄嗣”。

⑦全真,即南宋時王重陽創立的道派全真教。其徒馬鈺是大富商,捐資建庵給王重陽居住修行。王重陽命此庵名為“全真堂”。以後,王重陽就將其自立門派稱之為“全真教”。

⑧北五祖為東華帝君王玄甫,正陽帝君鍾離權,純陽帝君呂洞賓,純佑帝君劉海蟾,輔極帝君王重陽。

無極三尊境居:玉清、上清、太清,萬類形生歸統禦;

混元一氣成就:天道、地道、人道,兩儀化育始玄微。

天道、地道,指宇宙間天地的自然規律。《荀子·天論》雲:“天有常道矣,地有常數矣。”人道與“天道”相對,指人事、人倫,為人之道及社會規範。古人認為天道是支配人類命運的天神意誌。明末清初的王夫之開始主張“以人道率天道”,強調人類改造自然、治理社會的主導作用。

視不見,聽不聞。妙哉希夷①,奠定三才,資玉清、上清、太清之化;

知其後,觀其微。湛兮寂靜,演生萬類,為天道、地道、人道之紊。

四川青城山上清宮所懸之聯與此聯聯意相似,隻是字數、句式略為簡潔。聯曰:

視不見,聽不聞,妙哉希夷,合玉清、上清、太清之旨;

知其幾,觀其竅,湛然澄靜,為天道、地道、人道之宗。

未知此兩聯孰先孰後。

注:

①希夷,即為道徒尊為“老祖”的陳搏,字圖南,唐末人,自號扶搖子。宋太宗賜號“希夷先生”。故後人稱其為“希夷”。“希夷”是“不知不覺之中”的意思。《老子》說:“視之不見,名曰夷;聽之不聞名曰希。”也就是說,無聲為希,無色為夷。

進退有前緣,承天大任,開玄一朝,素甲放仙①,豈重偏視傳兩晉②;

德功垂後世,選嗣宏圖,啟教萬劫,銜③杯樂聖,甘居疏教著三唐④。

此聯讚頌葛洪棄官修道成仙的事跡和對道教丹鼎派的著述和貢獻,絕不會隻局限在“兩晉”、“三唐”這個曆史時期,而是會千秋永駐,萬古傳頌。

注:

①指葛洪棄關中侯的爵位而修道悟真、飛天成仙之事。

②兩晉,指西晉(公元266-316年)和東晉(公元317-420年)。

③銜,通“含”。

④三唐,即大唐(公元618-907年)、後唐(公元924-936年)和南唐(公元960-975年)。

千裏覓丹砂,棄祿辭榮,循跡求為勾漏令;

九天登紫府,出神入化,歸真①共仰羅浮山。

葛洪在晚年潛心修道煉丹,聽說交趾②一帶出丹砂,就上書給皇帝請求到勾漏③做縣令。路過廣州時,為廣州刺史鄧嶽挽留。他久聞羅浮山神仙洞府之名,就在鄧嶽的幫助下築庵而居,采藥煉丹,授徒著述。

注:

①歸真,即還歸其本來之相。道教指從凡塵俗世中修真得道成仙。

②交趾,古地區名,泛指五嶺以南,含廣東、廣西的部分地區。

③勾漏,古縣名,在現在廣西北流縣以北。令,即縣令。

青鳥①傳書,大道正興,妙典仙經,化敷②環宇;

黃龍獻瑞,九州遍和,淳風樸俗,世迎羲③軒。

注:

①青鳥,神話傳說中西王母的先行官使者。青鳥出現不久,西王母即至。故舊時稱傳信的使者為青鳥。

②化,教化。敷,普遍的意思。化敷就是普遍教化。

③羲,即羲和,古代傳說中的神話人物,為太陽趕車之神。軒,即軒轅,也就是黃帝,傳說為中華民族的始祖。

3.三師寶殿聯

三師寶殿在三清寶殿之下,供奉道教三師:純陽祖師呂洞賓、重陽祖師王喆(王重陽)、長春祖師丘處機。為一回環相扣的四合院式建築。前殿為王靈官殿,東西兩廂分別是培元齋和抱樸齋。

讀聖人書,五常八德①,持躬誌修顏、曾、思、孟②;

修神仙法,九戒三皈③,克念師承鍾、呂、王、邱④。

此聯充分反映了羅浮山道、佛、儒“三教合一”的典型的人文景觀。上聯可說是儒家弟子的誌向:讀聖人書,繼賢人誌;下聯可說是道家羽客的信念:修神仙法,承祖師業。

注:

①“五常”,指仁、義、禮、智、信;“八德”即儒家推崇的八方麵德行。

②即顏回、曾參、子思、孟子。前三位是孔子的學生。

③“九戒”指出家修行之人九方麵的戒律和禁忌。“皈”(讀:guī)。“三皈”即“三皈依”,即皈於道、皈於經、皈於師。

④即正陽帝君鍾離權、純陽帝君呂洞賓、輔極帝君王重陽和長春真人丘處機。

創世本無奇,但抱良知,法天觀地,達賢作聖;

學仙原有則,必堅信念,修心煉性,脫濁超凡。

道教認為修道者得道,就可以脫離凡間濁世而登仙界。

氣滿函關,騎青牛過去;

籌添海屋,招白鶴飛還。

上聯所述正是老子騎牛過函關的道家經典傳說。

周平王33年(公元前737年)12月25日,他辭官騎牛向西域而去。函穀關守令尹喜見“紫氣東來”,知非凡人,就誠心請求教誨。見他意懇情真,老子就留下《道德五千言》,分上下兩篇,上篇言道,下篇言德,共分九九八十一章。以後老子就不知所終。道教尊此書為道家經典,稱之為《道德經》,作為道門中人必學之著。

東迎紫氣,西接函關,紹傳道德千言,峰秀山靈開聖域,賢關人間善刹;

南彙珠江,北連羊石,瞻仰神仙百代,星馳雲聚仰玄宗,正教天下尊崇。

此聯巧妙運用東南西北四個方位詞,上聯之方位詞,點明了老子出函關的方向;下聯之方位詞,說明了羅浮山所處的位置。在楹聯學中,稱之為方位聯。

黃龍吐瑞,天運①開張,古觀重興,億載玄基②今日始;

翠風迎暉,人心感應,仙風廣披,萬邦道法逐年昌。

黃龍古觀重修工程於1993年四月初八奠基動土,1995年十月初八舉行盛大的開光慶典。此聯乃當時的賀聯之一。

注:

①天運,即天命,也就是指上天的意願。

②玄基,即道業鴻基。

紫氣迎祥,福地玄都,萬國衣冠朝古觀;

金砂①耀彩,壺天②勝境,千秋仙聖著名山。

注:

①黃龍觀所在地黃龍洞原名金砂洞。後梁貞明三年(公元917年),劉岩在廣州自立為王,國號為漢,改年號為乾亨,史稱南漢。乾亨三年(公元919年),劉岩夢見神人指點:“羅浮之西,去延祥寺西北百步,有兩峰相疊,一水對流,可以為宮。”經查看,羅浮山金砂洞中,大小石樓二峰對峙,一泉分兩股對流而下,正如夢境相同,於是就在金砂洞中大興土木,興建了金碧輝煌的行宮。劉岩親臨行宮視察,十分滿意。晚上歇息之時,他夢見一條黃龍從宮側騰飛上天,認為是吉兆,就將金砂洞改名為黃龍洞,此名曆經一千多年,沿用至今。

②壺天。壺,古時指宮中巷舍間道。引申為“廣”。“壺天”,則為廣闊無垠的天境。聯中也有“天上人間”之意。

終南得道①,教啟全真②,派演龍門③。至德④仰無邊,三代宗師供寶殿;

粵嶽⑤弘玄,宣揚道妙,經傳羊石,天行⑥執有數,萬邦黎庶沐慈風。

注:

①據傳純陽帝君呂洞賓在終南山凝陽洞偶遇東華帝君王玄甫而得以傳道。

②輔極帝君王重陽在山東昆崳山(今山東牟平縣)一帶傳道,收富豪馬鈺為徒。馬鈺為其築庵,命名為“全真堂”。以後,王重陽之徒都叫“全真道士”,王重陽就把其道派命名為“全真道”。

③長春真人邱處機乃王重陽之徒。大定九年(公元1169年)王重陽死後,他曾穴居六年,後遷隱隴州龍門山潛修七年,自成一派,叫“龍門派”。所以說“派演龍門。”

④至德,即最高的德行。

⑤漢代大文學家司馬遷曾說:“大荒之內,名山五千。其在中國,有五嶽作鎮。羅浮、括蒼輩為之佐命。”在全國的名山大川中,他把羅浮山排在僅次於五嶽之後。因而羅浮山又有“粵嶽”之稱。

⑥天行,指天體的運行。道教認為人世間的萬物興亡,都與天行有關。

開萬世玄宗,紫氣迎祥,函穀駕青牛,五千道德傳關尹;

儼①三清妙境,金砂注彩,石門②留翠墨,四百峰巒對老人③。

注:

①儼,恭敬莊重之意。

②石門為羅浮勝境之一,在九天觀右側,自古相傳有“鄺仙騎牛入石門”的傳說。

③老人,即小石樓峰。因其形似老人屈膝北向而坐,故名老人峰。此峰從北向南看,又似駱駝昂首長嘶,故又有“靈駝峰”之稱。

青郊雨過山如洗;

鬆嶺雲來月可追。

白露新滋三秀草①;

碧雲長護九如②鬆;

注:

①三秀草,即芝草,因每年開花三次,故名。

②九如:福壽長存的意思。語出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小雅》中的《天保》篇。詩中用九個“如”祈求福壽長存:“如山、如阜、如岡、如陵、如川之方至、如日之升、如月之恒、如南山之壽、如鬆柏之茂。”後人就用“九如”代指“福壽長存”。

鬥姆元君神龕聯

職鎮群魔,主持玄會世遠;

權司列宿①,統攝②日月星辰。

鬥姆又叫鬥姥,“為北鬥眾星之母”。道教稱她有接引眾生、超離諸苦、降福滅災的本領。因而有專門朝禮鬥姆的祈禳儀式,並將鬥姆聖誕定於農曆九月初九。

注:

①宿,就是星宿。

②統攝,即統禦,控製、駕馭的意思。

元辰①殿神龕聯

星循四時八節②,管納八方,風調雨順;

君蒞六合③九州④,權衡百姓,物阜民康。

注:

①元辰,指吉利的時辰。古時把一天分為十二個時辰,即子、醜寅……亥。

②四時,指春、夏、秋、冬。八節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③六合,原指道家所說的吉利日辰:子與醜合,寅與亥合、卯與戌合、辰與西合、己與申合、午與未合。另外,古籍《淮南子·時則》稱:六合又指時節之合,“孟春與孟秋合、仲春與仲秋合、季春與季秋合、孟夏與孟冬合、仲夏與仲冬合、季夏與季冬合。”後用來泛指天地四方。

④九州,原指傳說中的我國上古行政區域。現泛指全中國。

鶴馭未歸天外客;

梅花又伴地行仙。

林高雀躍山如畫;

海闊龍騰水接天。

白雲明月偏相識;

行酒①賦詩樂未央②。

此聯為集句聯,上聯乃任華詩句,下聯為杜甫詩句。

注:

① 行酒,依次斟酒。

② 未央,不止、未盡的意思

養性修真,九轉丹成登壽域;

德心仁澤,三千功果歸仙班。

夢覺黃粱,已邑清芬忘舉子;

學通周易,熙然快樂豁靈台。

傳說呂洞賓屢次科考不弟。有一天在長安酒肆中偶遇仙人鍾離權。鍾問呂洞賓誌向如何,呂洞賓就於壁上題詩一首,曰:

生在儒家見太平,懸纓垂帶布衣輕。

誰能世上爭名利,臣事玉皇歸上清。

鍾離權見其頗有道緣,就與他同在店中歇息。鍾離權生火煮黃粱飯,呂洞賓在旁邊昏睡,夢見自己狀元及弟,擢任高官,為相十年,兩娶富家之女,子孫滿堂。忽獲重罪,抄家沒產,流配嶺南。夢中驚醒過來,黃粱未熟。鍾離權笑他說:“黃粱猶未熟,一夢到華胥(古代傳說中的國名,後人代稱夢境)。”這也是“一枕黃粱”這個典故的來由。

黃道天開,重耀名山古觀;

龍光日麗,鹹①寧天地神州。

此聯為嵌名聯,上下聯句首之字,合起來就是“黃龍”。

注:

①鹹,“都”的意思。

4.妙觀亭聯

人間亦有丹丘,攬四麵雲山,更鬆下鳴琴,泉邊煮茗①;

仙境真如碧落⑦,坐一亭風月,且花間覓句,石上談玄。

注:

①茗,茶的總稱。

②碧落,即碧空、長空。白居易《長恨歌》有“上窮碧落下黃泉,兩處茫茫皆不見”之句。身外物清閑,想日月盈虧,亦假亦真,妙觀天道①;

望中風景好,看雲煙變滅,常無常有,默悟玄機②。

注:

①天道,與“人道”相對。指日月星辰等天體運行的規律和用來推測吉凶禍福的依據。

②玄機,即道家所稱之奧妙之理。

世綱憫浮沉,誰能勘破名利關,棄祿辭榮,幽穀靈岩耽①道味;

仰鄉安恬靜,德至修登玄妙境,歸真②返樸,琳宮紺宇契天行。

注:

①耽,即酷嗜。也就是十分喜愛的意思。

②“歸真”,指回到原貌,複歸真相。“返樸”即返回樸實的作風。

5.遠觀亭聯

物外有乾坤①,秀壑奇峰,迎接五嶽②神仙,重霄③雲鶴;

壺中多日月,琪華瑤草④,莫負三春⑤煙景,九夏⑥雲林。

注:

①乾、坤是《易經》中的兩個卦名。為陰陽相對立的兩種勢力。陽性之勢力為乾,其卦象為天;陰性之勢力為坤,其卦象為地。乾的作用使萬物發生,坤的作用使萬物成長。為此,引申為天地、日月、男女、父母,世界的代稱。聯中的“乾坤”,為“天地”的代稱。

②五嶽,即東嶽泰山、南嶽衡山、西嶽華山、北嶽恒山、中嶽嵩山。道家認為均是神仙居住之地。

③重霄,即九霄,指高空。

④琪華,即琪花。

⑤三春,即孟春(陰曆正月)、仲春(陰曆二月)和季春(陰曆三月)。

⑥九夏,即夏季三個月,共約九十天,故稱九夏。

足下起祥雲,攬秀壑奇峰,瓊樹琪花①,道氣充盈仙境界;

眼前無俗障②,瞻金台紫館,白龍青鳥,塵心洗滌聖門庭。

注:

①瓊樹琪花,神話傳說中天宮的奇花異卉。

②“俗”,即俗世,“俗障”即俗世間的阻塞、遮隔。

古今興廢幾池台,孰能超曠獨觀,盈虛體①道;

賢哲②修持多洞府,旨要清卑自守,柔弱含元③。

(半癡道人韓雲撰)

注:

①體,體會,領悟之意。

②賢哲,指道門修煉的得道之人。

③元,通玄。宋代避始祖玄朗諱,改“玄”為“元”。

6.先哲亭聯

仙境在人間,到此寵辱皆忘,一首清吟,實可怡情得趣;

道心遊物外,觀徵徼妙同出,數聲長嘯,何妨散發披襟。

正六合法地,則兀①功滿三千登紫府;

坐一亭仙風,寶月神遊九萬仰青雲。

注:

① 兀,高聳特出的樣子。此處引申為“突出”。

四麵雲山環福地;

千秋明哲①駐佳城。

注:

①指羅浮道門前輩。

開山啟教,仰前賢墉①地覺世;

刻石建亭,留道範極德崇功。

注:

①墉(讀:yōng),即城牆或垣牆。

丹轉共龍吟,妙境修真融萬法;

功成跨鶴駐,名山遺蛻①盡千秋。

注:

①道家認為:得道之人之死猶如蟬蛻。“外衣脫下換新身,皮囊脫下已成仙。”

來作小遊仙,宜拋利鎖名韁①,慕道參玄②,即擬蒼鬆翠柏;

還尋高煉土,細認藥護丹灶,填離③補坎,養成白雪道芽。注:

①此處指人世間名利的束縛。

②即仰慕道教,參悟道義的意思。

③離、坎分別為八卦之一,分別代表水、火。填離補坎為道家煉丹的基本方法之一。

福地證因緣,生沐玄風,暫作神仙遺世慮;

名山誠仰止①,企懷道範,長留功德導塵迷。

注:

①仰止,仰,敬慕的意思。止,語氣助詞。語出《詩經小雅》:“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多用來表示對賢人高尚品德的無比敬慕。

觀天道,閱人情,理悟循環,有無相生,文章蓋世歸黃土;

展鴻猷①,圖霸世,功分成敗,真假何別,武略超群盡白頭。

此聯乃慨歎宇宙無窮、人生有盡。文章才華蓋世之士,如唐代李白,宋代蘇東坡等文豪,武略超群、霸業輝煌之徒,如秦始皇、唐太宗和康熙大帝等,最終還不是白發蒼蒼,老態龍鍾,魂歸長空!

注:

①鴻猷,指宏大的謀略。猷:讀yóu。

見聖亭聯

瑞應黃龍,德普十方①,時和世泰;

祥徽玄鶴,遺行六合,天清地寧。

注:

①十方指東、南、西、北、東南、西南、東北、西北、上、下十分方位。後來泛指各處。

德配乾坤,圖授軒轅舜帝①;

道涵宇宙,經傳函穀堯封②。

注:

①舜,傳說中我國遠古時父係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相傳因四海推舉,堯帝命他巡行四方,他鏟除共工等四位惡人。堯去世後他繼位。多有善政,深受百姓愛戴。

②堯,傳說中我國遠古時父係氏族社會後期部落聯盟領袖,號陶唐氏,名放勳,史稱唐堯。相傳其定時令,製曆法。後期命舜攝位行政。“堯封”,即傳說中堯舜時開始劃定我國疆土為十二洲。因而,舊時以“堯封”泛指中國大地。

8.龍珠亭聯

龍珠亭在黃龍雙瀑左上方山腰處,為清代古亭,清廣東總督岑春煊所建。《博羅縣誌》(民國版)載:“當瀑之南,有一匠名龍珠台。岑春煊建亭其上,曰龍珠亭。”亭柱橫梁懸“龍氣珠光”之匾。

噓氣成雲,好為天下雨①;

含光吐月,長護嶺南春。

此聯乃岑春煊篆體題刻。上聯隱含“龍”字。傳說中龍能行雲布雨,口含“閃閃發亮,滾圓似月”之“珠”。下聯中的“月”隱含“珠”字。

注:

①語出(唐)韓愈《雜說一·龍說》:“龍噓氣成雲,雲固費靈於龍也。然龍乘是雲,茫洋窮乎玄聞。”聯句寫龍興雲布雨、普澤眾生的神奇力量。

一枕黃粱思正果;

滿堂綠雨灑甘棠。

9.二十四孝泥塑壁畫廊柱聯

黃龍古觀之下,妙蓮池之上,有二十四孝故事泥塑壁畫。色彩鮮明,孝感動天。形象生動地謳歌了“百行孝為先”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大多與今天提倡的“尊老愛幼”的社會公德相吻合。畫廊柱上,有幾副畫龍點睛之聯。

孝為百行先,誠意念水源木本;

淫乃萬惡首,正心思玉潔冰清。

此聯以水之源、木之本的比喻,教誡為人子孫者,不要忘記父母長輩的生育之恩、哺育之勞、教育之艱,根除雜念,自然可成為正人君子。

人本德基①,天經地義②;

立身行道③,養誌承顏④。

注:

①此句指遵守道德規範的基本標準,“孝”是做人的根本。

②“經”即規範,原則;“義”,指正理,人世間經久不變的常理。此句比喻為“理所當然”的意思。

③語出《孝經·開宗明義章節一》:“立身行道揚名於後世,以顯父母。”此句意即要使自己立足於社會,名聲遠揚。

④“養誌”,指培養不慕虛榮的高尚誌向。“承顏”,舊指順承父母的顏色(即麵色),也就是順從父母、極盡孝道的意思。

孝莫辭勞,轉眼便為人父母;

善毋望報,回首但看爾兒孫。

此聯教誡人們:“人生短暫,今日稱人父,明日人稱父。你如何對待長輩,你的兒孫日後就會照樣對待你。多行善事,也不應回望報答。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回過頭來看看兒孫這一代人,就什麼都明白了。”

10.道德門門聯

在黃龍古觀下山小徑中,有一座牌坊式門樓。青磚為牆,碧瓦為蓋,石柱為門。門楣青石板上大書“道德門”三個大字。此門以老子《道德經》命名,喻意跨越此門,誠心修道,方可領悟《道德經》的真諦。門框石柱上,鐫刻著一副鮮紅的門聯,聯曰:

山環水繞神仙宅;

鶴舞龍騰道德門。

11.滌塵橋柱聯

滌塵橋在黃龍古觀之下,黃龍雙瀑之間,橋柱間有一副石刻楹聯。聯曰:

滌塵登妙境;

訪道過仙橋。

此聯隱含著道家神秘莫測的玄機。它在暗示來自凡塵俗世之人,要到黃龍洞天去訪道尋仙,就要在滌塵橋下黃龍雙瀑衝成的長溪中,洗淨凡塵俗念,修身養性,才能過仙橋、入玄門、登仙境、訪真仙。

12.雲鬆素食館聯

雲來仙客證仙緣,席薦火棗交梨①,誌一心齊遊福地;

鬆蓋至人②修至道,徑開琅函瓊芨③,澤萬德普戴清天。

(羅智光撰)

注:

①火棗交梨,傳說中供天上神仙享用的美味水果。南朝(梁)道教代表人物陶弘景所著的《真誥·二》稱:“玉醴金漿,交梨火棗,此則騰飛之藥,不比於金丹也。”

②至,最的意思。至人,古代指在思想道德等方麵達到最高境界之人。

③琅,即琅釺,指美石。函,即匣子。瓊,即赤色之王:芨,美草名,又叫芨芨草。此句是說山徑兩旁長滿了美玉般的奇花異草。

雲芽露葉、金菜玉疏。守三齋①、夷②和性情,清虛表裏;

鬆齡椿③壽,龜年鶴算④。堅一誌,疏瀹心念,采雪精神。

注:

① 三齋,道家戒殺生,早、午、晚三餐均食齋,故雲三齋。

② 夷,通“怡”,喜悅之意。

③椿,一種長壽之樹。《莊子·逍遙遊》:“上古有大椿者,以八千歲為春,八千歲為秋。”後人又常以椿作為父親的代稱。

④算,即計數,引申為數,這裏指歲數。古人認為龜鶴都是長壽吉祥之動物。唐代白居易有“鬆柏與龜鶴,其壽皆千年”之句。

雲霞萬裏,采來惠圃芝田,鹿駕元都①,玉本滔簪供琦席;

鬆柏千春,修到地仙天爵,鶴歸華表②,滄桑陵穀付金版。

(羅智光撰)

注:

①元,通玄,元都,即玄都,指道家神仙居住的天宮。

②華表,古代在宮殿、城垣或陵墓前立作標誌或修飾之用的大柱。此處借代為道家宮觀。

雲鶴徘徊山雨後;

鬆勁梅清隱逸家。

(羅智光撰)

雲鶴風姿神仙意態;

鬆筠①摻節水月襟懷。

(周銘撰)

注:

①筠(讀:yún),原指竹子的青皮,代指竹子。唐代詩人杜甫有“柴門空閉鎖鬆筠”之句。

雲蒸霞蔚①神仙府;

鬆泉吟嘯月明中。

(麥炳基撰)

注:

①蒸,指雲氣上升;蔚,指雲氣聚集。雲氣升騰,彩霞彙集,形容美麗燦爛的晴朗景象。

雲湧浮山真仙境;

鬆蔭鶴嶺隱高人。

(侯寶垣聯句)

雲篆天垂玄蘊咒①;

鬆吟風送步虛聲②。

注:

①玄,即“道”蘊,指事理的深奧之處。玄蘊咒指隱含道教教理深奧教義的口訣。

②步虛聲,即誦經聲。

13.鍾樓聯

八一點鍾聲,驚破萬家春夢;

五千言聖訓,教垂六合黔黎①。

注:

①六合,此處指四麵八方。黔黎,是黔首和黎民的合稱。黔首是戰國和秦代對國民的稱謂,泛指百姓。

14.鼓樓聯

癡愛貪嗔,世念紫房①清靜;

風雲雷雨,無聲振聵②發聲。

注:

①紫房,即道士居住之所。

②聵(讀:kuì)指天生耳聾。振聵,使聾人聽到聲音。發聲,使啞人開口講話。聯中之意,是喚醒世上糊塗麻木之人。

15.紫雲仙館聯

紫館金台,神仙歲月;

雲書玉篆,道德門庭。

紫氣祥風,日曖仙鶴;

雲光霞彩,月華①碧城。

此二聯均為鶴頂格嵌字聯,上下聯首字合起來就是仙館名“紫雲”。

虛堂生純白;

天爐轉內丹。

引來桂醑②招新月;

看到黃花愛晚香。

注:

①月華,指雲層上緊貼日、月周圍內紫外紅的光環。

②醑,讀(xǔ),指美酒。桂醑,即桂花釀成的美酒。

16.錦霞苑聯

錦霞縹緲凝碧苑;

瑞氣絪紛繞瓊樓。

17.敬先堂聯

敬先堂在長廊左側,為信眾供奉祖先牌位、祭祀先人亡靈之所。

敬祖尊親,尋源報本;

崇宗勵孝,啟後承先。

18.觀門右樓門聯

精參諸子①經文,學展齊家治國;

妙悟千言道德,功成入聖超凡。

注:

①諸子,指先秦至漢初的各派學者及其著作。如《論語》、《孟子》、《墨子》、《荀子》、《韓非子》等。

19.黃龍觀辦事處聯

泉石煙霞,風吹寶鐸聞天樂;

金爐香靄,花落閑窗聽道經。

三、酥醪古觀聯

1.酥醪觀門聯

仙蹤何處招導,爭傳酣醉奇緣①已歸東海;

塵世幾人看破,安得超凡上士同住北庵②。

(清·熊炳離撰)

熊炳離乃江西新昌人,道光十六年至十九年(公元1836-1839年)任博羅縣知縣。在此期間,他曾赴酥醪觀瀏覽,對此處“重巒翠嶂,蒼鬆翠竹,幽深寂靜,仙蹤隱約,蝶舞鶴飛,長天飛瀑”的佳境十分讚賞,就親為酥醪觀題撰此聯,鐫刻於大門石框之上,成為羅浮名聯之一。

注:

①指安期生與神女相會暢飲之仙事。

②北庵,即葛洪在羅浮創建的四庵之一。

仙境絕凡塵,古觀往來無俗客;

世間留聖跡,名山迎送盡高人。

(鍾雨睛撰)

2.戒台石柱聯

瑞靄①朝騰,看一縷氤氳②,化作三峰③雲氣;

丹光夜發,向九霄照灼,上連北鬥④星芒。

注:

①靄,指雲氣。瑞靄,即吉祥的雲氣。

②氤氳,即“絪縕”。形容雲氣和光色混合在一起,動蕩不定的景象。

③三峰,即浮山最高峰上界三峰。

④北鬥,指北鬥星,即天樞、天璿、天璣、天權、玉衡、開陽和搖光七星。道教尊其為北鬥星君,又叫北鬥真君、北鬥七元星君。在道家經典《太上玄靈北鬥本命誕生真經》卷一中,七星分別被命名為貪狼、巨門、祿存、文典、廉貞、武曲和破軍星君,認為它們有“建四時,均五行,生殺萬物,察錄善惡、養物濟人”等神職。

3.神霄寶殿聯

神霄寶殿是酥醪觀的主體建築,供奉三祖神像。中為雷祖,左為呂祖(洞賓),右為葛祖(葛洪)。

雷祖威靈,經演玉樞①傳萬古;

天尊普化,法弘寶篆②度群生。

(侯寶垣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