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羅浮道教詩精選
第十三章
羅浮道教詩精選羅浮道教在漫長的發展過程中,湧現了不少玄門高道,這些玄門高道把內丹修煉的深奧之術,用詩詞的形式表達出來,授徒弘道,至今仍是道教史研究上的一個重要課題。羅浮道教宮觀的悠久曆史,神奇傳說和秀麗風光,更是曆代詩人吟詠的熱點。時至今日,我們仍可從這些詩詞中欣賞到曆代羅浮道教宮觀的豐姿和人們對它的敬仰讚頌之情。
第一節羅浮道教詩精選
洗藥池
(東晉)葛洪仙洞冷冷,風佩清清。
仙居永劫,花木長榮。
飛雲頂
(東晉)黃野人雲來萬嶺動,雲去天一色。
長嘯兩三聲,空山秋月白。
題壁
(東晉)黃野人雲意不歸滄海,春光欲上翠微。
人間一墮千劫,猶愛梅花未歸。
酥醪石灶詩刻
(東晉)黃野人朝吳暮粵,水天一色。
長嘯歸來,山青月白。
茅君歌
(隋)鄭元朗陰中有陽,陽中有陰。
寒暑相反,虎嘯龍吟。
青黑赤白,各居一方。
不得參差,乃失紀綱。
陰卻做臣,陰乃為王。
消息在真,天道自昌。
還中亦無丹,丹中複有還。
無鉛不成丹,還丹生在鉛。
白雪粉,黃金芽。不得妙,莫漫誇。
時人不識真黃芽,唯知盡認鉛黃花。
花本是死物,焉得到仙家。
遊仙詩二首
(唐)何仙姑春風吹下蕊珠宮,路遇巴園對弈翁。
笑問先生何處去,揪枰移向玉蓮峰。
千歲靈芝似野蔬,萬餘年鶴養如鶴。
洞門不閉丹爐靜,惟有鬆花繞澗多。
麻姑姑
(唐)何仙姑麻姑笑我戀塵囂,一隔仙凡道路遙。
去去滄州弄明月,倒騎鸞鶴聽鸞簫。
偶題
(唐)何仙姑學道先須識自心,自心深處最難尋。
若還尋到無尋處,方悟凡心是道心。
天符觀石刻詩
(唐)無名仙羅浮先生居道流,飲泉漱石輕王侯。
壺中日月長來往,物外乾坤自在遊。
劍氣衝開山月曉,琴心寫破洞雲秋。
相逢苦限無多日,袖拂紅塵歸去休。
羅浮奏章回
(唐)無名仙玉殿朝元夜已深,三千世界靜沉沉。
微微花雨沾琪樹,浩浩天風動寶林。
煙鎖昆侖山頂上,月明娑羯海中心。
步虛聲斷一回首,十二樓台何處尋。
黃龍洞
(唐)無名仙白鶴歸來歲月長,人間名利久相忘。
心傳六洞丹霞訣,口詠三光紫府章。
雲裏泉流芝草潤,山頭月近桂枝香。
清遊恰欠麻姑在,好約同來醉玉觴。
題上界三峰
(唐)無名仙千徑嵐光濕不開,洞中樓閣鎖瓊瑰。
羅山萬仞雲中起,浮島一峰天外來。
五嶽神仙多往複,九霄鸞鶴自徘徊。
葛洪舊隱丹爐畔,掩映麻姑錦繡台。
題丹灶
(唐)無名仙仙翁元不死,遺跡儼然存。
伏虎看丹灶,雲虯護洞門。
人間惡風日,物外好乾坤。
便欲辭塵網,來茲養道極。
《紫庭經》(節錄)
(宋)陳楠千句萬句會一言,教人隻去尋丹鉛。
二物采入鼎中煎,夜來火發昆侖山。
采之煉之未片餉,一氣渺渺通三關。
三關往來氣無窮,一道自脈通泥丸。
一條徑路入靈真,分明精裏以氣存。
漸漸氣積以生神,此神乃是天地精。
純陽不死為真人……
氣之根本凝神,方曰無為而通靈。
羅浮紫虛吟
(宋)陳楠嘉定壬申八月秋,翠虛道人在羅浮。
眼前萬事去如水,天地何似一浮漚。
吾將形蛻歸玉闕,遂與金丹火候訣。
說與瓊山白玉蟾,使之深識造化骨。
道光禪師薛紫賢,付我《歸根複命篇》。
指示鉛汞兩個字,所謂真的玄中玄。
飛仙吟送張道士
(宋)白玉蟾夜騎玉鼇采明月,蕊殿瑤台寒徹骨。
三十六天不閉門,風吹琪花散飛雪。
簫韶嗚處隊仗多,八萬霓裳歌一闋。
紫皇宴罷駕方出,左右萬真聳毛發。
奏雲臣是雷霆卿,舊因罪去辭金闕。
紅塵埋身平至耳,餐青飲綠守苦節。
飛神登天來正渴,見帝有酒覓一啜。
賜臣一醉放臣歸,歸去人間向人說。
鳳凰閣下問歸途,瓊童玉女卻問餘。
天宮長是太清虛,人間還似此間無。
搖頭不答徑拂袖,白雲渺渺迷清都。
洞中猿鶴更相認,白石爛兮青鬆枯。
茶歌(節錄)
(宋)白玉蟾吾儕烹茶有滋味,華池水神先調試。
丹田一畝自栽培,金翁姹女采歸來。
天爐地鼎依時節,煉作黃蕪烹白雪。
味如甘露勝醍醐,服之頓覺沉屙蘇。
身輕便欲登天衢,不知天上有茶無。
明發石壁庵
(宋)白玉蟾有客東北來,翻然袖長蛇。
掀髯石壁前,人間日已斜。
前望羅浮山,千峰如排衙。
魚龍吹海水,灑雨行天涯。
何處安期生,種棗大如瓜。
見說蒲澗中,尚有九節第。
後來葛稚川,亦得飯胡麻。
自汲水簾洞,笑咽黃金砂。
海山冥古今,縹緲煙月賒。
急呼南海神,采采扶桑花。
我欲騎天風,五歸五雲家。
整衣謁紫皇,及此鬢未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