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羅浮道教九天觀史跡
第十章
羅浮道教九天觀史跡九天觀現在衝虛觀東北約兩公裏的長(寧)橫(河)公路左側的田疇農舍之中,是羅浮山現存的道教四大宮觀之一。
第一節九天觀的曆史沿革
九天觀南漢時建在泉源福地。泉源福地就在羅浮山泉源洞天之中。據《明一統誌》載:“泉源福地有明福觀,南漢所建,亦名九天觀。後改在衝虛觀東三裏。宋賜額,蘇軾所書。”其實,南漢時所建宮觀之名,原為九天觀,在羅浮勝景“泉源福地”之中。而泉源福地正是道家所雲之七十二福地之一、由仙人華子期管治的第三十四福地。仙人居所自然是九天之上的仙居,故取名為九天觀。(九天,古代指天之中央和八方,西漢劉安等人編著的《淮南子·天文訓》一書稱:中央為鈞天,東方為蒼天,東北方為變天,北方為玄天,西北方為幽天,西方為昊天,西南方為朱天,南方為炎天,東南方為陽天。)
由於年久史料失散,現已很難考證此觀具體是何人、何年所建了。
唐末,九天觀年久失修,頹廢崩塌。至宋神宗熙寧元豐年間,道門中人將九天觀遷至衝虛觀東三裏的明福洞中,觀名也隨地名改為明福觀。宋代是羅浮道教鼎盛發展之期。宋神宗趙頊為明福觀賜觀門匾額。於是,明福觀仙名大振,不少人慕名造訪,一睹南漢遺觀之仙姿。宋代蘇東坡被貶惠州時,未赴任而先遊羅浮。在朱明洞衝虛觀,他應明福觀道長之請,題寫“明福觀”之條幅,以作觀名匾額。可惜時間倉促,蘇東坡未能到觀一遊,隻能遺憾地寫道:“山中可遊而未暇遊者:明福觀、石樓、黃龍洞,期明年複來。”因被貶之人,行動已失去自由,蘇東坡在惠州近四年,始終未能再遊羅浮諸勝,成為終生憾事。明福觀經東坡手書其額匾,自然身價百倍。一時之間,明福觀成為羅浮山中名勝,頗受遊人喜愛。宋玉傳就有詩讚曰:“泉源山下延平曠,路入鬆關起清爽。飛雲西峙積翠台,突兀三千六百丈。”“杏花片片飛金壇,天風吹桂香漫山。遊人盡去蘿月上,覺我身世非人間。”
元代名道士雲章真人更有頌詩題於明福觀法堂壁上。詩曰:“一望羅浮聳萬山,圖畫曾進悅天顏。金爐飛篆乘鸞去,玉笈翻經引鶴還。琪洞落花春寂寂,藥槽流水夜潺潺。人來共道修仙易,誰肯安心學坐圜。”得道高人似能參透玄機。
到了明代,明福觀名道彙集,名氣大增。明代東莞人,官至南京通政使的陳璉就稱:“明福為羅浮山古道場,至今五百餘年而境益勝。”明洪武年間,皇上下詔明福觀道士徐子明上京。徐子明居在神樂觀為住持三十多年,至永樂十年(公元1412年)才告老返回羅浮,載譽而歸。在羅浮寺觀當中,明福觀自然因此而聲名顯赫。仙氣加上皇氣,吸引了無數遊人前來觀上參拜。
宋明時期,儒學日盛。正所謂:“羅浮山脈,神仙之窟,生可讀書,歿可藏骨。惟書與梅,其香繼發。”神仙洞府的羅浮山,成了儒家子弟刻苦攻讀之勝地。道教與儒教和諧相處,朱明洞有湛若水興建的甘泉精舍,黃龍洞有龐嵩興建的弼唐精合。這諸多的儒門書院,吸引了少少莘莘學子。據誌書記載,僅甘泉精舍,就達到“弟子三千人”的規模。而羅浮十八洞天也成為儒家弟子潛心苦讀之所。宋代,張宋卿與留正於水簾洞築張留書院攻讀,先後高中成名。前者為肇慶太守,後者官至丞相。明代,李南仲在羅浮李秀岩攻讀,中神童科,官至康州知府。他的《羅浮山賦》曾名聞一時。葉夢熊在石洞山房攻讀,後一舉成名,官至尚書。
在明福洞中,明末也有南海人鄺露、鄺湛兄弟同在明福觀攻讀。鄺露(字湛若)自號“明福洞主”,官至中書舍人。後在廣州率兵頑強抗清中兵陷戰死。後人敬慕他的民族氣節,尊稱其為“粵中屈原”。許多人因慕鄺露之名,專程到明福洞尋訪鄺露讀書遺跡,憑吊這一民族英雄。清代南海人梁序鏞就在《明福洞尋鄺湛若先生讀書處》一詩中寫道:“海雪才人絳霄謫,執戟恥學金門客。猿公劍術季布豪,五陵裘馬輕相擲。狂生自謂我非狂,讀書愛住羅浮宅。龍威竊窺洞庭篆,仙犬遣守檳榔冊。”
清朝初年,明福觀因年久失修,日漸傾頹。其中的西華道院全部倒塌而廢,連蘇東坡題匾也散失了。乾隆年間,住持莫明星不忍千年古觀毀於一旦,就與道友四出化緣募捐,重修明福觀。為了恢複千年古觀的仙姿,他就將明福觀改回南漢時的原名九天觀。此名一直沿用至今。
重建後的九天觀再現昔日的輝煌,正殿金闕寶殿,供奉真武大帝。兩側偏殿為八仙殿和呂祖殿。雕梁畫棟,裝飾一新。悠久的曆史吸引了不少遊人前來尋幽訪勝,尋覓“雲章題壁”遺詩和鄺露讀書處遺跡。清代嶺南名詩人張維屏就在詩中寫道:“我尋明福洞,遠赴列仙期。海雪自千古,山花長四時。西華春不老,北鬥夜何其。似有鈞天樂,長空鶴下遲。”
現存的九天觀在民國時曾重修。建國後的六七十年代,九天觀曾被用作“羅浮山製藥廠”廠房之用。有所謂“三口鐵鍋起家”之譽的“羅浮山製藥廠”後遷出長寧鎮。1978年,九天觀被博羅縣政府列為第一批縣級文物保護單位,而得以維修保護。1985年底,由香港圓玄學院讚助港幣25萬元全麵重修。1986年1月4日舉行隆重的開光儀式。惠州市及縣鎮領導,及港粵、珠江三角洲等地來賓參加了慶典活動。自此,九天觀的道教活動全麵恢複,各地遊客及善男信女絡繹不絕,九天觀又重現了昔日輝煌。
九天觀
第二節九天觀的觀內殿堂
九天觀建築規模不大,但是道家宮觀的一切設施完備,殿堂廊宇,同樣是雕梁畫棟,神像莊嚴肅穆,靈香繚繞殿中。
觀前有一圓形放生池。靠觀門處的池邊,有龜蛇石雕像,蛇纏龜背,兩首相向,四目對視,似是心靈相通。這是玄武大帝的象征。觀門楹聯大書:“靈應九霄,降魔護道;恩澤萬類,佑世安民。”進門便可見道門護法神王靈官神像。神龕聯曰:“秉正嫉邪,一方恒資保障;降魔衛道,千年永鎮玄門。”
觀內的主要建築有:
1.金闕寶殿
九天觀主體建築為金闕寶殿。道家說天上有黃金闕,白玉京,為天帝所住之地。闕,就是宮殿。殿中主祀真武大帝。真武大帝本為玄武大帝,宋真宗時因避宋始祖趙玄朗之諱而稱真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