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羅浮道教九天觀史跡(2 / 3)

玄武本是龜、蛇這兩種頗有靈性的動物概稱。初時,是和青龍、白虎、朱雀一起作為道教的護法神。葛洪在《抱樸子·雜應》中就說太上老君老子“左有二十青龍,右有二十六白虎,前有二十四朱雀,後有七十二玄武”。前呼後擁,好不威風。以後,玄武被逐漸人格化、神化,成為北方之神,被塑造成“披發黑衣、仗劍踩龜蛇”的形象。隨後,龜蛇也被神化為威猛的龜、蛇二將。據說真武大帝“神威顯赫,祛邪衛正,善除水火之災”。為此,全國各地普通建有真武廟,奉祀真武大帝。真武大帝也受曆朝皇帝封贈。宋真宗封其為“真武感應靈君”;明成祖朱棣更封其為“北極鎮天真武玄天上帝”,並將傳說玄武修煉始地武當山賜名為“大嶽大和山”,把武當山建成全國道教聖地,僅金殿上真武大帝的銅鑄鎦金像就重達萬斤。

作為道教諸神之一,道家宮觀中也多有奉祀真武大帝的殿堂。九天觀的主殿全闕寶殿就是其中之一。殿中一副楹聯所頌的正是真武大帝。聯曰:“赤足踏龜蛇,眾妙無名玄之至;散發衝鬥牛,群魔盡掃武為真。”

2.八仙殿和呂祖殿

金闕寶殿旁之偏殿,分別奉祀八仙和呂洞賓,名為“八仙殿”和“呂祖殿”。對於道教諸神仙,民間之人最熟悉的莫過於八仙了。這八仙都是從凡人修煉得道,經神仙點化而升仙的。他們就是:李鐵拐、鍾離權、張果老、何仙姑、藍采和、呂洞賓、韓湘子和曹國舅。

李鐵拐的來曆和所處年代眾說紛紜,起碼有七八種說法。正所謂:“姓甚名誰何處家,一盤散沙亂如麻。”《列仙全傳》就說:“鐵拐李者,姓李名孔月,有足疾,王母點化成仙,封東華教主,授以鐵拐。”而鐵拐李的外貌更是醜陋:黑臉蓬頭,卷須亂發,巨眼跛足。但卻終日身背葫蘆,嘻嘻哈哈,走村過巷,普度眾生,就如濟公活佛一般,在俗世中名聲頗好。正如清代馬貽在詩中所寫:“垢麵蓬頭一腳跛,遍行天下真快樂。神仙本有神仙術,豈識葫蘆賣甚藥。”

鍾離權,據傳為漢大將軍,經東華帝君玄甫傳道、華陽真人授刀圭丹訣而修道成仙。傳說其打扮也頗古怪:武將出身的他竟是“丫髻赤麵、棕扇坦腹、龍晴虯髯、偉體自若。”《全唐詩》收錄有他的三首詩,其中一首寫道:“得道真仙不易逢,幾時歸去願相從。自言住處連滄海,別是蓬萊第一峰。”據說他在羅浮山點化劉高尚,布竹葉符驅邪鎮魔,以助其修煉得道。劉仙壇至今猶存,唐代大詩人劉禹錫曾為此賦詩曰:“醉鄉不作蝴蝶夢,秘訣猶傳竹葉符。草木多情亦點化,仙家靈異有還無。”

張果老是唐代道士,名張果。據說其學得長生秘術,“自言數百歲矣”,故人稱其張果老。張果老曾有《玄珠論》、《道體論》等多種述著傳世。而他給俗世民眾中印象最為深刻的是:張果老倒騎驢——往後看。清代馬貽曾題詩讚曰:“舉世多少人,誰知這老漢。不是倒騎驢,凡事回頭看。”他玩世不恭,到處雲遊,敲打竹筒,傳唱道情,勸化世人。善男信女都稱他為老仙翁。

何仙姑更是嶺南一帶家喻戶曉的女仙。她是廣東增城小樓新桂鄉人,原名何秀姑。生於唐高宗開耀元年(公元681年)。據古籍載:“(何仙姑)年十五夢神人教食雲母粉,可得輕身,因餌之。往來(羅浮)山頂。”何仙姑得道後曾賦詩一首,表達了升仙後滿懷高興之情。詩曰:“鳳台雲母似天花,煉作芙蓉白雪芽。笑殺狂遊勾漏令,卻從何處覓丹砂。”至今,增城小樓鎮仍有一座何仙姑家廟,門聯上書:“千年履跡遺丹井,百代衣冠拜古祠。”

藍采和本是頗有文才、能邊行邊唱、踏歌於市的流浪漢。他的形象也很古怪:一件破舊藍衫披身,腰係三寸闊的黑腰帶,一隻腳穿長靴,另一隻腳卻光板子。他的行為更令人不可思議:夏天,要在衣衫內加棉絮;冬天則睡臥雪地中,呼出之氣猶如蒸氣一般熱。至於他的法力,各類誌書則極少記載。

呂洞賓之事跡前麵有關章節已記敘詳盡,不再贅述。

韓湘子是唐朝大文學家韓愈之侄孫。據說他年紀輕輕,已是法力無邊。韓愈曾力勉其刻苦攻讀。他卻賦詩一首作答:“青山雲水窟,此地是吾家。一壺藏造化,三尺斬妖邪。解道逡巡酒,能開頃刻花。有人能學我,同共看仙葩。”韓愈根本不相信他有這種法力。韓湘子就拿了一個木盒裝上泥土,稍作遮蓋。再打開時,已見牡丹朵朵,芳香撲鼻。更為奇怪的是花朵之中,隱隱約約有一個個蠅頭金字。韓愈把字聯起來一讀,竟是一聯:“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韓愈不明其意,隻好請教侄孫。韓湘子笑而不答,隻是勸他淡出官場,以圖逍遙自在。韓愈此時正是官場得意之時,因此不以為然。後來,韓愈因上表諫迎佛骨而得罪了唐憲宗,被貶為潮州刺史。赴任途中,他被大風雪阻於藍關。韓湘子突然出現在他麵前。在舉杯對酒之時,韓湘子問他:“叔祖還記得花中聯句嗎?”韓愈這才猛然醒悟:花中聯句“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正是今日被貶生涯的寫照。於是,他感慨萬千地提筆疾書,將那聯句嵌入詩中。詩曰:“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貶潮陽路八千。欲為聖朝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雲橫秦嶺家何在,雪擁藍關馬不前。如汝遠來應有意,好收吾骨瘴江邊。”韓湘子花中讖語,隱含玄機,後人敬佩萬分。在八仙中,他被視為才華橫溢、風流倜儻之仙。

曹國舅在八仙中出身最為高貴。既稱國舅,其姐必是當朝皇後。據說他是宋仁宗趙禎皇後之弟。後因“其弟驕縱不法。他深以為恥,遂隱跡山岩,精思元理,野服葛巾,經旬不食”。一日,遇鍾離權、呂洞賓。兩仙問他在深山幹什麼。他說在修道。又問他道在哪裏,他說在心裏。兩仙認為他深悟到“心即天、天即道”的玄機,就點化他成仙。

道教八仙是最受俗世民眾熟悉和喜愛的神仙群體。八仙神話成為曆代詩文、雕塑、美術、影視等方麵的重要題材。

3.千年古木

九天觀放生池邊,有七株質樸蒼勁的古樹。碧水漫幹,但依然翠枝綠葉,生機勃勃。這就是有九天觀“鎮觀之寶”之稱的水蘿鬆。民國版的《博羅縣誌卷八·古跡》中記道:“(九天)觀外,池壙水蘿鬆數株,甚奇古,殆千百年物。”這七株水蘿鬆分列九天觀兩側。這些古樹主幹粗壯,樹基浸泡在近半米深的池水之中,基幹粗大,成扁棱形,樹皮呈鋸紋長條形而微裂,葉片呈鱗形或羽形,生機盎然。西側一株水蘿鬆,樹高近15米,傲然獨立,直聳雲天;東側六株水蘿鬆枝條交錯,宛如並肩挽手之六君子。此樹為杉科水鬆屬,又名水石鬆,因其樹冠、基幹似鬆,又喜生在濕潤之地,樹根耐浸耐腐,故稱之為水鬆。博羅人則稱水蘿鬆,是我國南方獨有的第四紀冰川後的孑遺樹種,它們多亭亭玉立於水中,主幹高大,枝繁葉茂,給人以生氣勃勃、蒸蒸向上之感,甚為遊人喜愛。清代博羅人李寶芳就曾在詩中讚之:“活活溪流漠漠煙,村南村北桃花然。與君酩酊醉千日,看我扶搖上九天。雪海抱琴成往事,雲章題壁可能仙?怪他池上蘿鬆樹,獨傲風霜不記年!”這詩中所說之蘿鬆樹,正是九天觀門前池中之千年古木水蘿鬆。可惜觀外東側的七株水蘿鬆,近日已有一株頹然而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