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七章 朝西望,向西走(1 / 3)

第十七章 朝西望,向西走

這裏說的是美國人。美國不是典型的西方國家嗎?朝西望,向西走?從哪裏再冒出一個“西”?

嘿嘿,別忘了,地球是圓的哦。

北美大陸,東麵一片大洋,大西洋,大洋對岸是歐洲;西麵一片大洋,太平洋,大洋對岸是亞洲。早年的美國人翹足引頸地眺望西方,因為那邊有一個名滿天下的廣州。

1. 最早的向往者

最早望向西方的美國人,說不好誰是第一個,但不能不數雷雅德。

英國不是有一個著名的探險家叫詹姆斯·庫克嗎。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7月,庫克離開倫敦,開始他最後的一次太平洋探險航行,1781年(乾隆四十六年)回到英國。他的“堅定號”考察船上帶了兩名美國水手,其中一個叫約翰·雷雅德,來自康涅狄格的一個海軍下士。

對了,還不能叫美國水手,那時天底下壓根兒就沒有一個叫美國的國家。

雷雅德土生土長的那地兒,叫什麼呢?叫殖民地,英國的殖民地,共有十三個,其中一個是康涅狄格。這些殖民地在北美大陸的東邊,臨著大西洋西岸的一個狹長的地帶,與大西洋東岸的歐洲遙遙相對。在這裏生活著來自英國等歐洲國家的移民。

宗主國是恃強淩弱的主子,殖民地是逆來順受的奴仆。終於有一天,奴仆被主子逼上了梁山。

真是無巧不成書,就在雷雅德隨英國人庫克出發的當年當月,平地一聲雷,他的家鄉爆出了一件大事。1776年(乾隆四十一年)7月4日,這十三個殖民地聯合發表了《獨立宣言》。

這等於說,北美的奴仆不認英國這個主子了,自己當主人了。原來的主與奴,現今變成了一對平起平坐的表兄弟,共同的姥姥是歐洲。

獨——立——?主子一聽,這不是肉裏長了刺、醬裏生了蛆麼?這群不自量力的兔崽子是欠揍了。於是便揍將過去。兔子不急不咬人,殖民地的人被逼急了,也跳起來咬人了。於是,英國與北美打了起來。

打了八年,到了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先動手揍人的英國人被人揍趴下了。原先的主子隻好承認原先的奴仆當了他們自己的主人。北美的美利堅合眾國呱呱落地了。

接著說雷雅德。就在美國宣布獨立的那年那月,雷雅德隨庫克開始遊曆太平洋各地。

這次遊曆中雷雅德經過了廣州。在這裏,他傻眼了——在北美西北海岸隻用六便士就能買到的一張海獺皮,在廣州可以賣出100美金的價錢!

廣州!廣州!從此,雷雅德著了魔似的念叨著廣州,直到1789年(乾隆五十四年)他撒手歸天。

1782年(乾隆四十七年)回國後,雷雅德指著西邊,奔走呼號,鼓動美國商人打開北美太平洋沿岸地區與廣州之間的貿易,用西北海岸的皮貨到廣州換取中國的茶葉與絲貨。

天上還能掉下來比薩?這雷雅德是吃錯藥了。開始沒有人相信他的話。

剛出娘胎的美國,像初生嬰兒那麼粉嫩柔弱,這個農業小國人不過300萬,地不過95萬平方公裏,各方各麵遠遠落後於歐洲不說,還有滿地的戰爭創傷。而且,原來的宗主國英國提起因反水而新生的美國就氣不打一處來,斷然關上了與它貿易的大門,用今天的話來說就是經濟製裁。

大西洋東邊的大表兄不仁不義,大西洋西邊勇敢的小表弟偏偏不信邪:英國人就能一手把天給遮了?東方不亮西方亮,小表弟想起了雷雅德,想起了六便士的海獺皮可以換100美金的廣州。

幹嗎不試試呢,沒準天上就真的掉下來比薩了。美國人將目光投向了西方。

西轅東轍,去西方的廣州卻要從東邊走。北美大陸與中國隔著一個太平洋,再說了,當時美國蜷縮在北美大陸的東邊,到中國去,就得沿著歐洲人慣常的航線,從大西洋繞過非洲最南端的好望角,橫渡印度洋,穿過東南亞,才能到廣州。

天不怕地不怕的美國人,也不管那死字怎麼念怎麼寫,他們就往廣州來了。

波士頓商人最先動作起來。

就在英國承認美國獨立的當年,1783年(乾隆四十八年)12月,大西洋邊的港口波士頓開出了一條單桅商船,僅為55噸的“哈利提號”。就在它到了好望角,準備橫渡印度洋的節骨眼上,出岔子了。

英國東印度公司出現了。

英國公司在好望角探聽到了“哈利提號”的行蹤和企圖。美國人前往廣州對英國公司將意味著什麼,英國人靈醒得很。英國人決定甩鉤釣魚。

英國人找到了美國船長祁勒迪,灌了他一腦子米湯。美國人不是有運往中國的貨麼,美國人不是想買中國貨麼,英國人有辦法。他們對船長說了,哎呀,從這兒去中國的路還長著呢,你們又是何苦哩。這樣吧,你們的貨,我們買下了,你們要的中國貨,我們給你,還是你們美國貨兩倍的重量。怎麼樣?

英國人給的什麼中國貨呢?熙春茶。美國人一般隻能消費價格便宜的武夷紅茶,熙春是什麼?高級的綠茶!

祁勒迪一聽,樂了,嘖嘖,這真是,要瞌睡了有人送枕頭,要幹架了有人遞磚頭。

貪食的魚兒上鉤了。收下了英國人的重利,祁勒迪從好望角向後轉走——打道回府。

後來的台灣學者李定一為“哈利提號”歎惋:“失掉了第一次在廣州升上美國國旗的榮譽。”[1]

這個榮譽,“哈利提號”用雙手捧給了“中國皇後號”。

僅僅兩個月後,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2月,約翰·格林船長帶領的“中國皇後號”,朝著他們向往的西方,向往的廣州,從紐約出發了。

星條旗第一次在中國升起,是1784年(乾隆四十九年)8月24日。

這一天,“中國皇後號”終於遙遙地望到了澳門,美國人興奮莫名,就在澳門的3英裏外,美國船鳴炮7響向澳門致意,澳門炮台也鳴炮回謝。之後,美國船上的大班山茂召在事務長斯威弗特的陪同下,升起了第一麵美國國旗。

1785年(乾隆五十年)5月11日,“中國皇後號”回到紐約。

“中國皇後號”轟動了,美國各地都興奮地談論著廣州,談論著中國,“從新英格蘭的城鎮到紐約及費勒德斐亞,一切談話,都是以中國貿易為主題”,“每一個沿著海灣的小村落,隻要有一隻能容五個美國人的單桅帆船,都在計劃到廣州去”。[2]

“中國皇後號”回國還不到兩個月,6月23日,外交部長約翰·傑伊寫信給山茂召:“我現在很高興地通知你:‘議會對於美國公民與中國建立直接貿易關係的首次努力所取得的成功感到特別滿意,這一成功對此次首航的參加者和指揮者來說也是極大的榮譽。’”[3]

“中國皇後號”刮起一陣旋風,美國掀起了中國熱。

第一任總統華盛頓也成了一個粉絲。他在這年8月17日的一封信中,請人代購一批中國貨,他開列了這麼一份清單:

一張最好的中國南京條石桌子。

一套最好的中國夜餐茶杯和茶碟。

一批藍白色中國大瓷盤,比如說半打,可多可少。

一打藍白色小碗。

六個洗手用的冷水壺和盆子。

六個大杯子,或者三個大杯子和三個大壺。

一套脫盒裝上等熙春茶。一罐巴達維亞燒酒,不要太大。十三碼優質黑凸花絲綢。

一段平紋棉布。

一塊絲手帕。十二段最好的南京本色布,十八段次等的或最次的,給仆人。[4]

這之前,華盛頓收到過“中國皇後號”帶回來的一張中國蒲席,是莫裏斯送給他的禮物。羅伯特·莫裏斯,美國獨立戰爭時的財政監督官,一個曾經被雷雅德洗過腦的商人,所以,成了“中國皇後號”首航的發起人之一。

雷雅德的先知先覺,一壇陳封多年的老酒,終於被打開了,那飄溢的醇香,醉在了美國人心頭。

2. 雷雅德的幻想

“不幸的是幻想太多”,這是葉斐遜對雷雅德的評價。

早先,美國人紛紛譏笑雷雅德白日裏說大夢話。雷雅德氣不過,跑到巴黎遊說美國駐法國公使葉斐遜。葉斐遜讚歎他機敏有學問,但是嘛,幻想總不能當飯吃。

雷雅德的幻想,就是打通西北海岸與廣州的貿易。

西北海岸(Northwest Coast),這個“岸”,指的是北美大陸的太平洋沿岸,它的西北地區就是西北海岸,包括加拿大西岸,美國華盛頓州、俄勒岡州及加利福尼亞州北部等。西方人看中了那裏的生靈,海獺海豹什麼的,看中它們披著的那身珍貴的毛皮。

第一個發現西北海岸毛皮交易的西方人是英國的庫克船長,當年他沿著太平洋海岸測量西北海岸,就在奴特加海峽,從印地安人手中得到了一些皮貨。

將西北海岸皮貨與美國對華貿易聯係起來的先知先覺者是雷雅德。

到了1787年(乾隆五十二年),帶著雷雅德等人遠航的英國人庫克發表了他的《航海日誌》,證實了雷雅德之說。那可是在西方世界如雷轟耳的大探險家啊,可以不相信雷雅德,但可以不相信庫克嗎?美國人揉揉眼睛,認真打量起亦真亦幻的西北海岸來。

一條叫“愛林諾娜號”的商船從紐約出發,滿載從南美洲收到的海豹皮,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到了廣州。這是第一艘到中國大批量出售皮貨的美國商船。像之前“中國皇後號”的第一次一樣,這回的第一次也成功了。但還沒涉及西北海岸。

很快,美國人又有了新的“第一次”,美國人的第一次環球航行。

與這個“第一次”有關的是兩個船長,肯崔德和格雷,他們服務於同一條船,這條船叫“哥倫比亞號”。波士頓商人派它到西北海岸收購海獺皮。1788年(乾隆五十三年)9月22日到達溫哥華島。

西北海岸,第一次闖進了美國商船。

在船長肯崔德的帶領下,美國人從印地安人那兒收到了大量的海獺皮,裝好了船,由格雷船長帶領,“哥倫比亞號”航向直指廣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