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使用廚具,做出美味先“利其器”(2 / 3)

竹筷、木筷是所有筷子中最適於吃飯的筷子,它們用天然材料製成,無毒無害。不過竹筷、木筷比較容易攜帶細菌,所以應該注意保持清潔,經常消毒,定期更換。由於竹筷、木筷物美價廉,所以更換也很方便。

最近隨“韓流”漂洋過海而來的金屬筷和不鏽鋼筷十分流行,這樣的筷子雖能避免攜帶細菌,但重金屬含量卻增多,而且不能過多接觸酸、堿、鹽,還可能燙嘴。另外,還應避免使用顏色亮麗的彩漆筷子和塑料筷子,塗料和塑料中含有害物質,而且容易掉漆或變形。新買的筷子要徹底清洗

新買的筷子可以用自來水清洗幹淨,第二次再用洗潔精來洗,最後放到鍋裏,沸水煮半小時,這樣能去除筷子生產運輸和販賣過程中產生的諸多不利物質。新筷子使用前要仔細刮掉細刺,有異味的話可以用醋泡半小時或用茶水煮半小時。平時也要徹底清潔筷子

許多人洗筷子很“豪爽”,整把的筷子放在水龍頭下搓,之後往筷子盒裏一插就算洗好了,這看似幹淨的筷子上卻帶著無數細菌。正確的洗法應該是:先把筷子表麵衝淨,再用洗潔精仔細搓洗筷子,然後衝洗並瀝幹水,再放進筷子盒,有條件的話可以放入消毒碗櫃中消毒、烘幹。另外,筷子盒也要經常清洗、消毒。

筷子每 3個月要更換一次

筷子除了要保持清潔外,還要經常更換,千萬不要一雙筷子用兩三年,直到筷子頭都已經有凹槽、裂紋了。你應該保證你的筷子服役3個月後就用新的替補。

在你的餐桌上添加一副公筷

公筷,就是大家公用的筷子。當很多人一起進餐時,建議在餐桌上添加一副公筷,專供大家用來夾菜,並將它與其他的筷子區別開來,放在盤上,不能送入口中,送到嘴裏的筷子則各人自己拿著,這是能為健康加分的好習慣。

現實生活裏,我們吃飯時往往是幾雙或十幾雙筷子同時伸到一個盤子裏夾菜,這個我們早已司空見慣的習慣,卻對健康造成了不少的危害。

據檢測,一雙不幹淨的筷子可能帶有幾萬甚至幾十萬個細菌和病毒。人一旦使用了這樣的筷子,就容易染上相關疾病,如肝炎、痢疾、傷寒、急性胃腸炎等。餐桌上很多人用筷子夾同一盤菜時,這些病原微生物就會通過筷子傳播,引起交叉感染。研究表明,我國將近一半人的體內存在導致胃病、消化性潰瘍的幽門螺旋杆菌,而這些細菌大多是通過家庭傳播的,筷子就是重要的傳播介質之一。

可能一時之間難以適應用公筷,這還涉及到道德情感問題:一家人吃飯就應該輕鬆隨意,用不著使用公筷這麼繁瑣。但是病毒、細菌可不因為是一家人就不交叉感染了,恰恰相反,大多數感染性疾病患者都存在家庭聚集現象,如果你有感染性細菌或病毒,它最先感染的就是家人。即使你不習慣,也不妨試著去做,有個好開始,就不愁好習慣養不成。

公筷其實不一定是非要買超市標有“公筷”字樣的筷子,隻要標誌明顯,便於區別即可。每次都應使用同樣的公筷,不要今天是公筷明天又成了私筷。如果每個人都擁有標誌明顯的私筷那會更好,同樣,勺子也是如此。

為自己挑選健康的塑料製品餐具

廚房餐具中少不了塑料餐具,它們的優點很多:輕便、便宜、功能多、不易腐蝕。選對了塑料餐具便能為你的“煮男”生活帶來非常大的幫助。

沒有裝飾圖案、無色無味、表麵光潔、手感結實的塑料餐具最好;有圖案和鮮豔顏色的餐具含有添加劑成分,鉛、鎘等金屬元素含量增加,一旦保護膜被硬器劃破,有害物質就會釋放出來,用它們放置油、醋、飲料等,彩色母料溶解於其中會對健康不利。

找QS:購買時應盡量購買有 QS標誌的產品。另外,目前市場上銷售的塑料餐具多為聚乙烯和聚丙烯製品,均可耐100℃以上的高溫,使用較安全,標誌分別是PE(聚乙烯)和PP(聚丙烯)。

注意使用溫度:通常塑料都有一個耐溫範圍,平均在110℃左右,硬塑料杯子、盒子等耐溫範圍應高達 160℃,隻有這樣將它們放在微波爐中加熱才不會產生毒性。怎樣清除塑料餐具的異味

新買回來的塑料餐具聞起來會有異味,即使用了一段時間,異味還是像個難纏的孩子一樣丟不掉,怎麼辦呢?可以試試下麵的方法。

牛奶去味法:先用洗潔劑清洗餐具,然後往塑料餐具中倒入兩湯匙鮮牛奶,蓋上蓋子,搖晃,使杯中每一個角落跟牛奶接觸,約 1分鍾後倒掉牛奶,將塑料餐具清洗幹淨。

橘子皮去味法:先用洗潔劑清洗餐具,然後將新鮮橘子皮放入塑料餐具中,蓋上蓋子,放約 3~ 4個小時,涮幹淨即可。

用鹽水泡:將塑料餐具用鹽水浸泡 30分鍾即可。

如果以上方法都不能去除塑料餐具的異味,而且衝入熱水後塑料餐具散發出強烈的刺激性氣味,你就要注意了,這個餐具可能材質不好,換掉它才算保險。

刀具和砧板要專用

一般情況下,我們隻會準備一副刀具和砧板,父輩是這麼做的,我們也沿襲了這個傳統,但這個傳統卻容易帶來健康問題。

家庭中使用砧板及刀具的主要衛生問題是生熟不分,既用來切生的蔬菜、水果,甚至魚、肉、雞、鴨等生食,又用來切醬菜、醬鴨、醬牛肉等熟食,這會引起致病菌紊亂交叉,切過生食的刀具和砧板上可能會沾上寄生蟲。再來切熟食時,這些致病菌便會附在熟食上,被帶進人體。

要防止“病從口入”,至少要準備兩副容易“識別”的刀具和砧板,將切生食與切熟食的用具分開,並分開儲放,做到刀具和砧板專用。

刀具和砧板使用後的清洗也不能忽略,砧板的刷具要硬,洗完後將砧板晾幹。注意,刀具和砧板一定要晾幹,幹燥的情況下才能避免刀具生鏽及滋生細菌。

要特別提醒的是,切熟食的刀和砧板使用前不但要重新衝洗幹淨,而且要用開水澆燙,或用 70%酒精擦一遍,以達到消毒的目的。洗燙後的刀和砧板不應再用抹布擦幹,因為抹布上的細菌又會重新汙染到已消毒的刀和砧板上。

消毒櫃健康隱患巧防護

在有一定規模的飯店吃飯時,我們常常會看見大堂裏有一個消毒櫃,當有客人需要時,他們的服務員便會從櫃子裏拿碗筷杯碟。沒有人知道從消毒櫃出來的碗筷是不是真的被消毒了。不但是飯店,即便是家裏有消毒櫃,你或者你身邊的人中經常使用它的可能性也不大,很多人僅僅是將它作為碗櫃來使用。你知道嗎,消毒櫃至少每兩天便需要通電 1次,不僅如此,還要注意避開健康隱患。

1.餐具應洗淨瀝幹後再放入消毒碗櫃內消毒,這樣能減少消毒時間。

2.塑料、彩瓷器皿等餐具不能放在高溫消毒櫃內,以免高溫下釋放有毒的鉛、鎘等重金屬,汙染食物,危害人體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