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烹調時刻,展現大廚的魅力(2 / 3)

青菜怎麼吃好,水石的營養師朋友阿花說,新鮮的蔬菜一般能生吃盡量生吃,不能生吃的優先考慮涼拌、炒菜,最後才是焯水的工序。比如黃瓜、西紅柿這樣的菜生吃、涼拌都好吃,青菜涼拌時加點醋能更好地保存維生素C,加點油則有利於胡蘿卜素的吸收,加放蔥、薑、蒜能提高維生素 B 1、維生素 B 2的利用率。但對於一些青菜來說焯水卻是必要的,比如莧菜、菠菜等,它們含草酸較多,不利鈣、鐵吸收,焯水可去除草酸,這時要注意焯水方法,洗後要滾水快焯,焯幾秒就要立即下鍋翻炒,不要焯過火,也不要焯好後晾涼或擠去水汁,更不要再次用冷水衝洗,最忌焯時水沒開,將菜在水中半焯半煮,維生素C在水溫急劇上升過程中被破壞得會更多。

阿花還提醒,吃炒青菜時不要浪費了湯,炒菜時青菜中的大部分維生素都會溶解在湯中,比如小白菜炒好後,維生素 C會有 70%溶解在菜湯裏,新鮮豌豆放在水裏煮沸 3分鍾,維生素 C有 50%溶在湯裏,如果吃青菜的同時喝些湯,就能“撿回”這些流失的營養。

世界上沒有十全十美的食物,也沒有十全十美的烹調方法,每一種營養素的性情都不同,無論如何烹調,營養素的損失永遠存在,“煮夫”的偉大就在於盡量減少損失。

開水煮出來的飯更香甜

將米淘好後放入冷水中,按下電飯煲的煮飯按鈕,你一定也是這麼煮飯的吧?其實,有些時候省事不一定能得到好的效果,冷水煮飯正是這樣。

冷水煮飯會破壞掉什麼?大米浸泡在冷水中會大量吸水膨脹,使糊粉層營養物質大部分溶於水中,隨著水溫升高和水分的蒸發,溶於水中的維生素 B 1和其他一些維生素會逸出,隨著升溫繼續被破壞。

正確的煮飯方法是用開水,要保護米飯中的營養物質,可以改用開水煮飯,方法很簡單:先用水壺燒開一壺水,米淘好後放入電飯鍋中,倒入燒開的水,按下煮飯按鈕,現在就隻需要等著一鍋香噴噴的營養米飯了。

你可能在疑惑,這是為什麼呢?

首先,大米在開水中能迅速被加熱,米中的蛋白質遇熱凝固,這一方麵能使米粒完整不碎,另一方麵,在繼續煮沸的過程中,凝聚的蛋白質可保護維生素 B 1,避免其大量溶於水。

另外,開水煮飯可以明顯地縮短煮飯時間,這樣能使維生素 B 1的保存量比用冷水加米煮出的米飯高30%。

大部分家庭的自來水是經過氯消毒的,氯會破壞維生素 B 1,若自來水經過煮沸處理,其中的氯會蒸發,再來煮飯能減少維生素流失。

還有一點明顯的不同,那就是用開水煮出來的米飯口感更好,聞起來也更香甜。

你可能不得不麵對剩飯的問題,通常我們都會將它繼續蒸熟或做成泡飯、炒飯、熬粥,要提醒的是,米飯重複加熱後維生素隻會越來越少,重複加熱的次數一定不要超過 1次。

廚房調味品攸關健康

柴米油鹽醬醋茶,廚房裏的事兒占一半的當屬調味品,鹽、醬油、醋、味精是燒菜的必備品,一道菜如果沒有了調味品,那該失去多少滋味啊!

一個合格的“煮男”除了需要在菜肴裏放鹽外,還需要雞精來調理食味,讓食物鮮美,來了興致時,還需要加一些醬油來增加色感或提味,醋雖用得不多,但講究起來還是少不了它。廚房離不了調味品,但也要控製對調味品的過分依賴,如果不想被調味品擾亂健康,就要時時注意合理地使用它們。

鹽不能過度使用

俗話說:好廚師,一把鹽。可口的菜肴需要鹽分來提味,但鹽會引發高血壓、心血管疾病等,正常人一天所需的鹽分隻需 5~ 6克,通常我們做菜時放的鹽會超過這個標準,菜肴如果再做得過鹹,對身體健康肯定無益,常言道:少吃一匙鹽,健康又延年!

市麵上也出現了低鈉鹽,這種低鈉鹽是以鉀來代替鈉,如果你或者家人有腎髒疾病,是不適合食用的,會造成血鉀過高,不過低鈉鹽卻很適合高血壓和老年人食用,可控製血壓。

其實,真正好的廚師,善於用其他調料來減少鹽的使用,既讓菜肴美味可口,又能讓鹽分不超標,比如菜裏放點辣椒、花椒、蔥薑蒜等香辛料熗鍋,能增加食物的味道,掩蓋對鹽的需要,做芹菜、香菜、洋蔥等味道濃烈的食物時,可以直接少放鹽。

買醬油不宜隨意

超市裏的醬油價格相差很大,醬油價格的差異除了品牌、包裝外,還體現在很重要的一點上,它是釀造的還是化學合成的。釀造的醬油對人體健康較好,而且工藝價值略高,因而也往往較貴。建議你買醬油時選擇釀造的,雖然價格貴一點,但也能促使你在使用時珍惜,這樣也能減少鈉和鉀的攝取。

挑釀造醬油時,除了看包裝標識外,還可以看和聞,方法是:將醬油搖動時,察看其泡沫的細致度,較綿密者就是釀造醬油,泡沫較大者是化學合成製造的;釀造醬油開瓶時會有濃鬱的酒香,化學醬油則沒有。

超市裏賣的醬油半數都含有防腐劑,廠家是為了防止醬油發黴、滋生細菌。正確合法使用防腐劑對人體是無害的,買時要看看包裝上是否有添加劑符合國標的標誌。這也說明醬油容易變質,你在用完醬油後最好能將它放到冰箱冷藏。

味精不宜多放

味精能使原本平淡無奇的菜肴,搖身一變成為美味的可口佳肴,但畢竟有“空中種花”的嫌疑,吃過這些菜肴後,會容易感到口渴,甚至頭痛、心悸,這便是味精的副作用。為了消除我們對味精的恐懼,市場上出現了雞精,但它們含有過多人體非必需成分,菜中放得多了仍然會出現口舌幹燥、發麻、頭痛等現象。

無論哪種味精都是對人體有害的,它屬於“一朵美麗的罌粟花”,必要時可放一點,但決不能依賴。

醋是健康的調料

醋可以祛膻、除腥、解膩、增香,在你覺得必要時,可以在菜中加點醋,另外,醋能夠強化鹹味,讓人不會覺得菜肴清淡無味,炒菜時多放點醋。可以減少鹽的使用,還能促進消化、提高食欲,減少維生素的損失。

如果你需要使用多種調味料,在放入的順序上還有講究,最理想的次序是:糖、酒、鹽、醋、醬油、味精。一般的家常菜,可以在菜七成熟的時候先放入醋,提鮮入味兒,然後放醬油,接下來再放鹽,否則鹽會阻礙調料味道的滲入。

怎樣做一道無毒的扁豆美食

到飯館點餐,幹煸豆角、幹鍋扁豆等扁豆菜是“上桌率”很高的明星家常菜,扁豆成菜後色澤美觀、口感鮮嫩,在蔬菜中它的蛋白質含量一路領先,堪比蔬菜中的肉類!

然而,扁豆卻是一道需要好好烹調的菜,若烹調不善,你就可能中了扁豆的毒,有的高校食堂甚至將扁豆列入“黑名單”了。怎樣才能安全無毒地吃扁豆呢?

買嫩扁豆

扁豆兩端及莢絲或老扁豆的毒素最多,烹調扁豆前要記得先去掉不易消化的扁豆尖及莢絲,生嫩、顏色翠綠的扁豆比已經老了的扁豆安全一些,嫩扁豆除了顏色翠綠外,用手去掐一下兩頭,很容易掐下來,而且水汪汪的。

在正式入鍋炒之前,要先用開水焯一遍或用開水浸泡 15分鍾,這樣能去除部分毒素,不過有的廚師由於忙,便會將扁豆先焯水,然後大略炒一炒,還保持著翠綠的顏色便端上桌了。如果在飯店遇到這樣的扁豆,最好是不要多吃。

加點蒜蓉降毒

在扁豆炒熟快出鍋前,放入蒜蓉和鹽一起翻炒,一般半斤多的扁豆放三四瓣大蒜的蒜蓉便夠了。大蒜有解毒作用,即便是吃到了肚子裏,還可以清除腸胃中的有毒物質,另外大蒜中的微量元素硒能促進肝髒的解毒功能,抵抗扁豆中的毒素。

徹底煮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