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把好選材第一道關(3 / 3)

如果長期或一次性大量食用檸檬黃、日落黃等色素含量超標的食品,可能會引起過敏、腹瀉等症狀,當攝入量過大,超過肝髒負荷時,會在體內蓄積,對腎髒、肝髒產生一定傷害。

因此,你在購買冷飲時,如遇透明包裝袋,要仔細查看冷飲的顏色和濃度。凡是顏色過重的,或者是濃度過大的,就不要買了。

此外,你在購買冷飲時,要仔細查看包裝袋上是否有 QS認證和食品許可標誌。凡是無 QS認證和食品許可標誌的,極有可能是“三無”小廠生產的假冒偽劣冷飲,得謹慎購買。

警惕“胖聽”罐頭

鐵殼罐頭存放時間過長或存放不當,罐頭底部或表麵易出現鼓麵現象,敲上去有“空洞聲”,這種罐頭就是我們常說的“胖聽”罐頭。

罐頭“胖聽”主要是由於罐頭裏有大量細菌繁殖,發生了產氣現象,罐頭內的氣體增多,於是出現鼓脹現象。“胖聽”罐頭已受到細菌的嚴重汙染,如果不小心食用易造成中毒,因此你絕對要提高警惕,防止買到“胖聽”罐頭。

但是,有時由於罐頭內容物太滿,或在儲運過程中罐頭受震蕩、遇冷、遇熱等物理因素,容易出現“假胖聽”,這種“假胖聽”的罐頭是可以食用的。不過這一定讓你犯難了,該怎麼鑒別罐頭“胖聽”是真是假呢?不要著急,其實鑒別的方法很簡單,你可以以聲音辨真假,叩擊罐頭後的聲音為實音,這種“胖聽”罐頭就不是變質罐頭;若叩擊後的聲音為虛音(空洞聲),這種“胖聽”罐頭就是變質罐頭了。

此外,你還可以仔細查看罐頭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如果罐頭超過了保質期,而且有“胖聽”的現象,那肯定是變質罐頭了。

熏製、醃製、醬製食品可以品嚐不宜多吃

熏製、醃製、醬製食品風味獨特,香氣誘人,許多人都喜歡吃。不過,這類食品即便好吃你也不能多吃,食用這些食品,應以嚐嚐風味的角度偶爾為之,不宜經常、大量食用。

多吃熏製食品容易致癌,水石居住小區的劉大爺是營養協會的會員,他經常勸大家少吃熏製食品。劉大爺對熏製食品是痛心疾首,他說自己的老伴就是因為愛吃熏魚熏肉才患了胃癌,早早離他而去。熏製食品雖然香氣誘人,防腐能力很強,但致癌幾率也很高。這種特點都是因為製作時木屑燜燒產生的煙熏氣體造成的,這種氣體中含有致癌物質苯並芘,而且肉類熏製食品的致癌物質含量大於澱粉類熏烤食品,烤紅薯、麵包相對安全。

醃製食品是我國傳統食品,它的特點是含鹽分太高,容易引起高血壓等疾病,蔬菜醃製後維生素損失較多,維生素 C幾乎全部損失,並且醃製的酸菜中含有較多的草酸和鈣,草酸鈣結晶極易沉積在泌尿係統形成結石。

醬製食品中需要添加亞硝酸鹽,這樣食品的顏色會好看一些,保存時間也能相對長,但會引起胡蘿卜素、維生素 B 1、維生素 C以及葉酸的破壞。需要特別提醒的是,亞硝酸鹽食用過多可能轉化成致癌物亞硝胺。

購買蓮藕時的注意事項

水石的博友林先生日前在購買蓮藕時發現,菜場的蓮藕有很大區別——有的蓮藕看上去又白又嫩,有的則滿是泥沙。一番比較後,林先生選擇了菜場裏的漂亮蓮藕,雖然這種蓮藕的價格要高一些。然而,烹飪之後,林先生發現,這些白嫩蓮藕吃起來有股澀澀的味道,咬起來既不脆、又不糯,軟綿綿的口感很不好。這可讓林先生納悶啊,明明是和以往一樣烹調的,怎麼味道不對呢?最後還是老友邢斌給他解開了疑惑。

邢斌是一名超市采購經理,他說蓮藕極易變色,尤其是在大城市,經過長途運輸的蓮藕的“賣相”很難看,為了給蓮藕“美容”,一些不法商人就想出了用稀亞硫酸漂白蓮藕的方法,漂白後的蓮藕表麵幹淨、潔白、光滑,不少人因此而落套。邢斌說,同樣的手段有時還會用在蘿卜、豆芽上麵。

所以,你在遇到特別光鮮的蓮藕、蘿卜或豆芽的時候,挑的時候盡量多看看、多聞聞,漂白蔬菜外觀潔白,顯得幹淨,而且會有淡淡的酸味。

另外,要買到好的蓮藕,你還得注意以下幾點:

1.好的蓮藕表麵發黃,斷口的地方聞著有一股清香,藕身粗長圓正,外形飽滿,不要選擇外型凹凸不完整的蓮藕。

2.要注意有無明顯外傷。如果有濕泥裹著,選購時可將濕泥稍微剝開看清楚。

3.如果是已經切開的蓮藕,要看看蓮藕中間的通氣孔,通氣孔大的蓮藕比較甘甜多汁。

如何選購蔥、薑、蒜、椒

蔥、薑、蒜、椒,人稱調味“四君子”,這四種調料的共同特點就是辛溫、開胃和解膩,還有殺菌的作用。菜肴裏如果少了它們,滋味恐怕很難提上來了,所以每家每戶的廚屜裏一定少不了備齊這四樣東西,但怎樣挑選它們,卻不是人人都曉得。

蔥:好的蔥新鮮青綠,沒有爛葉,蔥身粗壯勻稱、硬實,無折斷,劣質蔥則相反。好的大蔥中間是空心的,你可以用手按蔥,如果能感覺到中間的空隙且蔥管手感彈性足,說明蔥是新鮮的,另外,蔥白部分是越長越好。

薑:和水石一樣,許多人願意挑顏色淺、看上去幹淨白嫩的薑,但吃的時候卻發現總有怪味。其實買薑不能光看外表,顏色鮮黃、表皮光滑的大部分是用硫磺“美容”過的,吃多了對人體會產生危害。好薑的表皮看得清紋理,比較粗糙,顏色淡黃,有一些綠頭並不要緊。蒜:個兒大、圓圓胖胖、瓣少、不破損、不發芽的大蒜是好大蒜,選大蒜時還要用手摸一摸,堅硬幹爽的比有潮濕感的好,如果用手掂量,重而緊實的則比分量輕的好。

椒:指花椒,挑花椒也有學問,好花椒的殼色紅豔油潤,粒大而且均勻。如果用手捏,花椒很容易破碎;用手抓時,有刺手幹爽的感覺;用手撥弄時,會有“沙沙沙”的響聲。如果要想買特別麻的花椒,就要注意看花椒的頂部的開口,花椒的開口越大說明口味越麻,聞一下香氣特別濃鬱。

細說巧選辣椒

與蔥薑蒜醋鹽等調味品一樣,辣椒也堪稱廚房一寶,各種辣度和顏色的辣椒絕對能為你做的美食加分。水石愛吃辣椒,不過,挑辣椒的事卻難倒了水石。每次到超市或菜場挑選辣椒時,水石都會感覺很為難,每種辣椒都長得那麼神似,隨便抓一把吧,又怕買到不好的,有時候同樣的辣椒買回來辣度還不一樣。到底挑辣椒有什麼章法可循呢?

其實,水石的想法是靠譜的,辣椒的選擇的確有其巧妙的方法:

巧選甜椒:好的甜椒看上去一定是色澤鮮豔、光亮的,且外形飽滿、個大肉厚、無蟲眼,椒體摸起來有一定的硬度。

巧選青椒:青椒應該挑選色澤淺綠、外形飽滿、有光澤、無蟲眼的,你還要用手掂量一下,有分量的要好一點,聞一下氣味微辣更佳。

巧選尖角椒:尖角椒身體較長,呈圓錐形,是很辣的一種辣椒,挑選那些有一定硬度、色澤嫩綠、表麵光滑平整、無蟲眼,聞起來辛辣的比較好。尖角椒老熟後就會變紅,就是我們說的紅尖椒,買的時候應該挑色澤光亮、飽滿紅潤的。

水石在買同樣品種的辣椒時,發現辣度不一樣,這是因為買的辣椒質地有一些差別,同一品種、同一成色的辣椒中,顏色越深辣味越強,硬度越大辣味越強。如果你不能吃太辣,可以根據上麵的規律挑選中等辣度的。

巧選朝天椒:朝天椒果實不大,外形呈圓形或雞心形,多為紅色或紫紅色,辣味極強,那些體小、色紅、通體油亮、籽多的通常比較好。

巧選辣椒製品:除了新鮮辣椒外,生活中我們越來越多地用到辣椒製品了,比如泡椒和辣椒粉,它們方便,但卻並不是最好的選擇。當你需要用到它們時,建議到正規的菜市場和超市購買,看清包裝上的信息,還要看看包裝裏的產品顏色是否自然潤澤,聞一聞是否有刺鼻味道溢出。

怎樣挑選冬瓜

拿起一本菜譜隨手翻,冬瓜的上榜率絕對不低。在實際生活中,冬瓜也常常成為居家常做菜,而且,冬瓜對女性健康和美容有獨到的功效,無論冬瓜入湯還是入菜,你的女性親友一定會喜歡。做冬瓜菜是討妻子和女朋友喜歡的不二法門!想要保證冬瓜一流的口感,需要你用心挑選好的冬瓜。好冬瓜的特點

看:冬瓜身上的一層白霜是代表其質量好壞的基本標準,白霜越完整質量越好;再看看冬瓜是否勻稱、沒有斑點;如果冬瓜已經切開,看一下瓜瓤,如果瓜瓤太厚則不太好;還需要看一看種子,種子已成熟變成黃褐色的冬瓜口感好。

掐:你可以用指甲掐一下冬瓜皮,較硬的說明肉質致密,比較好。

掂:用手掂一下,分量重的水分足、肉厚瓤少,是好冬瓜,分量輕的肉質疏鬆、水分不足、瓜瓤較多。根據烹調方式挑冬瓜

水石一直以為那種綠皮的、大個的、長條的、渾身長滿白霜的才叫冬瓜,他到菜市場一看才知道,原來冬瓜還有各種個頭的,顏色也各有千秋。好奇心很強的水石便將各種冬瓜試驗了個遍,他發現每種冬瓜做同一道菜的感覺很不一樣,他最先認識的那種大冬瓜在紅燒時口感特別好,而做湯就總是欠一點。

每種冬瓜的口感不同,最佳的烹調方式是不同的:

做冬瓜盅最好選用小冬瓜,這種冬瓜大小適合,肉薄汁多瓜瓤大,味道香。

做炒冬瓜或燒冬瓜挑深綠皮的最好,這種冬瓜肉質厚實,不容易變爛,是燒和炒的最佳選擇,注意去皮不要去得太厚,留一點青綠色的肉最好。

煮冬瓜湯可選淺綠皮的,這種冬瓜肉質薄且鬆軟,容易入味,適合煮湯,推薦的做法是海米冬瓜湯,鮮美可口,做法簡便,不過冬瓜易爛,不宜久煮,開鍋後煮十分鍾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