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能夠在那麼緊張的環境中,在身體狀況如此的情況下,演出得如此流暢,並讓這麼多的人為你鼓掌。媽媽非常為你感動!
一個人收到的最好禮物就是讚美。簡單的一個“好”字,讓孩子無法得到真正被認同的感覺。孩子的心裏總會有困惑,到底覺得我哪裏好呢?
當把孩子具體的行為說出來,就能夠讓孩子知道為什麼會收到這樣的禮物,並且確信自己應該得到這份禮物。同時,媽媽讚美的不隻是孩子的成績,更是孩子麵對困難時的自製力,讓孩子對自己內在的品質有更堅定的認同。
孩子彈鋼琴的時候,希望我們陪著她。
不恰當表述:
很好,彈的不錯,有進步!
參考表述:
對方行為:剛才彈的曲子。
我的感受:感受、想落淚。
綜合表述:你剛才彈的那首“TEARS”,讓我心裏很有感觸,有種想要落淚的感覺!
偶爾的點評沒問題,如果總是保持這種語氣和孩子說話,父母的角色就會錯位,因為這樣的話語更多是教練和老師的話語。父母作為孩子身邊最親密的人,需要和孩子分享真實的感受!孩子需要有人了解他的愛好、喜好,需要有人分享他感覺美妙的東西。年幼的孩子會拉著父母一起看書、看喜歡的動畫片,還有他所喜歡的一
切。而成人總是想把自己覺得最美好的感受和最愛的人分享。然而,如果孩子無數次的邀請總是得不到父母心貼心的交流,長大後,孩子和父母分享的意願就會降低。
如果父母想增加和孩子的交流,就要多陪著孩子做喜歡的事情,在行動上支持他們,在言語上肯定他們。可以把孩子帶來的感受,用一個抽象的圖畫來解釋:
也許當聽到孩子和我們分享一段音樂,會想起輕柔飄動的絲綢、脈脈流過的泉水、曼妙通透的銀色月光;或者,當我們忙得滿頭大汗的時候,孩子遞過來一杯水,心裏升起的溫暖,讓我們想起冬日裏的爐火。這些感受都可以告訴孩子,讓他們清楚地知道自己做的事情,能夠帶來真實的價值!
有人說,一個人要經受至少3 000次的讚美,才會開始擁有真正的自信。而我更想說,唯有發自與內心同頻率的讚美和欣賞,才會真正讓孩子變得更強大!
二、感謝是發自內心的情感交流,不是交換的激勵
感謝,是發自內心的情感交流,而不是一句停留在嘴邊冷冰冰的套話,更不是交換的激勵。如果說讚美是針對孩子個人成長的行為,那感謝就是針對孩子在共同生活區域有著良好影響的行為。
父母也許會想,為孩子做了那麼多,讓他回報一點算什麼?實際上,父母的付出和收獲是兩回事,不能混為一談。如果是這樣,孩子的進步會被看成是理所當然,而父母的付出就變成了一種交易,在理所當然地等待回報。
(1)簡單的“謝謝”已經是一種形式上的泛濫。
隨便一個陌生人給我們讓路,我們都給對他說聲“謝謝”。因此,沒有實質性內容的感謝,不會讓對方感受到我們誠意的感謝。
(2)當孩子做得好的時候,父母沒有感謝,而用獎勵來代替。獎勵讓孩子的行為變成一種交易,不是彼此之間感情的交流。盡管獎勵比懲罰更容易讓孩子去行動,但不恰當的獎勵和懲罰一樣,會對孩子的行為調整造成阻力。父母太多時候濫用了獎勵。
很多父母,在孩子考試不好的時候,給予懲罰;考試好的時候,給予適當的獎勵;其實,長遠來看這兩種方法都會降低孩子的學習欲望!
另外,父母用錢的方式獎勵孩子做家務,也不是長遠引導孩子的好方法。孩子做家務是孩子應該學會的基本生存技能,不能總是用獎勵作為交換條件。時間長了,會讓孩子過度依賴外界的獎勵刺激,一旦沒有獎勵刺激,就沒有了行動。隨著年齡的增長,對於刺激的應激性強度增加,刺激的程度要不斷提高,才會有相應的反應。這和處罰中的程度遞增原理是相同的。
這樣,孩子的成長結果不是父母期望的越來越放心,而是越來越操心。父母無意中讓孩子失去了內在的主動性。
事實上,當孩子考試成績好的時候,他已經收獲了獎勵——考分。最自然的獎勵是最好的。
當孩子做的事情能夠被父母認同,父母發自內心的感謝遠遠大於物質獎勵的影響。我認為,很多時候父母給孩子的獎勵根本就不應該是獎勵,而應該是通過感謝和慶祝送給孩子的禮物。
從下麵的案例來感受一下這兩者的效果。
父母加班,7歲的孩子周末自己在家,自己解決中午飯。中間有問題時打電話給外公外婆谘詢,最後自行解決了。
不恰當表述:
(1)今天表現得不錯!長大了!
(2)今天你把自己照顧得很好,獎勵你晚上去吃大餐!
孩子可能的感受:
(1)媽媽認為我有事不找他們,孩子解決就是好事。他們希望我解決自己的問題,不煩他們的孩子才是好孩子。為了不煩他們,下次有事也不給他們說了。
(2)下次也要獎勵我,沒有獎勵我不做了。
參考分析:
孩子的行為:父母加班的時候,孩子照顧了自己,有問題自己解決,沒有打擾父母的工作。
對父母的影響:工作沒有受到影響,順利進行。
父母的感受:高興,感謝。
參考表述:
(1)今天爸爸媽媽加班回來晚了,你自己燒水煮了餃子吃。中間有問題的時候,也沒有打擾我們,而是打電話給外公外婆,向他們詢問,讓我們沒有太多的擔心,支持了我們工作順利完成。
爸爸媽媽從心眼裏感謝你,謝謝你體諒了爸爸和媽媽的工作需要,同時也為你能夠遇到問題知道怎樣尋找更多的幫助而感到高興!
(2)謝謝你今天這麼體諒媽媽和爸爸,為了表示感謝,今天晚上我們決定請你去吃你愛吃的西餐!
在這種談話過程中,可以很好地培養孩子的成就感!
有些父母覺得,孩子長大了是理所當然的事情。實際並非如此,孩子要有一顆感恩的心,需要父母首先要有一顆感恩的心。當父母把孩子當成一份上天的禮物,就會收獲無數的驚喜;如果把孩子當成一個收獲利益的種子,自然會嫌收獲得慢、收獲得少!甚至一切理所當然!
這個世界上沒有理所當然的事情!問問自己,換個孩子是否也一樣能夠做到?如果不是,那麼感謝自己的孩子吧,因為他的成長,給我們帶來額外的收獲!
感謝孩子,同時還能夠給孩子帶來真正的成就感!每個人天生就願意協助他人,如果這份心和做的事能夠被肯定和認同,他就會更加積極和努力地去做!
當父母說感謝的時候,也在告訴孩子父母需要的是什麼,他怎麼樣做可
以讓滿足。孩子就會更明確怎樣來配合父母!
和客戶一起吃飯,孩子同往,吃飯期間,孩子沒有哭鬧。
不恰當表述:
今天你的表現特別好! 孩子心裏想:我的表現特別好?其實我今天特別沒意思,可是老爸卻說好。老爸沒有考慮到我的感受!
參考分析:
孩子的行為:在父母和客人談話期間沒有哭鬧。
對父母的影響:談話順利。
父母的感受:高興,感謝。
參考表述:
你今天在我和客人交談的2小時的時間裏,照顧好了自己,沒有打斷我們的談話,所以我們的談話進行得很順利,謝謝你的配合!孩子反應:哦,爸爸是在說,當他和別人談話的時候,要保持安靜!
(1)推進式表述技巧還代表著一種信息的傳遞。
籠統的肯定讓孩子處在一個猜測的地位,並不便於信息的有效傳遞。要說出具體的事件或者孩子的行為,孩子就會更加清楚父母的意圖,知道他怎麼樣做是父母接受的、喜歡的,於是出於彼此的關愛,孩子就會為父母主動地付出。
不用非等到孩子做錯的時候再告訴他,當他做對的時候就直接告訴他,“這就是我要的”,對方也很有成就感,下一次還願意為我們這樣做。
(2)一個簡單的“好”,往往需要包括雙方都好,可是父母總是按照單方的感受來評價好壞,自然讓孩子不知道怎麼把自己的問題說出來了。
當父母用的不是“好”,而是自我感受的表述,孩子就有機會把自己的感受和父母的分開,不會覺得父母是拿自己的好心情在壓製自己!
三、客觀鼓勵是承認問題的同時,給予實質性支持的力量
客觀鼓勵,不是空洞地盲目讚賞,而是在承認問題的同時給予實質性支持的力量。
孩子在畢業晚會開始之前一周,突然不想上台表演了,說她害怕。
不恰當表述:
你從來做事都是那麼堅強,這次也一定可以!
孩子反應:我也有軟弱的時候!我沒有那麼堅強,昨天還偷偷哭鼻子呢!
參考表述:
我記得有一次,你參加了一次競賽,由於考試前半個月得急性腸胃炎不能夠上課,在醫院裏還堅持著複習功課,你說隻要沒有到最後關口,就還要努力!
那這一次發生了什麼想讓你放棄呢?
孩子反應:嗯,也許這個害怕是因為太久沒有練習了,我才不敢上台!你可不可以做我的觀眾,讓我在你麵前多練幾遍,找找感覺?
(1)在孩子感到困難時,適當肯定孩子的某種行為,而不是肯定某種性格。因為性格在不同的情況下會有不同表現,即便是堅強的孩子,在遇到不同程度困難時,表現可能也會不同。
(2)客觀地肯定孩子已經有的部分成績,才會讓孩子在承認失敗的同時,看到成功的可能,並且清晰地看到二者之間的差別,讓孩子更客觀地進
行自我總結,為下一次努力做準備。
對照本章第一節的練習,使用推進式表述技巧寫下10個孩子值得你感謝、讚美或者鼓勵的地方:從一些簡單的感受開始練習,比如:
今天,你不但幫助我洗漱碗筷、收拾桌子,還幫助我把客廳都收拾了一遍。看著幹淨的家,我真開心。我也可以早點坐下來喝茶啦!謝謝你的幫忙!
你每天上學的時候,都把垃圾袋順便帶出去,幫我節省了時間,謝謝
你!你每天回家,都會主動來告訴我你回來了,讓我放心、踏實。謝謝你!你的書桌總是那麼幹淨,我很欣賞!昨天下班回來,看到你在陪著奶奶說話,我心裏非常高興!你把從我這裏拿走的剪刀,用完了就還給了我,這讓我放心。還有,別忘了告訴孩子,他對於我們有多麼的重要……
每天三句對孩子的讚美、鼓勵和感謝。如果可以,請記下來。
分享喜悅和成績,也是一種能力。父母在陪伴孩子的同時,也在培養自
身享受當下的能力。有時,是父母自身的焦慮,無法看到孩子和自己的成績;有時,是父母自己缺乏喜悅的能力,從而也不敢讓孩子比自己高興。因
為這樣會感到失控; 有時,既期望孩子成長,又害怕他們超越太多,同樣也因為害怕失控;有時,不相信孩子有超越父母的可能,是因為自己不敢探索外部的世
界;有時,不敢感謝,也許是害怕失去的權威,失去被需要和被認同的地位。然而,當越是害怕失控,就會更加失控;當越要求被認同,就可能失去
認同。因為我們從不曾控製住什麼,就如同當下我們從不曾真正被否認過。因此,嚐試著:允許孩子的喜悅,並且和他一起喜悅;允許孩子的成長,並且支持他的成長;允許孩子和父母不同的長處,並且敢於讓他們嚐試;感謝孩子的成長和付出,這說明父母自身的優秀;感謝孩子的快樂和進步,這讓父母看到生命中不可預知的奇跡;發自內心地分享,這一刻,生活的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