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吊腳樓人物(2 / 2)

剃頭佬見老人高興,剪刀和剃頭刀使得更加溜刷,又硬又粗的頭發胡子,白的黑的花的寸長寸長地從老爺子頭上旋轉飄落,完了又在老人的肩膀、手臂、頸椎、脊椎上幾拍幾揉。

周老爹洗了一把熱水臉,打了幾個大哈哈。

接下來,兒子周老大剃了個平頭,孫子河養剃了胎發,媳婦七都女的巴巴頭去掉了,剪了個利索的短發,剃頭佬還特別留意在她光光的大額頭前修剪了幾絲劉海。她年紀本不老,二十歲出頭,這一剪更顯精神。

剃頭佬拿出小圓鏡給她一照:“嫂子,你像個十八歲的大姑娘。”

七都女摸摸頭發,照照鏡子,一臉的喜色。當即就給了剃頭佬幾個紅薯,還特別給剃頭嫂煮了兩個荷包蛋。剃頭佬拿到老婆跟前時手還顫抖著:“老婆,我們有活路了!”

接連幾天,剃頭佬挨門逐戶地給河街人剃頭。一碗米、兩個蛋、三個紅薯也行,一把青菜、幾個辣椒都行。剃頭嫂就在涼亭邊挖了個能架鍋的小土灶,像吊腳樓人家一樣升起了火。

時逢解放,集會多,經剃頭佬一打扮,河街人麵貌煥然一新,剃頭佬成了受歡迎之人。周老大也就順水推舟,讓剃頭佬落下了戶。

劃定成分時,剃頭佬順順當當地當上了貧農。憑他兩口子骨瘦如柴那模樣、那身髒兮兮的襤褸衣裳比河街的貧農還要貧農。

剃頭佬勤扒苦做,幾年後就在吊腳樓西頭搭了兩間屋,掛出了“剃頭鋪”的招牌。他置了兩張剃頭椅,兩麵大方鏡,搞得像模像樣。人們記不住他的姓名,就叫他剃頭佬。

河街人都喜歡往剃頭鋪跑,不剃頭的也進屋坐一坐。不管是誰進了屋,剃頭嫂總是一臉的笑,說話慢聲細語,給客人洗頭手指輕柔地來,最後還將幹幹淨淨的毛巾送到客人手上。

她喜歡穿一身漿洗得熨帖的藍布衣裳,腰間係條土布方格圍裙。日子一久,剃頭嫂臉上脫了一層黑殼,人們發現她原來是個清清秀秀的女人。她與七都女年紀相仿,站在一起身子明顯的要瘦一圈,矮兩寸。一雙手十指尖尖,令七都女感慨不已:“你有大小姐的像,沒有大小姐的命。”

這七都女可是女中豪傑。因她來自七都,河街人都叫她七都女。七都是縣裏唯一的一個女兒國,七都的男人抱小孩做飯,七都的女人下田幹農活,所以七都的女子一般都潑辣能幹。

有她和周家父子照著護著,河街人對剃頭佬也客氣幾分。不管七都女說什麼,兩夫妻少不了要回一句:姐姐真是熱心人,姐姐說得對。

1967年,剃頭嫂出了一趟遠門,二十年來她第一次走得這麼遠。回到河街後就一病不起。剃頭佬關門閉戶,整日守著剃頭嫂。

幾天後,河街上來了幾個大漢,將剃頭佬和病重的剃頭嫂用粗麻繩五花大綁地帶走了。

不久傳來消息,剃頭嫂死在半路上,剃頭佬回到老家後不久被鬥死了,他們的兒子水生被單位開除,人也失蹤了。

河街人想不明白,這麼好的人為什麼是逃亡了二十年的大地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