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煙草被人們廣泛接受的那一天起,香煙就開始遭到非議。在早期,人們主要是從道德和排外的角度闡述香煙的危害並加以抵製。煙草的健康危害性在醫學界形成定論後,煙草廣告就開始受到道德譴責之外的限製了,世界各國都采取了相應措施對煙草廣告嚴加管製。
這些措施大體分為兩類。一類是旨在改變吸煙者習慣的措施:有價格、稅收政策,控製在公共場所吸煙,防止青年人吸煙和普及健康教育;一類是控製煙草生產、促銷、銷售活動的措施:有控製煙草廣告、讚助活動、促銷活動,健康警語及標明尼古丁、焦油含量,對有害物質的控製,對向未成年人銷售香煙的限製等。顯然,第二類措施中有直指煙草廣告的內容。於是,大眾媒體上的廣告被“封殺”了,公共場所的廣告宣傳也被嚴格限製了起來,廣告內容上的“緊箍咒”更是越來越緊。
但煙草經營仍要持續,煙草廣告就必須存在,那麼煙草廣告隻有戴著枷鎖頑強地舞下去了。在種種不利的情形下,要求煙草廣告發揮更多的想像力。“限製越嚴格,廣告人的創造性就越強”,紐約美術指導俱樂部常務理事Rhoda Marshal說,“英國廣告采用的是反傳統的做法,美國人則認為這種做法晦澀難懂,因為美國人的特性與哲學觀點與他們不一樣。”在很多地方的市場上,萬寶路香煙廣告的氛圍是通過萬寶路鄉村——那神秘而又有現代感的美國中西部地區來體現的。同時,本森?黑吉斯牌香煙(Benson & Hedges)則用一種不著邊際的方式,展開了一場20世紀最有創意、最具模仿特點的廣告宣傳攻勢。而時運公司(Silk Cut)采取的是抽象化戰略。在日本,電通公司采用另一種方式為日本煙草做廣告。它利用日本政府鼓勵吸煙者與不吸煙者和平共處的政策,發動“快樂”宣傳攻勢,廣告顯示一位體諒他人的吸煙者避免把自己的吸煙習慣傳給他人並因此獲得快樂。
總體來講,在煙草廣告限製越來越嚴的時候,煙草廣告的傳播活動開始發生變化,以適應新的環境要求。其變化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麵。
——大眾傳播大勢已去
在許多國家,已經明令禁止在廣播、電視、報紙、雜誌上進行煙草廣告宣傳。這無疑是剝奪了煙草廣告的強力載體,不得不轉向其他傳媒。這對煙草業來說是無比巨大的損失,畢竟我們所獲取的80%以上信息是從大眾傳播得來的,美國70%以上的人是從大眾傳播獲得信息購物,中國現已達到40%以上的人按四大媒體發布的信息購物,但“無可奈何花落去,誰讓煙草與人殊”呢!
20世紀初,當舶來品香煙進入中國市場後,為了讓炎黃子孫學會抽洋煙,香煙廣告活動在華夏大地上拉開了序幕。一時間,各種香煙廣告鋪天蓋地,諸如:宣傳車、月份牌、香煙畫片,乃至霓虹燈、城鄉的戲院、書場、戲曲說明書、茶館、旅社以及馬路旁的電線杆等無不用其極。遺憾的是,由於我國市場經濟的落後和大眾媒體發展的滯後,導致了香煙廣告自始至終未能像西方發達國家那樣揚眉吐氣過,甚至在大眾媒體傳播體係及其廣告意思尚未完全建立與健全之時,卻迎來了全球反煙運動的一聲棒喝:禁止在廣播、電視、報紙、雜誌上進行煙草廣告宣傳。就連我等廣告人也無不為之歎息,好比剛剛學會演戲的人,正待演出之時,卻被人無限期地撤走了演出的舞台。顯然,這對我國煙草企業來說是不公平的,而且這種不公平性已在我國加入WTO之後更加明顯地體現出來。麵對憑借大眾傳播舞台發展壯大起來的世界煙草巨無霸,我國煙草企業也隻有招架的份了,畢竟不是一場同一個等量級的拳擊比賽。
誠然,香煙廣告在四大媒體上的舞台是越來越小了,但這並不意味著我們就無計可施了。關鍵在於我們如何把握廣告法度,巧妙用之。雖然《廣告法》已明文規定有關煙草業的品牌及其包裝不能出現在四大媒體上,但關於企業的形象宣傳、新聞報道、人物專訪、人才招聘、專欄聯辦、公益廣告等還是有文章可做的。
〖案例〗“絞股藍”大戰尼古丁
都說吸煙有害健康。
戒煙!戒了煙吧!戒煙!!女人們說。
但是,男人們都說:“戒煙難,難於上青天。”而美國著名作家馬克?吐溫不無幽默地告訴人們:“戒煙有何難,我已戒了一千次。”香煙好比美女,無論凡夫俗子,還是偉大人物,在香煙麵前,大都是戰敗者——英國首相丘吉爾最聰明,得知煙友羅斯福、戴高樂等人戒煙失敗時,不無得意地宣布:“我從未起過戒煙念頭!”
戒煙如此之難,原因何在?那一支一支的魔棍,那一支一支的攜帶著尼古丁卻讓男人愛不釋手的小紙棍魅力何在?因為將煙草引入英國而被斬首的雷列爵士在臨刑前仍口含煙鬥說:有了香煙,英國方才有了哲學,才有了文學,才有了藝術,才有了深沉與冷靜。相傳毛主席在陝北時,“三天吸了五包半煙,消滅了敵人三十五個師”。鄧小平拒絕戒煙,更有高論:“我健康才吸煙……”直到如今,絕大多數吸煙的男人也都說吸煙損害了身體,但有益於大腦,輕鬆提神,飄然忘我……
古人亦有詩雲:“消氣滌昏憨,精華任嘴含。吸虛能化實,嚐苦有餘甘。爝火寒能卻,長籲意似酣。良宵人寂寞,借爾助高談。”
尼古丁小姐統治男人世界,也因為“有煙千般好,無煙不談天,見麵遞支煙,談話就方便”;而“男人,自有男人的風度”更使得香煙越抽越高級。
香煙的危害與魅力,就是如此突出。
現在好了,廣東出了個“五葉神”,在男人世界中,“絞股藍大戰尼古丁”的戰爭已經拉開了序幕。
五葉神的高明之處在於:它本身是一種香煙,而且是一種上等煙絲製成的高級香煙。五葉神采用高科技,一方麵,極大限度地降低尼古丁的含量;另一方麵將被譽為南方人參的絞股藍濃縮提取物噴入上等煙絲中,讓絞股藍濃縮提取物在燃燒時隨煙氣進入人體,發揮藥效作用,加速焦油在人體內的代謝速度,從而減輕了香煙內焦油對人體的危害作用。這樣,既不失香煙的妙趣,又能保護健康。
有意思的是:一物降一物,絞股藍好像是上帝留給人間的尼古丁的天然克星。在許多藥物中,惟獨絞股藍能與煙霧融為一體。絞股藍提取物的天然香味,不但沒有藥味,而且與煙氣混合時,能使香煙更醇和、更美味。
“五葉神”一根一個祝福,正以迅猛之勢,打向那些含有尼古丁的小魔棍,其可愛之處就在於絞股藍。絞股藍被譽為南方人參也不是浪得虛名。它含有比人參高三倍的人參皂甙,黃酮等物質,營養藥效顯著。五葉神經廣東省人民醫院臨床驗證,又的確具有止咳、祛痰、潤喉、固腎培元等多種功效。因此,廣東省各級領導在視察該公司時,勉勵其銳意進取,在不健康中尋求健康。
絞股藍大戰尼古丁,這是一場男人都關心的戰爭。
毫無疑問,對於男人而言,“五葉神”是一種最明智的選擇,對於女人而言,“五葉神”是一種愛心中無奈的選擇,女人隻能歡迎它。說:唉,反正你這輩子戒不了煙,就別抽其他的煙了。
——人際傳播大行其道
煙草廣告在大眾傳播渠道上遭遇封殺,必然導致了煙草廣告向人際傳播方向的轉變。人際傳播對品牌的發展和推廣有極其重要的作用,因為人們在香煙產品上的購買行為有一定模仿性,周圍環境人際傳播對其購買行為有很大的影響力,並且對其信息的采信度很高。特別是高檔品牌人際傳播的作用尤為突出。
不過,人際傳播雖在塑造品牌方麵不像四大傳媒那樣可神速見效,但若運用得當,操作到家,同樣威力巨大,也可撐起一片青天來。人際傳播主要就是“麵對麵”的傳播,具有很強的互動性、易控製和極強的滲透力,這幾點是大眾傳媒難以比擬的。同時調查也表明,香煙重度消費者雖然對信息比較關注,但也比較樂於口頭傳播信息,相互交流,朋友圈也是他們獲得各種信息的重要途徑之一。而且,激起和維持人際傳播的興趣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持品牌適度的非透明性。
香煙由於產品在消費過程中兼有人際溝通的特殊作用,其品質和品牌的傳播自古以來就是通過口碑傳播的,至少在現代廣告理論形成以前的幾百年內是如此,以至於現在能否隨口說出自己喜好的一個香煙品牌的特征(比如廣告語)來,成了衡量一個煙民等級的尺度。一般來說,骨幹煙民都能做到這一點,有的甚至能夠對名優香煙品牌的包裝、味道、廣告語等如數家珍。
在1971年美國禁止電視播放煙草廣告後,萬寶路就在美國展開了大規模的“萬寶路故鄉來的流動烹飪”送餐活動。萬寶路組織了一支規模龐大的烹飪隊伍,到全國各地出售西餐。每到一個城鄉集市,就有計劃地出售2000套西餐,同時派送數百萬份16毫米厚的小冊子,集中進行自我形象宣傳。此外,萬寶路還在全國各地建立“萬寶路故鄉百貨店”,所售物品從咖啡到羊皮外衣,無所不有,從而借“百貨店”傳播浪漫的“萬寶路故鄉”。同時,萬寶路還是賽車運動、藝術表演、慈善活動的熱心讚助者,以此來提升企業形象和品牌形象。
傳言也是通過人際傳播進行的。“三個五、萬寶路,搞得中國沒出路”,早已成為我國煙草業內人士無奈的調侃與自嘲。在湖南長沙的街頭巷尾曾經就流傳著類似:“能力強,芙蓉王;能力差,抽白沙;能力一般,來包紅塔山;老是芙蓉王,花錢太冤枉”這樣的“民間諺語”;而在北京,“抽煙抽中華”與“吃飯點龍蝦”一樣,竟被列為“京城四大傻”之一……
在2003年春夏之交,正當SARS(即“非典”)橫行之時,就有傳言指板藍根、白醋可預防感染“非典”,板藍根、白醋因此身價倍增。後來,又有吸煙、喝高度白酒、吃泡菜可預防感染“非典”的說法,一時間,香煙、高度白酒和泡菜的銷售大增,鬧得國家衛生部不得不出麵澄清:“吸煙不得非典無證據”。不過,俄羅斯病毒學家維塔利?茲韋列夫認為:“伏特加酒是預防非典的一劑良藥。”用他的話來說,“二兩伏特加酒即可殺死許多病毒”。據說,由他舉行的記者招待會剛一結束,大街上便出現了爭購伏特加酒的現象,足見人際傳播的威力。
“一百萬人的選擇不可能是錯的”,這是斯巴迪香煙公司長期使用過的一句廣告語。無非是想以一百萬人的實證來達到人際傳播的目的。該廣告語從數量入手,運用近乎客觀陳述的判斷句,語意層層推進,環環緊扣,標明選擇斯巴迪香煙是百萬人之眾做出的,所以才“不可能是錯的”。
總之,在大眾傳播這條道路越走越窄時,許多煙草商就開始轉向形式多樣、操作靈活的人際傳播。於是,多種形式的人際(或公眾)傳播活動,如座談會、發布會、研討會、街頭宣傳、POP廣告、郵遞廣告等,開始被廣泛采用,甚至被應用到新品牌的創立過程中。
〖案例〗特色煙草店,口碑就是廣告
在英國倫敦James街Jermyn胡同(以前叫Duke胡同)一條毫不起眼的後街,Dunhill老店夾層二樓出售的煙鬥,價格是全球最高的。而有一期《Pipe Smoke》雜誌,就曾詳盡地刊登了煙鬥客到倫敦“朝聖”的攻略,其中,固然要用為數不少的文字,介紹倫敦Dunhill店。然而,這個版本的說法是:那裏的煙鬥選擇較多,價格亦比美國約低三分之一,還有退稅優惠(即顧客若非歐盟公民,就不用繳納增值稅)。這個政策造成了歐洲人樂於跑去光顧美國人,美國人熱衷於光顧歐洲人,或者所在地非在本州的銷售網點……都為了避稅)。
不過,比Dunhill煙鬥更值得留意的,當然是那兒的手調煙草(Hand-Blended Tobacco Mixtures)。選擇多多,令人眼花繚亂,罐裝或散裝,按磅出售。另外,有興趣的玩家,還可按自己的配方,照單抓取,現調現買,罐子標記“My Mixture”,高度個性化,非常過癮。而且,這些調配又是全球專售的,也就是說,出售Dunhill手調煙草的,僅此一家,絕無分店,連美國、香港(兩地都有Davidoff專門店)等地也不例外,讓人又愛又恨。這也許又從一個側麵,體現了英國人特別(古怪)的經營哲學,Dunhill 要是美國品牌的話,手調煙草可能早就像Captain Black 那樣唾手可得了。
Dunhill手調煙草共有39款之多,以創始人Dunhill命名,賣點是調配添加了Havana 雪茄芯的“Mr. Alfred’s Own”“Baby’s Bottom”“White Spot”(煙嘴上的招牌小白點,Dunhill煙鬥的不二印記,典故是當初為了方便工匠迅速找到煙嘴朝上的一麵),還有Latakia含量高達52%,火花四起,非一般玩家勿近的“73號配方”(Mixture # 73)。皆風味絕倫,絲毫也不比大批量生產的“Early Morning Pipe”、“Nightcap”遜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大概是難覓作祟吧,50克罐裝的價錢是9.60英鎊,折合人民幣約115元。雖比行貨款式的Dunhill煙草足足貴了一倍,但物有所值。
如果你有機會親身去倫敦,而且是一位好煙之徒,那麼請你千萬不要錯過這所Dunhill老店(如圖2-6)。
——事件行銷大顯身手
如果用四個字來概括事件廣告的特性,那麼,“無事生非”是再恰當不過的了。
“無事生非”的廣告事件是十分引人入勝的,它們給現代人的生活平添了幾分驚喜。夜幕降臨,華燈初上,加拿大艾德蒙頓市的商業街上,突然傳來陣陣呼救聲,人們循聲而去,發現原來是一個美麗的女郎被關在商店櫥窗裏。當驚詫的人們越聚越多時,櫥窗中的美女指著旁邊的“運動家”牌香煙,對眾人哭泣道:“女士們、先生們,如果這些香煙不賣光的話,我是沒法出去的,請幫幫我吧!”這時,圍觀的人們早已看出這是怎麼回事,而這位美女也分明隻是個機器人。但是,人們或是出於憐憫,或是出於好奇,或是出於欣賞,或是出於從眾,紛紛掏錢購買,100萬包香煙在130小時裏被銷售一空,“運動家”也成了人人皆知的品牌。
國內某煙草公司也曾經策劃過一項以“百年天象奇觀——不明紅球遮天日”為主題的紅色氣球放飛廣告事件。巧借煙草大樓媒體,通過媒體炒作,突顯其放飛氣球之多(據說數以萬計),旨在搶奪市民的眼球,從而達到宣傳企業形象,顯示企業實力的目的。
南方某煙草公司,為隆重推出一款針對城市煙民的高價位香煙,曾經在一家大型商場煙草售賣區的顯要位置,設置了一個大型銀屏並配以投影裝置,銀屏不斷播放一些帶有城市風景的畫麵,畫麵又以煙民遞煙、叼煙、借火、吸煙、扔煙頭的鏡頭居多,隨著“煙民”鏡頭的突然定格、放大,隨即打出有關“尋找此人”的字幕,隻要此人或認出此人並將其帶到該煙草售賣專櫃的人都會得到相應的獎勵。據說,這是該煙草公司借助宣傳城市形象做促銷。結果,銀屏下幾乎每天人頭攢聚,觀看、兌獎之人絡繹不絕。
合肥卷煙廠在“光明”香煙產品上市之際,聯絡中國收藏家協會、中國煙草協會,於2001年11月3日在安徽合肥主辦了一次以“展示煙標藝術,弘揚煙草文化”為主題的“光明”杯2001年中國煙標收藏博覽會(見彩圖-18)。這是借煙標收藏之名,大造宣傳新產品之勢,看似小題大做,其實是一次比較典型的以小博大的事件行銷。
事件行銷對於香煙銷售和宣傳來說無疑有著極大的魅力,早已被煙商看好和應用,其中不乏成功案例。有家企業曾宣布:凡持一定數量的某品牌的空煙盒,可到指定代理點兌換抽獎券,而一等獎則是一輛豪華轎車。結果,在市場上出現了人人爭購的現象,在抽獎當天,更是吸引了多家新聞單位。這家企業不但迅速打開了銷路,而且也通過新聞媒體的報道而廣為人知,可謂一箭雙雕。
廣義的廣告事件其涵蓋麵非常廣泛,包括促銷活動、公關活動、廣告新聞事件、運動廣告,等等,國外把它們統稱為“EVENT”。目前,雖然這種新興的事件廣告,正以它的機趣、巧妙和出人意料,逐漸滲入我們的生活。但製造“EVENT”並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相反,它需要事件的策劃者和製造者能夠抓住時機,把握對象並采取與企業或公司相適應的形式。
〖案例〗“雲絲頓”香煙“像香煙該有的那樣”
提起“吸美國雲絲頓,領略美國精神”這句廣告語,恐怕很多人都不陌生,但提起雲絲頓(Winston)的另一則廣告語恐怕我們中的大多數就知之甚少了:“‘雲絲頓’香煙口味好——像香煙該有的那樣(like a cigarette should)。”而正是這句廣告語使雲絲頓在當時(1954年)的美國賺足了大眾的眼球。
初期,具有代表性的廣告,畫著一對微笑的成年夫婦,親熱地把手交叉在一起,每個人叼著一支煙,標題寫著:“新過濾嘴香煙:‘雲絲頓’把香味帶回到經過過濾的煙氣中!”而在這對夫婦下麵則是可能最不成功的廣告語:“‘雲絲頓’香煙口味好——像香煙該有的那樣(like a cigarette should)。”正是“like”一詞,激起了廣大知識大眾的憤怒,甚至有許多大眾傳媒也對這一新產品大加嘲諷……而“雷諾茲”卻仍堅持這一廣告語,並且辯說這是口語化的句法而不是語法錯誤。這一點後來得到了語言學家的支持,這自然是後話,更多地隻能說是“歪打正著”了。
正是“雲絲頓”的“將錯就錯”,使得它機智地躲過“語錯”危機後,成功地利用了大眾的注意力,收到了意想不到的傳播效果。在雷諾茲公司銷售力量的支持下,到年末就毫不費力地超過百樂門(Parliament)、健牌(Kent)和L&M香煙,成為僅次於總督牌的銷量第二位的過濾嘴香煙。
廣告評析:
我們不否認“雲絲頓”這一炒作的偶然性,並且是非常驚險的一招。事實的確如此,這則廣告剛一發布就引起一些人的注意,並進而招致人們的批評。開始的時候,“雲絲頓”著實有些緊張,但經過分析之後,認為媒體和受眾的關注僅局限於廣告語法問題,對公司並無大的影響,並且這一語法本身就有爭議。若“雲絲頓”依批評者的意見,把這句廣告改過來,那在事實上也就等於承認了錯誤,這樣就會更被動。“雲絲頓”經過權衡,決定反其道而行之,不但依然堅持原來的廣告,而且勇敢地站出來為自己聲辯:這隻是口語化的句法而不是語法錯誤。此時,“雲絲頓”已不單單是為自己辯護不認輸,而是有了更深一層的想法。果然,真的有很多人開始站出來認真地與“雲絲頓”辯論這一問題,“雲絲頓”也不甘示弱,聘請一批語言學者為其辯護,在受眾中也有認同“雲絲頓”的。就這樣借助大眾傳媒,關於“雲絲頓”的廣告語竟被炒得熱乎乎的。
很顯然,在後來“雲絲頓”開始使用“計謀”並以攻為守,抓住這一契機,對自己暴炒了一頓,大大提高了自己的知名度。當然,這一本身就有爭議的語法問題,也不會給“雲絲頓”帶來多大負麵影響。在其巧妙引導下,人們和媒體的注意力逐漸轉移到了“語法”探討上,從而淡化了“雲絲頓”的“語法錯誤”和對“雲絲頓”公司的攻擊。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媒體炒作是把“雙刃劍”,重在控製和引導。在製造成公眾注意的焦點的時候,一定要巧妙引導輿論,降低負麵影響,而達到“免費”宣傳的目的。在今天,這一做法仍然有很強的借鑒意義,一些煙草企業借助市場行銷策劃,製造新聞點,引起公眾注意,同樣具有異曲同工之妙。
——廣告創新大有文章
曆史是人創造的,廣告和商戰的奇跡當然也不例外。
創新各有不同,而廣告創新在於吸引消費者,激發購買欲望,推動產品銷售和塑造企業形象。有人可能認為廣告獨立於產品之外,實際上卻忽視了產品之所以為消費者喜愛和接受,一方麵是其本身效用、品質;另一方麵還蘊涵著許多廣告因素,這都是吸引消費者、引起購買的動力所在。
廣告創新是多方麵的(比如:定位創新、策略創新、訴求創新、設計創新和媒體創新等),但也是實實在在的。有時候,產品製造中的一個新點子、一條新思路,也是廣告創新最有價值的信息和素材。而你無須花一分錢,廣告效果在產品一上市就已顯現,這就是產品及其廣告創新的威力。
雖然國家明令禁止外煙在新聞媒體上發布廣告,然而一些外煙營銷商在廣告上也不乏挖空心思之作。比如,1993年“555”香煙讚助的“555香港——北京拉力賽”就是“555”品牌在中國市場進行廣告宣傳的重要舉措,這場比賽吸引了沿途的數以千萬計的觀眾,還有數以億計的中國觀眾觀看了電視轉播。
位於日本東京市中心的千代田區,區政府從2002年下半年開始已在包括街道在內的公共場所禁煙,違者將受重罰。但日本最大的煙草公司“日本煙草”卻充當了“及時雨”的角色,急煙民所急,在街上停放一輛經過改裝的拖車,起名為“煙車”,免費供煙民使用。不知在公共場所禁煙的區政府會如何應招。
韓國有一家煙廠生產一種“尋人香煙”,煙盒上印著被尋人的照片及有關介紹其特征的文字,每次生產1000包,費用則由尋人者支付,煙標簽上標明賞金,一旦尋到人,提供尋人線索者可憑煙標標簽領賞。這種“尋人香煙”的生產量雖不大,卻顯得新奇,起到了一定的廣告宣傳作用。
美國本森?黑吉斯牌香煙(Benson & Hedges)為了在國內進行合法的香煙廣告宣傳,特地邀請李奧?貝納廣告公司策劃了一則典型的美國個性與風格的廣告。廣告畫麵是兩個由兩支香煙抽象出來的漫畫人物,如情侶般成雙成對地出現在一些休閑的場所。該公司希望這些富有人情味的香煙形象能夠在消費者的意識中固定下來。
大凡香煙都與“火”有關,總離不開火把、火炬、篝火、焰火,乃至燈籠、航標燈,而重慶煙草公司則利用除夕之夜做足了焰火的文章。該公司借助企業地處重慶市區彈子山的有利地勢,成功開展了一次以“煙花耀山城,都市不夜城”為主題的千禧焰火迎春放送活動。活動中巧妙地將公司的幾大香煙品牌(山城、重慶、紅岩)的中文標準字體分別以焰火燃燒的形式一一打出,寓廣告於迎春活動之中,可謂“潤物細無聲”,廣告沒商量。
對於戰爭,煙商素來情有獨鍾。美伊戰爭打響以後,一方麵,美國國防部源源不斷地向部署在科威特及其他國家的美軍送去成千上萬的炸彈;另一方麵,美國香煙老板卻向他們送去了整箱整箱的“C口糧”(C-ration,美國軍隊中的士兵口糧,這裏特指香煙,與我國“二十響”的叫法差不多),而且都是無償的。老板們如此慷慨大方,已是“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因為在美伊戰爭開打的幾周裏,任何人在美國媒體上出現的次數都比不上美國士兵多,媒體上日日夜夜都在報道:“我們為伊拉克自由之戰的小夥子們……”美國人最關心美伊戰爭,收視率最高的也就是報道美伊戰爭的節目。人們通過媒體看到士兵手中醒目的美國香煙(當然還有可樂飲料、口香糖等美國貨),這不就等於為公司做了廣告嗎?
煙盒除了裝煙還能幹嘛?收藏,早已成舊聞,煙盒竟能做成漂亮的大花瓶,而且是一個高2.7米,最寬處有0.7米,重量達到60多斤的氣勢非凡的大花瓶!據說,這個花瓶是一個“煙民”曆時兩年,用3500多個煙盒和100多瓶膠水,層層疊加,粘貼而成的。但我以為,這個大花瓶除了申報吉尼斯世界紀錄之外,最大的作用就是進入某個煙廠的煙史館,為香煙“做秀”。
〖案例〗當時裝遭遇煙草
2003年古巴雪茄節,有來自48個國家的大約900人參加慶祝了受這個島國著名的煙草啟迪的時裝盛會。燈光搖曳、煙霧繚繞的T形台上,魅力四射的模特們穿上了褐土色紡織品,戴上了像煙葉一樣的裝飾有布條的巨型帽子。
正當數百名雪茄愛好者品味龍蝦、品飲紅葡萄酒和品享雪茄的時候,來自世界的男、女模特們穿著用米色到深棕色、淺綠色到深橄欖色等各色纖維製作的紡織品在T形台上展示他們的風采。
古巴和歐洲的服裝設計師都參加了服裝展示會,這是古巴雪茄節舉辦5年來舉行的第一次時裝節。一位主持人在服裝展示會開始之際宣布:“這次夢幻之夜、美麗之夜和文化認同之夜將是難以重複的。”
古巴鋼琴家Chucho Valdes、吉他手Juan Antonio Navarro和Romeau女子室內管弦樂隊,在一幅以煙草種植園為主題的油畫作為大背景的舞台上,每一組服裝展示之間都表演了精彩的節目。這次為期5天的雪茄節包括貿易展覽會、到西部比那爾德裏奧省煙草種植區參觀、豐盛宴會和2月28日晚上異國風味保濕雪茄盒(其中裝有特製雪茄)拍賣會等活動。
亞伯拉罕設計師在這次展示中引起了最大的轟動,當模特們在展示他設計的像煙葉一樣的布料大帽子時舞廳中傳出了觀眾的竊竊私語聲。
這次雪茄節是由控製了古巴全部雪茄市場的Habanos公司主辦的,這家公司是由古巴政府與阿塔迪斯公司合夥經營的。這次盛會是在一個有巨大舞廳的優雅別致的政府建築物中舉行的。建築物內,共設5個時裝展示大廳(用於展示受煙草啟迪的各式服裝)和幾十個雪茄品牌展示交易大廳(用於展示古巴著名的雪茄品牌,主要有Cohiba、Partagas、Romeo y Julieta、Montecristo和Punch等)。
一年一度的古巴雪茄節,以不斷翻新且富有創意的形式吸引了全世界的品位之士和好貨之徒。人們也許還記得,2001年2月的雪茄節,古巴總統卡斯特羅的光顧,將節日推向了高潮。在25日舉行的雪茄拍賣會上,8盒由卡斯特羅親筆簽名的哈瓦那雪茄賣到60萬美元。對此,古巴各大媒體進行了大量報道,一家報紙這樣寫道:“……穿著綠軍裝的卡斯特羅感謝與會者的光臨,他說他參加這個活動不是出於‘純商業的目的’,而是為古巴的衛生事業募集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