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存在VS虛無
——煙品廣告的內涵與發展趨勢
盡管讓?保羅?薩特在其最重要的哲學著作《存在與虛無》中把香煙比做“虛無”的象征,但他又不得不承認他手中煙鬥的“存在”,也正是由於香煙能帶給人們精神上的荒謬體驗、生理上的矛盾作用、辛辣的口味以及並不愉悅的快感才被現代文明狂熱地吸納,同時也決定了煙品廣告“存在VS虛無”的內涵與特點。
煙草,這一上帝為了懲罰人類而賜予他們的尤物(日本人認為煙草是由魔鬼散布到人間的),使得那些最不喜歡交際和最喜歡交際的人們在這個問題上達到了驚人的共識和一致。使得那些清高的白領小姐和娛樂場所的煙花女子總算有了一個共同的愛好和習慣;使得那些終日坐在書房裏“耕耘”的儒生和麵朝黃土背朝天、揮汗如雨的“修理”地球的人們有了一份共同的享受……這種能將極端對抗化為共同相容的魔力乃煙草所獨有。作為“通用”道具,它讓那些“壞人”凶相畢露、醜陋無比時用它;在體現企業家深謀遠慮、大智大勇時也是用它;就連表現領袖人物運籌帷幄、風度翩翩時用的還是它——這個冒著嫋嫋青煙的尤物。
那麼,香煙究竟有什麼樣的魔力引得人們趨之若鶩,並使得人們為了享受它那片刻的令人神往的雲霧之趣,即使是傷身折壽也在所不惜?
2.1 何為香煙?
煙草是舶來品,原產美洲,它的英語音譯名為“淡巴菰”。有人說是哥倫布1498年第二次遠航美洲時,把一個島嶼命名為“多巴哥”(Tabago),而這個島的地形很像印第安人所用的“丫”字形煙鬥,於是就把“丫”字形煙鬥裏燃燒的煙草順便叫成了“多巴哥”,西班牙語的“多巴哥”一詞成了世界煙草的通名:葡萄牙文“Tobaco”、法文“Tobac”、德文“Tobak”、英文“Tobacco”。
當這種燃燒的植物輾轉傳入中國時,煙草之名,可謂名目眾多,如《金絲錄》序中所說:煙草之名“曰打姆巴古,曰淡巴菰,曰淡巴姑,曰大扡古,曰淡肉果,曰擔不歸,曰醺,曰金絲醺,曰芬草,曰煙酒,總名曰煙。”漸漸地,足智多謀的中國人又對這洋名稱來了番改造,賦予它中國特色,有人稱之為神草、相思草、還魂草、金絲醺、煙酒、幹酒,也有人稱它毒草、妖草、醜惡之草等,最後終於統一定名為“煙草”,簡稱“煙”。
最常見的煙草製成品(本書簡稱為煙品)主要有:香煙(也稱卷煙,本書中除一些約定俗成的用法外,香煙、卷煙這兩個詞是可以通用的)、雪茄、嚼煙和鼻煙等,香煙是本書的主要研究對象。
——煙草的種類
煙草是當今世界五大作物(稻、麥、棉、豆、煙)之一,在植物王國中,煙草是赫赫有名的旺族。煙草本屬熱帶植物,是“茄科”大家族中的重要成員,有“草莽英雄”之稱。在茄科親屬中,煙草是個頗為顯貴的支係。它到底有多少個品種,還不太清楚,據說有60個以上,其中具有使用價值而被人類大量栽培的主要是紅花煙,其次是黃花煙。可是在每個種裏卻有很多繁衍派生的品種和品係。它們各具特點,各有千秋,有的適合製造雪茄,有的宜於製造鬥煙。
一般地,各國常見的煙草廣告經常涉及的煙草種類主要包括10種。
(1) 烤煙:烤煙亦稱火管烤煙,源於美國的弗吉尼亞州,具有特殊的形態特征,因而也被稱為弗吉尼亞型。最初的調製方法也是晾曬,後來(1869年)改用火管烘烤,目前是在烤房內調製,所以被稱為烤煙。烤煙是我國也是世界上栽培麵積最大的煙草類型,是卷煙工業的主要原料。
(2) 曬煙:因用陽光曬幹而得名,主要有曬黃煙與曬紅煙。曬煙主要用於鬥煙、水煙和卷煙,也作為雪茄芯葉、束葉和鼻煙、嚼煙的原料。
(3) 曬黃煙:曬黃煙與烤煙比較接近,尤其是淡色曬黃煙,無論在外形、化學成分以及煙氣、吃味等均與烤煙近似。
(4) 曬紅煙(國外稱深色曬煙):曬紅煙是製造混合型卷煙、旱煙絲和鬥煙絲的原料,質量好的曬紅煙還是製造雪茄煙芯葉和內包皮的原料。
(5) 打曬煙:是指調製時先將煙葉堆積捂黃,然後再曬製成的煙葉。可作為旱煙原料,極為名貴。
(6) 晾煙:在我國,除將白肋煙單獨作為一個煙草類型外,其餘所有的晾製煙草,包括雪茄包葉煙、馬裏蘭煙和其他傳統晾煙,均歸屬於晾煙類型。
(7) 白肋煙:白肋煙是馬裏蘭深色曬煙品種的一個突變種,後經專門種植證明具有特殊使用價值,因而發展成為煙草的一個新類型。現已成為混合型卷煙的重要原料。
(8) 香料煙:香料煙又稱土耳其型煙或東方型煙。它是曬煙香型和混合型的重要原料,鬥煙絲中也多摻用。
(9) 黃花煙:一般黃花煙的煙堿、氮及蛋白質含量均較高,而糖分含量較低,煙味濃烈。
(10) 熏煙:也稱為明火烤煙,是美洲古老調製煙葉的方法之一。
——我國卷煙產品的類型
我國卷煙產品的類型有五種,分為:烤煙型卷煙、混合型卷煙、雪茄型卷煙、外香型卷煙、新混合型卷煙。其中:
(1) 烤煙型卷煙過去也叫英式卷煙,其配方全部或接近全部采用烤煙為主料,以烤煙香味為主流煙氣的卷煙。目前我國市場上大部分卷煙產品為烤煙型卷煙。
(2) 混合型卷煙也稱美式混合型卷煙。該類產品的配方以烤煙、曬煙、晾煙混合均勻協調,以混合香味為主。混合型卷煙目前是世界上產量最大的卷煙產品類型,尤其流行於歐美市場,是我國卷煙產品的發展方向。
(3) 雪茄型卷煙采用的煙葉全部或大部分是晾曬煙的煙葉,煙氣中具有濃厚的雪茄煙香氣。雪茄煙起源於中美島國古巴,最著名的品牌為“哈瓦那”牌。
(4) 外香型卷煙為我國首創。這種類型的卷煙在打開小包後就可以聞到優美愉快、令人滿足的香型風味,抽吸時能和煙香協調。
(5) 新混合型卷煙也可稱藥物型,指在卷煙中添加中草藥或中草藥物浸膏。
隨著信息傳媒的日益發達和消費者素質的整體提升,卷煙消費日趨理性,加上英、美、日煙草公司十幾年消費觀念的培養,一部分消費者(特別是中、青年、高學曆消費者)的卷煙消費越來越傾向於混合型和低焦油產品,其中混合型卷煙(特別是淡味混合型)的市場份額提升很快。而清香型卷煙消費的傾向更被大多數傳統的烤煙型消費者所接受,其市場份額也在逐步擴大,尤其在北京、上海、廣州、成都等大城市的卷煙市場上表現得尤為突出。
2.2 嗜煙者如是說
誰都知道“吸煙有害健康”,然而,當你把它作為一件包含許許多多科研與勞動成果的商品來細細品味時,會發現其中特別的奧妙與樂趣。那是因為香煙的背後,有著太多太多關於人類的美好的東西。
弗洛伊德曾坦率承認:“吸煙能提高我的工作能力。”
塞繆爾?約翰遜則認為:“吸煙是一種不費吹灰之力就能使心靈免於空虛的 玩意。”
莫裏哀把吸煙的妙處就拔得更高了:“吸煙不僅能醒腦提神,而且能使人心靈純潔,性格誠實。”
……
“吸煙與其說是一種習慣,倒不如說是表達一種風格”“一支好的香煙興許貴些,但是沒有它,你很難體會這種精神上的富有感覺”“生活是一副沉重的擔子,香煙是路上不棄不離的慰藉”……嗜煙者如是說,可以說大大出乎我等非煙民的意料。看來,我們有必要先聽聽他們的肺腑之言。
——人們為什麼吸煙?
人們為什麼吸煙?
在超人氣華語小說《成都,今夜請將我遺忘》裏,當趙悅的前夫看到她的新男朋友楊濤抽的是紅塔山煙而他抽的是中華煙時,便自覺高他一等,說話的底氣也足了許多。在此,香煙便成了顯示一個人風度、氣質、身份和地位的工具。在作者慕容雪村看來,趙悅的前夫抽吸中華煙,就是為了借助中華香煙的品級和品位來塑造和“提升”他的形象,並借此以打壓他的“情敵”的氣勢。
現實生活中,嗜煙者的理由不僅舉不勝舉,而且五花八門,諸如:“作為遞名片後的跟進措施”“增加國家稅收和減少失業”“有利於上廁所時解臭”“沒女朋友時代替接吻”“未成年人向往的酷型裝扮必需品”“手指尖的淡淡煙味讓離開你的女人想念你”“吹牛的時候,吐幾口正宗的煙圈,以增加說服力”“當思維跟不上時以掏煙遞煙點煙吸煙打岔”“吸煙能殺菌,就像熏過的肉不生蟲一樣”等等不一而足,甚至連“可以從帶‘吸煙有害健康’小字的煙草廣告中領會些許人生哲理”也是作為他們吸煙的理由。
這裏,我們可以透過這些振振有辭的吸煙借口來看清潛藏在他們心底更為深沉的東西。為便於分析,我們首先把煙民對吸煙行為的認知分為以下七種類型。
(1) 刺激型。做事情前總要先吸一支煙,吸煙後心也安了,思想也能集中了。
(2) 舒暢型。吸煙後會產生全身鬆弛舒適的感覺。
(3) 感覺型。戒煙時,總覺得手中少了樣東西,嘴也閑得難受,一吸煙即刻舒坦了。
(4) 習慣型。由於長年吸煙,戒煙之初有時會有意無意地拿起香煙點燃,但點燃後並不吸,就擱在煙缸上燃燒。
(5) 逃避型。生活中碰到煩惱或工作疲勞時,通過吸煙來減輕、驅散煩惱或疲勞感。
(6) 依賴型。生理或心理上對尼古丁產生了依賴,不吸煙就會出現焦躁、不安、思想難以集中等症狀,每隔30~40分鍾就得吸煙,否則難以自持。
(7) 混合型。是兼有上述六種類型的情形。
而對於以上七種類型的煙民來說,香煙的意義大致可以從以下五個方麵來體現。
其一,對於大多吸煙者來說,至少是他們認為,香煙的獨特價值在於:除了基本的感官體驗外,它具有興奮劑和鎮靜劑的雙重作用。有科學家研究認為,當人們吸煙時,尼古丁對人體的中樞神經會產生強烈的刺激作用,吸入小量會使人精神煥發;此外經常吸煙可產生一種類似於通常被稱作對“上癮”藥物的依賴性。於是,工作疲勞時吸,心情煩躁時也吸,思考問題時吸,失意寂寞時也吸。難怪連一些名人大家對香煙也是推崇有加。
其二,對吸煙者來說,香煙成了非常親近的物品,幾乎成為吸煙者隨時待命的夥伴,不求回報的朋友。香煙總是被它的主人隨身攜帶,一有空就會被掏出來,被吸食者嫻熟地磕出一根,叼到嘴裏,並隨手摸出打火機,於是煙霧開始繚繞彌漫在吸煙者的四周。或許,吸煙者對香煙的依賴性正是從這一連貫的吸煙動作中培養起來的。
其三,還有人認為,在更為模糊的潛意識領域,吸煙能滿足尚未被吸煙者承認或猜測到的需求和衝動。當人的某些願望無法得到滿足時,當人在生活中遇到種種煩惱時,往往會尋找發泄煩惱行為的方式,吸煙造成的短時興奮,就是相當容易清除煩悶的心理發泄方式之一。正如一些人類學家認為的那樣:男性吸煙是由於他們渴望具有“火的征服者”的力量和吸火巫師的魔力。弗洛伊德則認為:吸煙是吸煙者……自體性欲表示;煙支本身就是陽具的象征。難怪美國煙草公司在給其“好彩”香煙做廣告時會使用這樣的廣告詞:“這麼圓,這麼堅挺,包裝得這麼滿,這麼自由易吸上口”這不是赤裸裸的性暗示又是什麼?
其四,同樣不可低估的是,吸煙是一種信號,表明吸煙者對權威的違抗和對個人命運的挑戰。在二戰時期好萊塢所拍攝的許多電影上,那些充滿力量,自控力很強的人物用力地擦著火柴來點煙——男主角會把火苗衝著自己,一點也不在意燃著的火苗,女主角則會小心把火苗遠離自己。小小的火苗象征著一個重要的時刻,在這一瞬間,這位主角有了崇高的自我意識,並常常以各種各樣的方式表現出來。影片中的角色迅速地吐煙或重複彈煙意味著憤怒或緊張。慢慢擴散的可愛的煙圈,以及波浪般的煙霧意味著深思熟慮或小心翼翼的恫嚇。“掐滅煙頭的動作不再意味著威脅,在任何情況下,它都預示著吸煙者已下定決心並將采取行動”。1942年上映的《新航海者》中的女主角貝蒂,就是一位典型的吸煙者的銀屏形象,“當她狠狠地掐滅煙頭時,這位潑婦就要開始行動了。”
其五,不同國家或民族,煙草文化都會有深深的民族文化(傳統)烙印。在中國,自古認為“男子吸煙有風度”,還有“招待客人無煙不敬,朋友見麵少煙不恭”的人際交往心理和社會文化傳統。因此,在中國人的消費中,香煙作為禮品送人的比重很大。據調查顯示,超過三成煙民半年內(2002年上半年)曾買煙作為禮品送人,其中六成禮品煙是送給親朋或同事的,並且所送的煙多為中高檔煙,尤以中華、555、紅塔山為首選。看來,香煙作為人際關係的潤滑劑的作用也成為煙民消費的一大意義。
——人們什麼時候吸煙?
人在生活中,需要保持心理上的平衡。喜、怒、哀、樂是人之常情,對有吸煙習慣的人來說,當心情和情緒發生變化時,往往會產生想吸煙的念頭,這是為了達到心理上的平衡。
懂得欣賞雪茄的人士,就十分重視根據各個品牌適合不同時段品味的特點來選擇自己喜歡的雪茄,比如:喜好在“稍息時分”抽煙的人,通常選擇“Seoritas”牌雪茄;偏愛“每天的第一支”的人,應該選擇“Panatellas”牌雪茄;喜歡在“晚宴之前”抽煙的人,最好選擇“Petit Coronas”牌雪茄;崇尚“小時歡愉”的人,一般選擇“Grand Coronas”牌雪茄;經常在“豐富的午餐後”抽煙的人,可能更適合“Coronas”牌雪茄;而為了“令豐盛的晚宴錦上添花”的人,自然選擇“Double Coronas”牌雪茄;如果你想在“難忘的時刻”吸一口,還是選擇“Giant Double Coronas”牌雪茄為宜……
一般來說,煙民抽香煙有三種時候最為過癮。其一,長途跋涉之後;其二,清晨起床之後;其三,酒足飯飽之後。此所謂抽煙“三後”時刻。據說,在這“三後”時刻抽煙,都有一種飄飄欲仙、淋漓盡致的感覺,有時甚至是一種精神與境界的自由翱翔與追求。而煙民享受“三後”抽煙時刻的理由隻有一個,那就是有情而發的那一刻:長途跋涉之後,體驗的是人生愜意之情(如圖2-1,是駱駝香煙最具代表的以磨穿的“鞋洞”為訴求的廣告);清晨起床之後抒發的是生命存在之情;酒足飯飽之後享受的是自我滿足之情。近年,安徽“紅三環”香煙開發了一種不知道是“朝8暮12”還是“朝12暮8”裝的香煙,據說市場銷路還不錯。
總而言之,人們吸煙的原因是多方麵的,例如放鬆一下緊張的情緒;故意做出世故的樣子;借此以掩飾自己的不安;證明自己的勇氣;營造友好的氣氛等等,都需要來上一支。至於人們什麼時候吸煙,則與他們當時所處的環境氛圍和精神需求不無關係。具體地講,主要表現在以下幾種情形或時間:
(1) 當我高興時,就吸煙。
(2) 我有憂愁時,想去除心中的負擔,就吸煙。
(3) 在我感到無聊的時候,拿出香煙點上火。
(4) 我想找點刺激,想使自己振奮而吸煙。
(5) 當我感到事情為難、心情動搖時,就點著煙。
(6) 乘長途車、等車、等人,有孤獨感時,就點著煙。
(7) 當我緊張時,抽一支煙,使我感到安心。
(8) 吸煙已經形成習慣了,不吸不舒服。
(9) 當工作、學習一段時間後,感到有些疲倦時就吸煙。
(10) 為休息得更舒適、更快樂,我就點上一支煙。
(11) 因為香煙的香味好,吸煙有令人愉快的感覺。
(12) 拿出一盒裝潢漂亮的高檔香煙,再拿出一個精美的打火機,叭嗒一聲,點著香煙,接著一縷青煙從口鼻噴出。這縷縷清香,讓我感到愉快,這也是一種享受。
(13) 工作、學習時,吸上一支煙,能更集中精力。
(14) 香煙像人生伴侶一樣,不可或缺。
……
〖案例〗飯後一支煙,勝過活神仙
【評析】
“飯後一支煙,勝過活神仙”,出自清人蔡家琬的《煙譜》:“飯後一支煙,快活似神仙。”這是19世紀末,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為其生產的白金龍牌香煙所做的廣告,也是中國報紙上最早的民族工商業廣告之一。
南洋兄弟煙草公司出品的白金龍香煙算得上是赫赫有名,影響甚廣,但比白金龍香煙更有影響力的就是它的廣告語:“飯後一支煙,勝過活神仙”。這句廣告語竟成了當時上海家喻戶曉、老幼皆知的諺語,流傳至今,並被廣大煙民身體力行,甚至成了煙民們為他們的吸煙行為進行辯護的一種理論武器和一句口頭禪,成為煙草製造商的活廣告。
據有關統計,煙民在酒足飯飽後想抽煙的欲望特別強烈,而且在中國的文化背景下,抽煙時的煙霧繚繞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飄飄欲仙的境界。“飯後一支煙,勝過活神仙”,可說是抓住了典型的時刻,通過白描的手法為煙民們描繪了一幅既有家常風味又有超凡氣息的畫卷,調和了人們精神上渴望超凡脫俗、物質上卻又留戀紅塵的矛盾心理。“飯後一支煙,勝過活神仙”,匠心獨運,一語道破天機,赤裸裸地將吸煙者的過癮之處全盤托出,從而使白金龍香煙身價大增,名聲大噪,很快便在當時的市場上獨領風騷。
香煙是社會交際的一種特殊工具,也是人們借以消愁解悶的消費品之一。適量抽煙能解乏,還有調節情緒的功能。盡管現在科學實驗已經證明飯後吸煙是很有害的,但它在作為以“人們什麼時候吸煙”為訴求的廣告中仍顯得十分經典,就算是“勝過活神仙”的誇耀,在當時也不算為過。
不過,我在此還是要慎重地告誡各位煙民,由於飯後腸胃活動加強,血液循環加快,這時吸一支煙要比平時吸一支煙的毒量還大,所以,各位一定要三思而後“吸”。如果你飯後實在忍不住,那麼我再送你一句話:“飯後百步走,活到九十九”。我想,飯後走一走,順便吸一口不花錢的新鮮空氣,不也是一種生活方式嗎?
2.3 煙品廣告說什麼
每一種商品都有其與生俱來的戲劇性的一麵。當務之急,就是要將商品這種潛在或顯在的且能夠使人們產生興趣的特點發掘出來並加以充分利用,然後令商品戲劇化地成為廣告裏的英雄。
煙草不過“就是被卷塞進一張小紙片裏的一撮兒煙葉”,它不能吃也不能喝,更不能解決人們生活中饑餓和營養的基本要求。它不是食品,也沒有作為食品起碼應該標明的保質期,可它又有點像食品,因為除了鼻煙外,其他煙草製品(包括嚼煙)都是通過口“吞”進肚子裏去的,它滿足了人們心理上的需要,所以也可當做食品,即一種精神食品,屬於食品的範疇。
同時,煙草還是一種能夠象征性擁有的東西,伴隨著吸煙者呼吸的節奏,它被不斷地毀滅;它從固體變成氣體,並且穿過吸煙者的身體,似乎也象征性地將它自己變成了吸煙者的一部分。吸煙時的那種美妙景象,實際上就是香煙火葬式的典禮。對香煙的這種毀滅性的占有,可說是象征性地滿足了吸煙者毀滅性地占有整個世界的幻想。吸煙的時候,仿佛整個世界也被點燃,變成了煙霧,並被吸煙者吸入體內。
在薩特看來,香煙是一種最強有力的可以被結晶化地占有的東西。因為我們可以象征性地占有吸煙時周圍的世界,甚至可以把世界吞入體內。當我們在工作時、晚餐後,或是麵對任何新的境況和體驗時點燃一支煙,我們便完成了一個對香煙的從接觸到認識再到吸收的過程。其表現就是——點燃它,大口地吸入,然後緩緩地將煙霧吐出到周圍的空間裏……薩特認為這個過程就是一種占有的行為,是吸煙者為了擁有世界而做出的“破壞性的占有行為”。為了能占有整個世界,他們將世界“簡化”為單純的“火+煙+灰燼”,甚至簡化為可以吸入到他們肺葉中的一團空氣。
那麼,麵對虛無縹緲而又超凡脫俗的煙草及其形形色色的各類吸煙者,煙品廣告應該說什麼?是說那一小撮煙葉,還是說一種精神食品,抑或說吸煙者吞吐的那一團空氣?
——令人神往的魔鬼氣息
美人所愛
清香和順,美人所愛也。
大號“哈德門”香煙
氣味芬芳,為市上獨一無二之品,
最受閨閣歡迎。
千金難買這一笑,
惟大號“哈德門”香煙可以換之。
……
以上,是“哈德門”香煙當年的一則招貼廣告(插圖:古典式美人手夾一支香煙)。下麵,是南洋兄弟煙草公司當年在《申報》上曾刊登過的一篇以文案為主的廣告:
煙支雖小,負擔甚重,愛國同胞,選擇是用;民貧國弱,痛定思痛,不早回頭,利權斷送;雙喜紙煙,氣味香濃,吸之吸之,樂亦無窮!……
這兩則廣告最獨特的賣點都不約而同地選擇了香煙獨特的“氣味”:前者,大號“哈德門”因訴求對象為女性而強調的是“氣味芬芳”;後者,“雙喜”則突出的是“氣味香濃”。這或許是巧合,但絕不是偶然。大概因為“香煙,貴在其香”或“香煙,氣香味好”的緣故吧,曾幾何時,香煙廣告幾乎到了“無煙味不成廣告”的地步。比如,萬寶路在確定以牛仔作為象征的同時亮出的第一個廣告語就是:“Come to where the flavor is ,Come to Marlboro country”(如圖2-2。廣告語的意思是“想要品嚐真正的香味,就到萬寶路鎮來”);沙龍堅持能夠“為你帶來陣陣清香”“為你帶來春天的氣息”;好彩“是經過烤製的,這使得味道無比芬芳”;美國亨利煙草公司針對男性煙民卻說“她也喜歡這種香味”;香港Winner香煙標榜自己“勝在好煙味”;一直以“芳香滿人間”為訴求的一品梅的煙味顯然更為濃烈(如圖2-3);而美國雷諾茲煙草公司幹脆打出“你的鼻子會告訴你一切”……此外,許多廣告還一再強調抽煙可散發男性的氣息,此所謂“聞煙識男人”是也。
那麼,香煙之香究竟香在何處?
科學實驗表明,香煙中含有大量的芳香物質,一種是揮發性的芳香油,能直接發出香氣;另一種則是煙草樹脂,在燃燒時才能放出香氣。煙絲中芳香物質的含量也與香煙質量密切相關,芳香物質含量大,香煙燃燒時就有明顯的清香。
事實上,香煙配方技術是煙草企業的核心技術,香煙配方的目的就是根據配方設計的目的和要求,把各種類型、等級和質量的煙葉進行合理搭配,輔以相關的輔料和添加劑,使之產生最佳的質量效果及特征香氣,以滿足不同吸煙愛好者的需求。現代煙草製品的生產以最大限度地撮合人們的各種愛好。在氣味上力求多種多樣,如香精含有菌香、香蕉、巧克力、茶等等的成分,從而使煙絲具有豐富的味道,甚至連煙紙在燃燒時也會放出檸檬味使人感到舒服愉快,再加上生物濾嘴、珍珠濾嘴一類的科技成果,可謂形形色色。對煙商而言,香味也是需要付費的,就像香水產品一樣。即使有一天,市場上推出一種類似麥當勞薯條或武漢臭豆腐幹味道的香煙來也不足為奇。
在我看來,世界上最偉大的關於香煙煙味的詩歌就是1880年出版的由象征派詩人朱爾?拉弗格創作的十四行詩《香煙》,他在詩中寫道:“努力啊,芸芸眾生,未來的白骨,繼續努力吧,而我被一縷藍色的煙流,帶入無盡的欣喜,它旋轉著升上天空,悄悄催我入眠,仿佛成千上萬的香爐裏即將消逝的餘馨……”
這裏,拉弗格將香煙與東方的焚香爐相媲美,想必是受了佛教文化的影響。因為,在煙草進入東方之前,梵文裏的“香煙”一詞是指“焚香所生的煙”,至於這焚香爐裏焚燒的東西那可就多了——琥珀、麝香、香脂,還有熏香……應有盡有。不說別的,單是瞧瞧吸煙者每每掏出煙支橫在鼻子底下那嗅煙的動作就夠羨煞人的了,倘若再搬出法國19世紀最著名的現代派詩人夏爾?波德萊爾(Charles Baudelaire)的詩來,吾輩也就隻好望“煙”興歎了;因為他竟能從香煙中品味出雙簧管的味道、綠色的聲音和“無限”的氣味!
中國人常說:“氣味相投”“沆瀣一氣”,可知氣味是人與人之間尋找共性的媒介。20世紀初,香煙在中國流行,濃鬱的香味首先讓男人們迷醉,被譽為“金絲醺”和“天香”。而當女人開始吸煙,神秘的青煙與女人的唇膏、紅指甲綜合在一起時,便勾起了煙客們的無限遐想,很多文人、騷客的才賦也因此溢了出來。
記得有一首名叫《味道》的十分流行的歌,居然將白色臭襪子的味道、外套的味道、吻的味道和男人手指間淡淡的煙的味道相提並論,個中滋味恐怕隻有吸煙的人才可以真正品味得出來。
然而,眾所周知,沒有人是在第一次嚐試吸煙時就喜歡上它的,那種前所未有的近乎粗俗的辛辣滋味,毫無美妙可言。但是,香煙當中隱藏的被人為賦予的無限滋味,恰恰蘊涵在嚐試者很快學會喜歡的這種“難聞”的味道上。
〖案例〗好人氣量大,好煙氣量小
現代科學證明,煙氣中對被動吸煙者的身體影響最大的是支流煙,即香煙在燃燒時直接釋放出的煙氣,屬於“二手煙”的主要來源。
長沙卷煙廠的技術實力在全國一流,技術中心進入國家級煙草技術中心行列,並成立了全國煙草行業第一家博士後工作站。繼美國和日本之後,長沙卷煙廠使中國成為全世界第三個擁有低支流煙氣的高科技技術,並推出了中國第一個環保型卷煙——環保“金沙”煙。
但是,最尖端的技術,也難以持久,消費者不是香煙專家,無法清楚技術的意義到底有多大。因此,技術隻是手段,並非目的,隻有通過低支流煙的技術定位於對消費者的關愛,在公眾中樹立有愛心的形象,才有可能贏得持久的競爭優勢。
下麵,是長沙卷煙廠為其環保型卷煙——環保“金沙”煙所做的宣傳文案:
——愛心低支流煙(支流煙氣降低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