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煙” 風熏得世人醉(3 / 3)

煙草的確是世界上一種十分特殊的經濟作物,而由煙草製成的特殊商品——香煙,一直與人們的生活有著密切的聯係,隨之而來的吸煙與健康問題就一直受到人們的關注,而且至今爭論不止。

人類的先祖們最早是將煙草視為一種能提神解乏的“神草”。到16世紀時,煙草的藥用價值逐步被人們發現。1517年,西班牙探險家科爾蒂茲抵達墨西哥,發現了當地的印第安人吸聞鼻煙,使之打噴嚏,並以此來去除鼻孔中的黏液,預防鼻膜炎。此外,他也發現,塗抹鼻煙還可治療紅腫創傷。1559年,西班牙塞維利亞大學講師尼科洛?莫納斯,對煙草性能進行了大量的分析實驗,證明其對頭痛咳嗽、氣喘積食等有一定的療效;在意大利米蘭作家貝佐尼的專著《新世界的曆史》中,也稱煙草可“用來治療頭痛、咳嗽、胃痛、腰痛、風濕病和被毒箭射中創傷”等疾病;法國傳教士梯維特也認為煙草“能淨化腦中黏液,對人體有好處”。

在煙草傳播初期,世界上很多國家都有把吸煙作為可以驅病治病、具有高雅情趣的行為的曆史記載。1665年倫敦大瘟疫時,就以吸煙為防瘟疫措施。在漢堡的一次霍亂流行中,染病致死的人不計其數,而煙廠的工人竟無一人得病。在《魯濱遜漂流記》中,也曾經提到過主人公在孤島上得了痢疾,生命垂危,是煙草治好了他的病,救了他一命。

但是,與之相反,反對吸煙的呼聲也日益高漲。早在1604年英國國王詹姆士一世就發布過《對煙草的強烈抗議》的文告,認為吸煙是一種“視之可惡,嗅之可恨,傷腦損肺的壞習慣”。1639年我國明朝崇禎皇帝也曾一度明令禁煙,違者處以劓刑。

1616年,日本國明令對吸煙者處以監禁,沒收其財產。然而此時,煙草作為藥品在瑞士蘇黎士流行。聯邦英國的外科醫生,建議敷貼煙草來消除浮腫。倫敦西部的伊頓市,不少人每天清晨都抽煙或吸聞鼻煙,認為這是“自我消毒”。歐洲很多大城市都流行抽煙或吸聞鼻煙。

煙草進入中國首先也是著眼它的藥用功能,中醫傳統經典中的一部重要著作《景嶽全書》記載:“煙草,味辛氣溫,性微熱”。“能醉人,用時微吸一二口,若多吸,令人醉倒”,“須開喉長吸,咽下令其直到三焦。其氣上行,則溫心、肺,下行則溫肝、脾、腎”。“用以治表,善逐一切陰邪寒毒,山嵐瘴氣風濕,邪閉腠理,筋骨疼痛,誠頃刻取效之神劑。用以治裏,善壯胃氣,進飲食,袪寒滯陰濁,消膨脹宿食,止嘔吐霍亂,除積諸蟲,解鬱結,止疼痛……金絲煙者,力強氣勝為優。求其服食之始,則聞以征滇之役,師旅深入瘴地,無不染病,獨一營安危無恙。問其故,則眾皆服煙。由是遍傳,而今則西南一方無分老幼,朝夕不能間也。”在《食物本草會纂》中則記述:“煙草火,味辛溫有毒,治風寒濕痹,滯氣停疾,利頭目……”我們的中醫對引進的煙草作了如此富有中國特色的解釋,令人歎為觀止。

近代關於吸煙與健康的爭論始於1900年。一些流行病學者的調查研究發現,肺癌患者的逐步增加與吸煙人數的增加呈正相關性。流行病學統計分析還進一步表明,吸煙不僅與肺癌有關,而且也會造成其他器官的疾病,諸如心血管病,呼吸係統器官的疾病等。1954年英國皇家醫學會,1964年美國醫政總署都正式發表了“吸煙與健康”的報告,綜述流行病學研究,吸煙對試驗物的影響,吸煙對人和動物的病變機理等多方麵的資料,明確提出吸煙對人體是有害的。

科學證明,一支點燃著的香煙會釋放出4000多種有害的化學物質,當中以尼古丁、焦油及一氧化碳對身體的影響最大,被稱為香煙三大殺手:

第一大殺手:尼古丁

法國駐葡萄牙的外交官讓?尼古特是最早將煙草引入法國的人,他的名字也因此而成為最初法國人對煙草的稱謂“尼古特”。1825年瑞士化學家畢克脫從煙草中提取出煙堿,也延用讓?尼古特的名字並略作改動稱之為“尼古丁”。

尼古丁是一種烈性的興奮劑,可以刺激中樞神經,令人上癮。每支香煙含1~1.5毫克的尼古丁,其中有24%由吸煙者在吸煙時直接吸入(同時吸入60~70毫克的尼古丁會致命)。

當人們吸入香煙時,尼古丁便會直接湧入人的肺部,之後便由帶氧的血液經過心髒再轉送到腦部。在短於10秒的時間內,一股濃縮劑量的尼古丁便傳送到腦部的血管,並產生一種尼古丁效應。經過一段時間後,吸煙者的腦細胞為了適應腦內化學物質的不平衡而要增加尼古丁的受體,其後,吸煙者的身體已適應定時吸入的尼古丁而對它產生依賴,因而產生了煙癮。

長期吸入尼古丁會導致腦細胞麻痹,含引起失憶、工作能力減低,甚至中風。同時會令腎上腺素分泌增多,血壓上升、心跳加速(每支香煙平均會使脈搏加快15~20下)。此外,尼古丁還會使血小板黏性提高,加速血液凝固,因而容易造成血凝塊阻塞血管,引起心肌梗塞。

第二大殺手:焦油

這種啡黃色的黏性物質,當中包含不少致癌物質如硫化氫、二氧化硫、一氧化碳等。

焦油對身體的損害在於:阻塞及刺激氣管及肺部,引起咳嗽;玷汙肺部組織,令其失去彈性,直接影響肺部功能;當中的多種致癌物質,可導致口腔癌、喉癌、肺癌等;令吸煙者之手指及牙齒變黃。

第三大殺手:一氧化碳

這種無色無味的有毒氣體,大量產生於汽車廢氣和炭火之中。

一氧化碳令身體出現缺氧現象:在身體內,一氧化碳與血紅素的結合力是氧氣的200倍。所以當一氧化碳進入人體後,會優先和血紅素結合,血液中的一氧化碳血紅素濃度增加,血液攜氧能力將相對減少,因而形成缺氧現象。

除了以上的三大殺手外,煙草中還含有其他有害物質多不勝數,如苯並芘、亞硝胺、自由基等都是對人體有害的物質。

人類在認識吸煙有害的同時,也意識到了“二手煙”的害處,這證明人類已經將煙害的研究對象從吸煙者擴展到“被動吸煙者”(指處於“二手煙”的環境當中的非吸煙者),這是人類科學技術的進步,更是人類文明的進步。

“二手煙”(Second-hand Smoke),也叫“環境煙草煙霧”(Environmental Tobacco Smoke,縮稱 ETS),它是來自香煙、煙鬥或雪茄燃燒時所產生、以及吸煙者在吸煙時呼出的一種混合煙霧。“二手煙”主要來自“支流煙”(即煙草燃燒時直接釋放出的煙氣,約占所有香煙煙霧的85%,而由吸煙者吸啜香煙時吸入肺部後再呼出的煙氣,稱為“主流煙”,占所有香煙煙霧的15%),“支流煙”的成分也包括吸煙者呼出來的煙霧和通過煙紙滲透出來的煙草物質,以及二手煙霧中的粒子與周圍空氣結合而形成的其他化合物。

“二手煙”煙霧含有4000多種的化學粒子和氣體,包括了焦油、尼古丁、苯並芘等粒子,以及有毒氣體(如一氧化碳、亞摩尼亞、甲醛、丙烯醛等),其中一些有毒氣體的濃度甚至比吸煙者吸入的主流煙更高。“二手煙”物質已被美國環境保護總局界定為引致肺癌的原因之一,並被列為甲級致癌物。英國醫學協會的一項調查顯示,英國每年至少有1000人因吸入“二手煙”而致死。

“二手煙”對人體的影響主要包括:眼睛受刺激、頭痛、咳嗽、喉部疼痛、眩暈和惡心等,它可以導致成年哮喘病患者的肺功能明顯下降,而兒童的初發哮喘病亦可由家中的“二手煙”引致的,它對嬰孩和兒童的影響最為嚴重。

研究還表明,長期接觸“二手煙”的人,患上與吸煙有關疾病的風險,比吸煙者還要高。即使一個人暴露在“二手煙”的環境下短短30分鍾,亦足以量度出其心髒的血液流量因而減低。

盡管如此,人類對煙草的認識還遠遠不夠,分析煙草及其燃燒時產生的每一種化學物質對人的神經和大腦究竟會發生什麼樣的影響,會有什麼樣的效果,都是人類在今後相當長時期要研究的內容。但不管怎樣,人類自從認識到“吸煙有害健康”,認識到“二手煙”的害處之後,包裹在煙草外麵神秘的麵紗便被一層一層地揭開來,人類的反煙運動也得到了強有力的支持,一場製煙、吸煙與反售煙、反吸煙的戰爭正在全球範圍內如火如荼地開展起來。

〖案例〗美麗的殺手

如圖1-6,是一則戒煙平麵廣告,雖然悉數羅列了香煙中所含4000多種對人體有害的物質,但廣告卻做得如此巧妙,如此“美麗”,無論是對女性煙民還是對男性煙民都將有很大的震懾作用。

該廣告畫麵與文案配合得很好,這是畫麵旁白所配的文案:

“擔心黑眼圈?不健康的膚色?憔悴的麵容?在塗上一大堆化妝品後,你肯定會更擔心。”

“當你的皮膚暴露在4009種毒素前時,黃瓜潤膚膏是無濟於事的。黃瓜確實含有一些有益的成分,但是麵對鉛、氨、砷及其他3997種毒素,它毫無抵抗能力。嗨,隻是一條黃瓜,而你期望從裏麵得到的太多太多。”

“臨床證明,毒質使您的皮膚變得更‘美麗’,在清潔、去死皮、恢複彈性和水分以後,再加上點毒素怎麼樣?”

……

——第二關:取締香煙廣告

反煙運動占盡天時地利,全球性的反煙運動已一發而不可收。自1971年美國在電視上首禁香煙廣告以來,各國煙草廣告麵臨著越來越現實的挑戰。這包括再次提出的對香煙戶外廣告和香煙“隱性廣告”的抗議,還有對香煙包裝盒上弱化警告語現象的抗議。

新加坡國會於2002年10月31日通過了吸煙廣告管製與煙草銷售修正法案。新的煙草法規定,執法部門查獲18歲以下的少年吸煙後,可令其父母或監護人與吸煙少年一起接受戒煙輔導;對吸煙少年的最高罰款從目前的初犯50新元(1新元約合0.56美元)、再犯100新元,一律提高到300新元;嚴禁在市麵上出售每包少於20支的小包裝香煙;進口和本地生產的香煙都必須貼有詳細標明焦油、尼古丁和其他成分含量的標簽;煙草進口商和批發商今後必須與煙草零售商一樣申請煙草營業執照;擴大衛生科學局人員調查非法吸煙案件的權限;允許執法部門通過掛號信或其他方式向違例者下達出庭通告。國會議員在審議法案中還提出了不少加強管製18歲以下少年吸煙的建議。這些建議包括成立反吸煙行動組織,為青少年提供免費戒煙治療或戒煙津貼,加強學校的反煙教育和擴大禁煙範圍等。

2002年12月,歐盟各國部長就範圍廣泛的煙草廣告禁令達成一致,通過了從2005年7月1日起禁止歐盟報刊刊登煙草廣告的決定。該決定也適用於廣播、電視以及國際互聯網。

作為西方文明世界傳播煙草吸食習俗鼻祖的西班牙,也於2003年1月13日通過了一項由全國衛生委員會製定的關於2003~2007年全國控製和預防煙草危害的計劃,並頒布了相關法令,禁止所有媒體對任何煙草產品直接或間接做廣告,同時禁止商家向未成年人出售煙草產品,以遏製青少年吸煙現象。

英國從2003年2月15日起禁止在一切報紙與雜誌上刊登香煙廣告,煙草商也不得張貼海報或利用大型戶外廣告促銷煙草產品。即使是向來以煙草商讚助為主的賽車與桌球兩項運動上,也隻給予了3年的緩衝時間以供主辦單位另謀財源,3年以後他們也將麵臨禁止替煙草商促銷的命運。

2003年,時值第16個世界無煙日(5月31日)到來之際,法國網球公開賽的組織者為了淨化羅蘭?加洛斯網球場上的空氣,首次禁止在那裏出售香煙,並取消了老牌煙草商菲利浦?莫裏斯公司的攤位。

中國很早就加入了這個反煙運動的行列。1979年7月23日,國務院發出吸煙有害健康應該戒煙的通知,成為世界上較早向全國提出戒煙的國家之一,之後,又借“世界無煙日”廣泛宣傳禁煙意義。1994年10月,我國代表在第九屆世界煙草與健康大會上宣告:中國政府通過立法禁止煙草製品的廣告和促銷活動,保護青年人,從孩子做起,防止和控製外國煙草推銷活動,並爭得了1997年第十屆世界煙草與健康大會的舉辦權。

我國的廣告法和煙草專賣法規定:“禁止利用廣播、電影、電視、報紙、期刊發布煙草廣告,禁止在各類等候室、影劇院、會議廳堂、體育比賽場館等公共場所設置煙草廣告。”

根據我國《廣告法》的規定,煙草廣告可以出現在以上媒體以外的地方,但要受到嚴格的控製和管理,主要有:

1. 煙草廣告中必須標明“吸煙有害健康”;

2. 煙草廣告中禁止使用下列文字、畫麵:

(1) 鼓勵、提倡、引誘人們吸煙的文字、語言或畫麵;

(2) 有吸煙形象的畫麵;

(3) 有兒童、少年形象的畫麵。

另外,對一些變相的煙草廣告也明令禁止:

1. 冠以煙草商標名稱的特約刊播欄(節)目、文藝演出和體育賽事預告等形式的廣告;

2. 前述形式的廣告,雖不冠以煙草商標名稱,但在畫麵、背景等處顯示煙草產品或其商標,或不含有煙草產品或其商標,但屬於煙草產品的創意廣告;

3. 在介紹煙草企業的廣告中,介紹煙草產品或其商標;

4. 關於煙草產品獲得各種榮譽稱號的祝賀廣告;

5. 煙草產品商標同時用於其他產品的,刊播其他產品廣告時,必須標明該產品的名稱,否則,視同煙草廣告。

我國各大城市還結合各自的特點,通過地方立法,限製煙草廣告的蔓延。

從2002年7月11日開始,湖南長沙市掀起了一場規模空前的戶外廣告清理整頓行動,城區繁華地帶幾萬平方米的戶外廣告牌紛紛倒地,其中,數量、麵積最大的當然是煙草廣告。

深圳市是全國惟一立法禁止香煙廣告的城市,也是第三個通過地方立法禁止吸煙的城市。截至2002年底,全市戶外顯性香煙廣告已全部拆除,共發放25萬份《深圳經濟特區控製吸煙條例》,各種各類禁煙標誌10萬個。為將深圳打造成為名副其實的“國際花園城市”,該市將攜獲得廣東省“無煙草廣告城市”稱號之殊榮,進一步瞄準全國“無煙草廣告城市”目標,爭取在3年內創造出1000個無吸煙單位,並使市民的吸煙率每年下降0.5%。

可以肯定,隨著世界反煙運動的日益高漲,各國對香煙廣告的限製必將越來越多,且越來越嚴厲。但畢竟不是全麵禁止,也就是說,隻要煙草這一行業尚在,煙草經營不被取締,或政府不判定“吸煙有罪”,隻要還有足夠多的煙民,隻要煙草的品牌力足夠大,那麼煙草產品的市場營銷及其相應的廣告宣傳就會依然存在。

〖案例〗沒有煙味的F1不會減速

1968年以來,煙草商一直在F1(世界一級方程式賽車)扮演著極其重要的角色,20世紀90年代中期,12支F1車隊的開支80%來自煙草公司的讚助,煙草商成了F1的衣食父母,對F1來說焦油和汽油同等重要。不過,世界賽車聯盟已經與歐盟達成協議,從2006年10月1日開始在F1比賽中全麵禁止煙草讚助和煙草廣告。

隨著F1“戒煙日”倒計時的鍾聲越來越近,F1各車隊早已在全球範圍內緊鑼密鼓地展開了一場尋找“奶娘”的運動。

對大車隊來說,尋找新的讚助商不是太大的問題。威廉姆斯車隊目前已經沒有煙草讚助商了,除了引擎供應商寶馬和燃油供應商加士德,他們還得到了美國惠普和德國安聯保險等大企業的讚助。不過寶馬對威廉姆斯賽車的底盤十分不滿,有消息說寶馬可能會放棄與威廉姆斯的合作。

麥克拉倫和威斯特(West),法拉利和萬寶路(Marlboro)的讚助合同都簽到了2006年。奔馳的母公司戴姆勒?克萊斯勒已經買下麥克拉倫40%的股份,有這個財大氣粗的汽車製造商支持,煙草商退出對車隊未來的預算影響不會太大。法拉利是F1開支最大的車隊,2002年總預算超過4億美元,其中3億美元來自讚助商。2002年與英國通訊業巨人沃達豐合作後,據說沃達豐對法拉利的讚助高達每年1億美元。萬寶路是法拉利的長期合作夥伴(如圖1-7),萬寶路的母公司菲利浦?莫裏斯最近更名為“高特利”(Altria),就是試圖改變以煙草為主業的形象,他們表示2006年後可能以旗下其他品牌的名義,比如麥斯威爾咖啡或者費城奶酪,繼續讚助法拉利。

F1目前的趨勢是汽車製造商紛紛加盟,大有以“汽油”取代“焦油”之勢,但汽車製造商似乎已不滿足於提供資金,他們想擁有自己的車隊,自己製造整部賽車。雷諾收購了貝納通,福特收購了美洲虎,豐田自己組建了車隊,廠商車隊既有技術又有錢,他們在F1的影響力必將越來越大。BAR車隊的母公司是英美煙草公司,他們是F1與煙草關係最密切的車隊。英美煙草公司已經宣布將在歐盟禁煙法案生效後退出F1,據說目前的引擎供應商本田公司和想成立自己車隊的寶馬公司都有意收購BAR車隊。

日子稍微難過一點的是三支私人車隊:索伯、米納爾迪和喬丹。索伯車隊因為近兩年戰績出色,得到了紅牛公司和馬來西亞石油集團的讚助,目前在資金方麵沒有什麼問題。米納爾迪和喬丹車隊幾乎連2003年的比賽都沒有錢參加,好在F1大老板埃克萊斯通額外發給他們2000萬美元的電視轉播分成,車隊又簽下了能帶來讚助商的“付費車手”,他們2003年的難關算是過去了。從長遠來看,這種私人小車隊恐怕很難逃脫破產或被收購的命運,但這似乎與煙草商讚不讚助F1關係不大。

——第三關:麵臨煙民指控

自1964年美國發表第一份“吸煙有害健康”的報告以來,美國公民、醫學界和反吸煙組織以及各級政府與煙草公司的訴訟官司就接連不斷,而且越來越猛烈。

最引人注目的是,2003年3月18日,美國聯邦司法部在美伊戰爭之前,正當世界各地反戰運動高漲之時,對美國五大煙草公司提出起訴。訴訟要求聯邦法院對菲利浦?莫裏斯、RJ雷諾茲、羅瑞拉德、布朗?威廉姆森和利蓋特等五大煙草公司處以高達2890億美元的罰款,以懲罰他們近半個世紀以來一直用“欺騙性的”和“危險的”手法蒙騙消費者,特別是引誘未成年人吸煙,從而獲得非法的巨額利潤。

這是聯邦司法部第一次明確提出對煙草公司的罰款數額。其依據是自1954年以來,這些公司就相互勾結,向3000萬不到18歲的青少年推銷香煙,並使他們一輩子離不開香煙。其非法所得的利潤就是2890億美元。

這項訴訟顯然對美國人民是有好處的,但這項訴訟對美國的煙草工業的打擊也是很大的,因為在1988年與46個地方州政府的訴訟和解中,煙草公司已經承諾賠償2060億美元,如果再罰它們2890億美元,美國的煙草工業可能就要破產。多年來,美國的香煙年產量一直保持在7000億支左右。隨著美國國內“禁煙活動”的開展,其國內的消費量已經由6000億支減少到了5000億支,好在其香煙出口卻從600億支增加到了2000億支。因此美國的煙草公司還能維持可觀的利潤。現在這一巨額罰款將使煙草公司的利潤化為烏有。要是煙草公司想把這些損失轉嫁到消費者身上,每包香煙的價格至少要再提高50美分。如果這樣做,這些煙草公司能否生存下去,也還是個疑問。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於雙方立場差距不小,庭外和解的可能性不大,最終可能會對簿公堂。這項訴訟將在2004年9月正式開庭。在近一年半的時間裏,控辯雙方都會找出各種材料支持自己的觀點,誰能勝訴還很難說。但在美國經濟複蘇無力,伊拉克戰爭對美國經濟影響巨大的情況下,這一訴訟對美國的煙草工業,乃至整個美國經濟有何衝擊,倒是值得關注的。

距聯邦司法部對美國五大煙草公司提出起訴之日還不到一周,美國伊利諾斯州法院作出裁決,由於在廣告中將焦油含量低的香煙說成對消費者健康是無害的,美國菲利浦?莫裏斯(Philip Morris USA)被認定犯下了欺詐罪,並被罰款101億美元。

“福無雙至,禍不單行。”幾乎與此同時,美國洛杉磯一家高級法院的陪審團裁定,菲利浦?莫裏斯公司欺詐、玩忽職守和生產劣質產品等6項罪名成立,必須向煙民理查德?波伊肯賠償30億美元。這是美國煙草工業史上最大的一起個體賠償案。

據《新浪財經》報道,在2003年4月4日的盤前交易中,煙草巨頭菲利浦?莫裏斯股價下跌了1.51美元。這是因為,伊利諾伊州參議院執行委員會通過投票表決,拒絕了此前提議的讓菲利浦?莫裏斯公司減少因“清淡型”香煙宣傳欺詐案而被裁定應準備的120億美元賠償保證金的議案。

如果菲利浦?莫裏斯公司以上兩項起訴敗訴,該公司都將無力拿出這筆巨額資金,因為這筆超過100億美元的資金大約相當於該公司2002年的全部利潤所得。

有最新消息稱,菲利浦?莫裏斯等五大煙草公司的主管已就美國聯邦司法部提出的起訴與美國40個州的總檢察長達成一項“和解”協議。根據此項協議,美國五大煙草公司在今後25年裏要拿出3685億美元(包括此前承諾的賠償),作為對美國和亞太國家煙民因吸煙導致各種疾病的賠償。25年後,每年還要追加150億美元。由於該項協議所涉及的賠償金額空前龐大,因此被稱之為“曆史性的協議”。

〖案例〗煙草巨子“金蟬脫殼”

2003年1月27日,美國食品與煙草供應商菲利浦?莫裏斯(Philip Morris USA)正式將公司名稱更改為“高特利”(Altria),更名後的公司——高特利——股票的代碼仍為MO。

菲利浦?莫裏斯公司是一家大型的全球控股公司,該公司從20世紀50年代末便開始實行多元化經營,現在該公司不僅是世界上最大的煙草公司,也是世界上最大的包裝食品公司,世界第二大啤酒生產企業。

菲利浦?莫裏斯公司的產品線主要有五條:

煙草:目前仍是公司的主業,公司利潤的主要來源,但所占比率正在逐步縮小。

食品:目前公司超過一半以上的銷售額來自於食品。卡夫通用食品公司(Kraft Foods Inc)是公司食品業務的主要承擔者,主要產品有大米、咖啡、奶酪、調料、冷凍食品、肉類產品等。

啤酒:主要由米勒啤酒公司承擔經營,旗下產品有Miller Lite、Miller High Life、Meister Brau和Milwaukee’s Best等。

金融服務:主要業務是為公司分支企業的客戶和供貨商提供資本融通。

房地產:在加利福尼亞和科羅拉多等州從事房地產的規劃開發和銷售活動。

在公司更名新聞發布會上,菲利浦?莫裏斯表示,“更改公司名字將使公司結構更為明晰”。 菲利浦?莫裏斯曾於2002年11月份表示將公司名稱更改。公司更名消息一出,股票下跌65美分,至38.90美元,跌幅達1.67%。

該公司表示,希望更改公司名的行動,將幫助該公司從煙草商的形象轉變為涉及範圍更為廣泛的全球品牌。該公司旗下知名品牌有Oscar Mayer、Oreo、Kraft等。

高特利公司旗下的煙草公司是菲利浦?莫裏斯美國公司(Philip Morris USA)與菲利浦?莫裏斯國際公司(Philip Morris International),他們生產的知名香煙品牌有萬寶路(Marlboro)、細長型弗吉尼亞(Virginia Slims)和百樂門(Parliament)等。該公司旗下還擁有菲利浦?莫裏斯財團(Philip Morris Capital Corp)。此外,該公司還是酒類釀造商SAB Miller上市公司的最大股東。

在一份給員工的信件中,高特利執行長官路易斯?卡米勒利(Louis Camilleri)表示,更改公司名稱是公司發展史上的一件具有裏程碑式意義的大事。

卡米勒利表示,“更改公司名稱,既不意味著終結,也不意味著開始。更名是衡量我們公司已經進步到什麼地方的標誌,並使我們能預期公司將有多大的發展前途。”

更名後的公司計劃用一個長達8周的宣傳攻勢來宣傳自己。根據公司長期的廣告合作夥伴Leo Burnett USA公司設計的廣告圖案,該公司將用流水、一棵大樹、一座橋以及許多柱狀物體作為隱喻,以訴求公司的新形象。

卡米勒利表示,“當一家公司更名的時候通常會受到指責。但是我相信,我們在正確的時間,做了一件正確的事情。”

但不知,更名後的“高特利”公司(Altria Group Inc)將如何麵對美國公民、醫學界和反吸煙組織以及各級政府的起訴,該不會一更名就來個“金蟬脫殼”,將旗下的香煙生產企業——菲利浦?莫裏斯(Philip Morris USA)申請破產保護吧,果真如此,那他們的官司不是白打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