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候差委,稱為候補道。

〔6〕 秋瑾(1879?—1907) 字璿卿,號競雄,別署鑒湖女俠,浙江紹興

人。一九○四年赴日本留學,積極參加留日學生的革命活動,先後加入光複會、同盟會。一

九○六年春回國。一九○七年在紹興主持大通師範學堂,組織光複軍,和徐錫麟分頭準備在

安徽、浙江兩省起義。徐錫麟起義失敗後,秋瑾亦被清政府逮捕,同年七月十五日(清光緒

三十三年六月初六)在紹興軒亭口就義。

〔7〕 日本浪人 指日本幕府時代失去祿位、四處流浪的武士。江戶時代(1603

—1867),隨著幕府體製的瓦解,一時浪人激增。他們無固定職業,常受雇於人,從事

各種好勇鬥狠的活動,日本帝國主義向外侵略時,就常以浪人為先鋒。

〔8〕 範愛農(1883—1912) 名肇基,字斯年,號愛農,浙江紹興人。一

九一二年七月十日與紹興《民興日報》友人遊湖時淹死。

〔9〕 橫濱 日本本州島中南部港口城市,神奈川縣首府。在東京灣西岸。

〔10〕 子英 姓陳名捌(1882—1950),浙江紹興人。

〔11〕 陳伯平(1885—1907) 名淵,自號“光複子”,浙江紹興人。他

是大通師範學堂的學生,曾兩次赴日本學警務和製造炸彈。一九○七年六月與馬宗漢同赴安

徽參加徐錫麟的起義活動;起事時在軍械局的戰鬥中陣亡。

〔12〕 馬宗漢(1884—1907) 字子畦,浙江餘姚人。一九○五年去日本

留學,次年回國;一九○七年六月赴安徽參加徐錫麟的起義活動;起事中據守軍械局,彈盡

被捕,備受酷刑後於八月二十四日就義。

〔13〕 神戶 日本本州島西南部港口城市,兵庫縣首府。在大阪灣西北岸。

〔14〕 武昌起義 即辛亥革命。一九一一年十月十日在武昌由同盟會等領導的推翻

清王朝的武裝起義。

〔15〕 紹興光複 據《中國革命記》第三冊(一九一一年上海自由社編印)記載:

辛亥九月十四日(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四日)“紹興府聞杭州為民軍占領,即日宣布光複”。

〔16〕 王金發(1882—1915) 名逸,字季高,浙江嵊縣人。原為浙東洪

門會黨平陽黨的首領,後由光複會創始人陶成章介紹加入該會。一九一一年十一月十日,他

率領光複軍進入紹興,十一日成立紹興軍政分府,自任都督。“二次革命”失敗後,在一九

一五年七月十三日被袁世凱的走狗、浙江督軍朱瑞殺害於杭州。

〔17〕 都督 官名。辛亥革命時為地方最高軍政長官。以後改稱督軍。

〔18〕 指《越鐸日報》,一九一二年一月三日在紹興創刊,一九一二年八月一日被

搗毀。作者是該報發起人之一,並曾為撰寫《〈越鐸〉出世辭》(收入《集外集拾遺補編》

)。

〔19〕 德清 孫德卿(1868—1932),浙江紹興人。當時的一個開明紳士

,曾參加反清革命運動。

〔20〕 綠林大學 西漢末年王匡,王鳳等率領農民在綠林山(今湖北當陽縣東北)

起義,號“綠林兵”;“綠林”的名稱即起源於此,後來用以泛指聚集山林反抗官府或搶劫

財物的人們。王金發曾領導浙東洪門會黨平陽黨,號稱萬人,故作者在這裏戲稱他是“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