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忽然記起一件事:兩三年前,我在北京大學的教員預備室裏,看見進來了一個並不熟

識的青年〔3〕,默默地給我一包書,便出去了,打開看時,是一本《淺草》〔4〕。就在

這默默中,使我懂得了許多話。阿,這贈品是多麼豐饒嗬!可惜那《淺草》不再出版了,似

乎隻成了《沉鍾》〔5〕的前身。那《沉鍾》就在這風沙肮洞中,深深地在人海的底裏寂寞

地鳴動。

野薊經了幾乎致命的摧折,還要開一朵小花,我記得托爾斯泰〔6〕曾受了很大的感動

,因此寫出一篇小說來。但是,草木在旱幹的沙漠中間,拚命伸長他的根,吸取深地中的水

泉,來造成碧綠的林莽,自然是為了自己的“生”的,然而使疲勞枯渴的旅人,一見就怡然

覺得遇到了暫時息肩之所,這是如何的可以感激,而且可以悲哀的事!?

《沉鍾》的《無題》〔7〕——代啟事——說:“有人說:我們的社會是一片沙漠。—

—如果當真是一片沙漠,這雖然荒漠一點也還靜肅;雖然寂寞一點也還會使你感覺蒼茫。何

至於像這樣的混沌,這樣的陰沉,而且這樣的離奇變幻!”

是的,青年的魂靈屹立在我眼前,他們已經粗暴了,或者將要粗暴了,然而我愛這些流

血和隱痛的魂靈,因為他使我覺得是在人間,是在人間活著。

在編校中夕陽居然西下,燈火給我接續的光。各樣的青春在眼前一一馳去了,身外但有

昏黃環繞。我疲勞著,捏著紙煙,在無名的思想中靜靜地合了眼睛,看見很長的夢。忽而驚

覺,身外也還是環繞著昏黃;煙篆〔8〕在不動的空氣中上升,如幾片小小夏雲,徐徐幻出

難以指名的形象。

一九二六年四月十日。

A   A

〔1〕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六年四月十九日《語絲》周刊第七十五期。

作者在《〈野草〉英文譯本序》中說:“奉天派和直隸派軍閥戰爭的時候,作《一覺》

”。

〔2〕 一九二六年四月,馮玉祥的國民軍和奉係軍閥張作霖、李景林所部作戰期間,

國民軍駐守北京,奉軍飛機曾多次飛臨轟炸。

〔3〕 指馮至,河北涿縣人,詩人。當時是北京大學國文係學生。

《魯迅日記》一九二五年四月三日載:“午後往北大講。淺草社員贈《淺草》一卷之四

期一本。”

〔4〕 《淺草》 文藝季刊,淺草社編。一九二三年三月創刊,在上海印刷出版。共

出四期,一九二五年二月停刊。主要作者有林如稷、馮至、陳煒謨、陳翔鶴等。

〔5〕 《沉鍾》 文藝刊物,沉鍾社編。一九二五年十月十日在北京創刊。初為周刊

,出十期。一九二六年八月改為半月刊,次年一月出至第十二期休刊;一九三二年十月複刊

,一九三四年二月出至第三十四期停刊。主要作者除淺草社同人外尚有楊晦等。

〔6〕 托爾斯泰(N.H.ToOcoH,1828—1910) 俄國作家。著有長?∷怠墩秸牒推健貳ⅰ棟材取た心崮取貳ⅰ陡椿睢返取U飫鎪檔摹耙黃∷怠保鋼釁

∷怠豆蟆つ呂亍貳R凹唬磁]蚧ǎ湛疲荼局參铩T凇豆蟆つ呂亍沸蚯

即Γ髡咼櫳戳擻凶磐縝可Φ呐]蚧ǎ韻笳饜∷抵魅斯蟆つ呂亍?

〔7〕 《無題》 載於《沉鍾》周刊第十期(一九二五年十二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