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就這樣地草率麼?哈哈!

我的身體似乎比活的時候要重得多,所以壓著衣皺便格外的不舒服。但我想,不久就可

以習慣的;或者就要腐爛,不至於再有什麼大麻煩。此刻還不如靜靜地靜著想。

“您好?您死了麼?”

是一個頗為耳熟的聲音。睜眼看時,卻是勃古齋舊書鋪的跑外的小夥計。不見約有二十

多年了,倒還是那一副老樣子。我又看看六麵的壁,委實太毛糙,簡直毫沒有加過一點修刮

,鋸絨還是毛毿毿的。

“那不礙事,那不要緊。”他說,一麵打開暗藍色布的包裹來。“這是明板《公羊傳》

〔3〕,嘉靖黑口本〔4〕,給您送來了。

您留下他罷。這是……。”

“你!”我詫異地看定他的眼睛,說,“你莫非真正胡塗了?

你看我這模樣,還要看什麼明板?……”

“那可以看,那不礙事。”

我即刻閉上眼睛,因為對他很煩厭。停了一會,沒有聲息,他大約走了。但是似乎一個

馬蟻又在脖子上爬起來,終於爬到臉上,隻繞著眼眶轉圈子。

萬不料人的◥

一切都頹然倒地;——然而隻有一件外套,其中無物。無物之物已經脫走,得了勝利,

因為他這時成了戕害慈善家等類的罪人。

但他舉起了投槍。

他在無物之陣中大踏步走,再見一式的點頭,各種的旗幟,各樣的外套……。

但他舉起了投槍。

他終於在無物之陣中老衰,壽終。他終於不是戰士,但無物之物則是勝者。

在這樣的境地裏,誰也不聞戰叫:太平。

太平……。

但他舉起了投槍!

一九二五年十二月十四日。

〔1〕 本篇最初發表於一九二五年十二月二十一日《語絲》周刊第五十八期。

作者在《〈野草〉英文譯本序》裏說:“《這樣的戰士》,是有感於文人學士們幫助軍

閥而作。”

〔2〕 毛瑟槍 指德國機械師毛瑟弟兄在十九世紀七十年代設計製造的一種單發步槍

,是當時比較先進的武器。綠營兵,一作綠旗兵。

清朝兵製:除正黃、正白、正紅、正藍、鑲黃、鑲白、鑲紅、鑲藍等“八旗兵”(以滿

族人為主)外,又另募漢人編成軍隊,旗幟采用綠色,叫做綠旗兵。清代中葉以後,綠營兵

漸趨衰敗,終被裁廢。盒子炮,即駁殼槍,手槍的一種,外有特製的木盒,故名。

〔3〕 東方文明 五四運動前後,帝國主義者和封建複古主義者鼓吹的反動口號之一

,目的在於維護我國的封建道德和封建文化,反對近代科學文明和民主改革。

〔4〕 護心鏡 古代戰衣胸`前部位鑲嵌的金屬圓片,用以保護胸膛。

聰明人和傻子和奴才〔1〕奴才總不過是尋人訴苦。隻要這樣,也隻能這樣。有一日,

他遇到一個聰明人。

“先生!”他悲哀地說,眼淚聯成一線,就從眼角上直流下來。“你知道的。我所過的

簡直不是人的生活。吃的是一天未必有一餐,這一餐又不過是高粱皮,連豬狗都不要吃的,

尚且隻有一小碗……。”

“這實在令人同情。”聰明人也慘然說。

“可不是麼!”他高興了。“可是做工是晝夜無休息的:清早擔水晚燒飯,上午跑街夜

磨麵,晴洗衣裳雨張傘,冬燒汽爐夏打扇。半夜要煨銀耳,侍候主人要錢;頭錢〔2〕從來

沒分,有時還挨皮鞭……。”

“唉唉……。”聰明人歎息著,眼圈有些發紅,似乎要下淚。

“先生!我這樣是敷衍不下去的。我總得另外想法子。可是什麼法子呢?……”

“我想,你總會好起來……。”

“是麼?但願如此。可是我對先生訴了冤苦,又得你的同情和慰安,已經舒坦得不少了

。可見天理沒有滅絕……。”

但是,不幾日,他又不平起來了,仍然尋人去訴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