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6】 後蜀覆滅(三)(2 / 2)

王昭遠聞得關前失利、趙崇濤陣亡,嚇得連忙卸下盔甲,令部屬亦改穿民服,扛著胡床,逃向東川而去。

史延德進得州府衙來,聽說衙役說;王昭遠一個時辰前換了便裝,坐著胡床逃了,估計走的不遠。

史延德大怒道;“娘的!你跑!我看你能躲到你娘的褲檔下去?我就不信你兩個腳的跑得贏咱四個腳的。”說罷,即令馬隊統領張家祥帶領一百快馬隊,火速追趕,果然不出所料,在前麵逃跑的王遠昭不到兩個時辰就讓宋軍的馬隊追上了,看見後麵的馬隊追來,無路可逃,躲藏到民居,很快被搜索了出來,當了俘虜。

就這樣,北路戰線士兵也完了,元帥也俘虜了,將軍們也都死的死俘的俘了。

戰報送到開封,趙爍看了,高興之餘,歎息道;“主?無能,竟致全軍複沒。”下旨將戰死蜀兵就地埋葬祭奠,以免屍骨暴露郊野也。

且說那蜀太子孟玄位與李廷起、張惠安帶著歌姬美女出師劍閣,一路經州過府,那些地方官員哪敢怠慢?也都領著文武官員出郭列隊歡迎,接進府衙大排筵席接風,那裏還記得“救兵如救火”這個詞兒了?

去到廣漢是這樣款待、去到德州也是這樣款待、去到綿州還是這樣款待……

接著、一行人馬晃晃蕩蕩正往江油進發,走至半路,隻見大隊小隊的蜀軍官兵丟盔棄甲,蒼黃而來。聽說是太子領兵來守劍門關,便說道;“你們不要去了,劍門劍閣俱已盡被宋人奪去,我們正要退到東川,你們若要與宋兵交鋒可在這裏等候,不出一兩天他們就趕上來的了。”

太子聽說劍門劍閣俱已盡落宋人之手,宋兵就要追趕過來,登時嚇得臉如土色,他是自出娘胎從未見過這種場麵的,一見這些敗退下來的兵將,惶惶然似喪家之犬,慌慌張如漏網之魚,已是嚇得心驚膽戰,再聽得三兩天內宋軍就要殺到,那裏還敢在此逗留?掉頭就要跑回成都。還算是李廷起有點見識,就令張得功,李得祿兩位禁軍統領帶著大軍就地?營,堵截宋軍,他與張惠安點了三千宮庭衛隊,保著太子溜回成都去了。

見到太子元帥掉頭就走,剩下的人馬更是人心惶惶,先是三三兩兩,再就是成群結隊的開小差,往家裏溜。張得功、李得祿眼看掌控不住了,兩人一商量;三十六著,走為上著,於是,領著剩下的人馬,也退到綿州去了。過了兩天,宋軍四處搜索,找不到蜀軍的影子,隻見各處州縣糧草山積,隻恐大軍過後糧食被百姓掠去,因而不敢貿然進軍,盤留在各處清點糧食財物。

再說成都這邊蜀主孟昶見太子把軍隊丟了在路上,自個兒跑了回來,南麵戰線又是節節敗退,宋將劉光義從白帝乘勝北進,施州、開州、忠州、遂州等地的刺史守將等紛紛望風而降,知道大勢已去,回天乏術了,思量無計,隻得召集百官商議對策。文官們都隻是搖頭歎氣,無話可說,有幾個武官倒是嚷著要打。老將石奉君說;“要與宋軍列陣交鋒我們是無法抗衡的,依我之見,宋兵遠道而來,隻求速戰速決,難以持久。我方若集中兵力,據險堅守,拖延時間,他求戰不得自然退去。”

孟昶搖頭歎息道;“四十多年來,蜀中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我孟家父子以豐衣美食養兵十餘萬,原指望中原動蕩我則進取開封以統一華夏,誰知我軍一箭未發,宋軍已到成都矣……”

大司空,同平章事,當朝宰相李昊勸道;“主上不必傷感,自古有雲;謀事在人成事在天。想當年劉備以皇叔的身份,也是父子兩代,踞蜀數十載,手下猛將如雲,如關、張、趙、馬、黃,文臣亦有伏龍鳳雛相輔,到頭來也隻落得個;出師未捷身先死,長使英雄淚滿襟。此乃天命也,非人力所能左右者。如今縱觀我朝,文無安邦之臣,武無定國之將,豈足以與趙爍抗衡乎?依老臣之見,正應棄甲拋戈,封存府庫以請降,猶不失公侯爵位,子孫富貴也。”

孟昶道;“丞相所言,令孤茅塞頓開。”即時就令寫下降表,命通奏太常卿伊審徵送至宋軍統帥軍前。

這時,王全斌正在魏城,接受了伊審徵的降表,立即令田欽祚乘百裏加急,攜降表回朝廷報捷;一麵又遣康延澤為專使,馳赴成都宣喻皇命以安撫孟昶及百官,並昭告百姓。

這正是:大將西征取成都,旌旗映日倚雲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