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中國民眾對待婚姻家庭的態度前麵我們已經有詳細的講述,這裏隻是以婚姻論者和非婚姻論者兩類作一個綜合的歸類敘述。所以介紹婚姻論者的觀點,是因為可以和非婚姻論者(單身主義者)的觀點對照。
婚姻論者:
1、傳統婚姻論者。他們主張婚姻建立在相互之間的責任感的基礎上,夫妻從一而終,相敬如賓,舉案齊眉,家庭和美,子女有成,是傳統婚姻論者對理想婚姻的要求。這是一種傳統的,帶著男權思想因子婚姻觀。然而,傳統的男權的家庭觀念在現代社會依然有它的合理性,甚至這種家庭模式常常帶來特別令人豔羨的效果。產生這樣的家庭的條件是當事人受傳統文化影響極深,女方性格溫和忍讓。
2、理想主義婚姻論者。他們希望婚姻建立在夫妻間的愛情基礎上,愛使婚姻關係天長地久,家庭民主管理,男女共同承擔責任和義務,將家庭經營成愛的聖地。這種理想主義婚姻論者年輕人居多,對婚姻抱有浪漫幻想,試圖在婚內尋求幸福生活的天堂,從而將個人幸福與婚姻聯係起來。
3、婚姻維持論者。他們對婚姻不報任何幻想,認為婚姻並非個人尋求快感和幸福的場所,而隻是盡人子和人父的義務的場所,因而他們是盡義務的好丈夫、好妻子,但是他們對婚姻生活也不報什麼激情,隻是將婚姻維持著,對於他們來說婚姻是過一種常態生活的方式,是解決子嗣、住房、社會輿論、性發泄等實際問題的場所,所以他們會認真地將婚姻維持下去,而不會離婚。他們是婚姻的悲觀論者,不相信婚姻會給人帶來幸福。家庭對於他們等於寄居蟹選擇的一個海螺殼。
將來社會可能存在的婚姻形態:實質性的愛情婚姻;承受性的維持婚姻;主從型的傳統婚姻;一夫多妻的畸形婚姻(由於封建文化餘毒,婦女欠缺獨立意識,男性男權思想影響,部分婦女為了生活而忍受丈夫多妻或者自願為妾等等)。
非婚姻論者:即單身主義者,與上述婚姻論者的情況相一致,他們對非婚的看法也有多種觀點。
1、愛情至上主義者。受浪漫思想影響,追求理想的愛情和理想的愛人,不結婚是沒有找到理想的愛情和伴侶,他們憧憬幸福,渴望愛情,即使單身,對於他們來說愛和性也依然是統一的,希望性愛對象是自己真正所愛的對象,他們愛得真誠也愛得太苦。
2、性、愛分離論者。他們既有傳統的浪漫主義教育又有現代的性解放觀念,渴望靈肉一體,也可以接受無愛之性。
3、性愛至上主義者。他們對愛情不感興趣,或者愛情就是性欲的代名詞,性是他們男女交往中的唯一追求,他們任意選擇性愛對象,隨處征服女人,追逐的是性感,渴求的是快感,對待異性以數量論,他們以征服作為自己生活的慰藉,並因此形成習慣,如果失敗就感到彷徨、空虛、難以自拔。
4、禁欲主義者。他們對異性沒有興趣或者強迫自己沒有興趣,單身等於獨身,生活與性隔絕。
從上述分類我們可以看出,單身者的性取向並非如我們想象的那樣單一,在愛至上主義、性至上主義、性愛分離主義、禁欲主義等性取向中,真正選擇性至上主義的其實是少數,相比較於婚姻論者及其婚姻實質的不同形態,如果我們承認婚姻論者其實質的婚姻形態也是多樣的,而且在實質性的愛情婚姻、承受性的維持婚姻、主從型的傳統婚姻、一夫多妻的畸形婚姻等形態中也存在著多種非理想的婚姻形式,我們就會發現,單身者對婚姻的拒絕以及他們的性取向就不是完全不可理喻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