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欲主義對於統治者有利,它使民眾安貧樂道,甘於忍受艱苦生活的折磨而不致產生叛逆情緒,是以能成為封建文化主流。當主流文化強行普及於民眾的時候,破壞主流文化準則的其實恰恰是統治者自己,當大眾遵守者禁欲主義教條的時候,窮奢極欲的正是統治者本身,所以禁欲主義文化總是存在虛偽性,一些人禁欲是為了另外一些人縱欲,禁欲總是被某些人利用來當作縱欲的工具。人類曆史的真實是民眾陷落在禁欲主義中數千年不能自拔,而統治者卻以至高無上的地位縱情淫侈卻沒有人能夠過問。
人類社會初期,人們過一種節儉的生活是因為環境和生產力水平使然,而在當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如果一味強調節儉,就會導致市場需求不足,市場平衡被破壞,經濟上就會出現通貨緊縮,購買力下降,產品積壓過剩,大量工廠倒閉,嚴重的可能導致經濟危機。在物質條件不許可的時候,人類以節檢求生存;在物質條件許可情況下,人類應該充分地享受個人努力工作帶來的成果,充分地享受個人消費的權利。二戰後的歐美和日本,經濟發展迅速,物質供應充裕,為了擴大社會需求,政府出台鼓勵消費、促進公民享受生活的各項政策。此前,高消費隻限於少數特權階層,而戰後的高消費潮流則是全民眾的普及運動,享受生活的不再隻是個別的權貴者的特權,普通民眾也有享受生活的權利,隻各有方式不同,於是餐飲業、旅遊業、娛樂業在歐美及日本高速度地興起,激起了人們藏匿多年對於生活的欲望。
欲望並不可怕,它是人們改造世界、征服自然的激情的源頭,為了欲望的滿足,人們可以發揮非凡的創造力和想象力,現代社會就是建立在不斷地滿足人類的欲望的基礎上的,人類社會在什麼意義上才能說是在前進?一方麵說我們在進步,是世界最先進的,另一方麵又讓民眾生活的貧困和屈辱中,這能叫先進嗎?能叫進步嗎?隻有當人類社會越來越多地滿足人們的欲望,讓人們生活得越快越好的時候,才能說人類在進步。
單身者放棄婚姻束縛和家庭重負,因此而獲得較優裕的生活條件。這樣的思想潮流和生活方式完全可以為現代人所接受的,人們就此給這樣的單身者送一個稱呼為“單身貴族”。我們不能否認對人們對這樣因單身而“貴族”者的生活是羨慕的,事實上這樣的“貴族”比起封建社會的血緣貴族以及專製社會的政治貴族要來得光榮得多也道德得多。
無拘無束的自由生活,沒有拖累攪擾的休閑狀態,一切都可以毫無保留地貢獻給自己熱愛的工作、事業,一切都可以毫無保留貢獻給自己,他們的財富就是他們的無拖累,他們的高雅就在於他們的自由,這不能不說是一種“好的生活”。
傳統觀念將無子女單身者歸為個人享樂主義者,認為他們對於人類生存缺乏責任感,之所以這樣想,因為財富子孫傳承的思想在中國根深蒂固,中國人寧願吃苦節檢也財富傳子孫滿足自己的虛榮心。其實這種觀念不利於社會經濟發展——市場經濟以消費為前提,中國傳統思維崇尚節儉,重斂財而輕消費,社會消費能力一旦降低,產品供過於求,經濟發展速度可能下降。所以,單身者消費觀念符合現代市場經濟繁榮發展的需求。
另外,重視生活質量的消費包括所謂的個人享樂主義在今天時代完全可以理解,自己享受自己的勞動成果從自己對社會的貢獻中獲得回報有什麼不可以?
在這裏有必要提到那些將遺產捐贈給社會福利事業和公益事業的單身者,向世界展現他們的人格魅力,例如諾貝爾獎金的創始人瑞典化學家發明家阿爾弗雷德?諾貝爾,一個終身未婚的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