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顛覆(2 / 2)

秦月的手無意識地拂過聖經的封皮。讚美詩已經唱完了,大家開始公誦使徒信經,然後就坐,開始聽牧師講道。今天牧師講的是耶穌的受死、埋葬與複活。秦月對聖經並不陌生。當年她如饑似渴地了老頭推薦的所有書籍,其中就包括這本聖經。從創世紀到啟示錄,她讀了整整五遍。其中雖然不乏晦澀難懂的地方,比如舊約的利未記和新約中的啟示錄,更多的內容卻如同一場心靈的盛宴:有傳說,有曆史,有詩歌,有戲劇,有警句……體裁紛繁,內容豐富,風格各異。有很多的內容,她讀了一遍就能背下來,因為說得的確是太好了。比如,明天的憂慮自有明天當(torrow will worry about itself)。秦月覺得英漢兩種說法都值得背下來。她很喜歡聖經,卻沒將它當信仰看待。更多的是當做一本經典著作去欣賞。後來忙著考托福、準備出國,一心隻想著能讓老爸為自己驕傲,就把老頭和他講的那些,還有她自己後來又學的那些都拋到了腦後。直到父親突然去世,她才如夢初醒,覺得人生的一切真的像聖經中傳道書所說的那樣:虛空的虛空(vanity of vanities),一切都是虛空,一切都是捕風。如今,她心裏剩下的隻有對上帝帶走她父親的憤怒。

秦月一邊聽著牧師講道,一邊想著自己的心思。一個人如果恨另一個人,又怎麼可能聽進去他的話呢?所以,一場講道下來,秦月基本上是過耳不聞。聚會結束後,秦月拉著老媽去吃飯,飯後,又把她送上了車。這才趕場似的去赴helen的約。不管怎麼說,老媽今天還是很高興的,當然她以為自己的女兒離上帝更近了。切!搖了搖頭,秦月加快了腳步。跟helen約見的地點,是她的辦公室,離教堂不遠,都在市中心的這一畝三分地,步行就好。之所以大周末的還約了辦公室見,秦月是想認認門,還有就是helen就住在這附近,她也想趁機看看helen辦公室裏的一些資料,有沒有對她工作有幫助的東西。

helen的辦公室在一座大廈的頂樓,可以俯瞰到威廉所在的船廠,和臨海市的大片海域。秦月見了忍不住羨慕嫉妒恨。辦公的空間麵積雖然不大,但因為所有的房間都是打通的,所以顯得很寬敞。工作人員隻有helen和一個中國人。helen的身份有點類似中國的公務員,但荷蘭的公務員卻不一定是終身製的,他們的合同是真正意義上的合同。這些年有不少的荷蘭人都開始學漢語,而這些學了漢語的人多多少少都會從事跟中國有關的工作。其中大多數人做的都是與對華貿易相關的事情。荷蘭是名副其實的貿易之國(trading nation),從古至今,這一點就沒變過。很少有人知道創建證券市場的鼻祖就是荷蘭人。更少的人知道,著名的東印度公司並不是英國人組建的,而是荷蘭人。西方最先崛起的航海大國也是荷蘭,他們曾被稱為“海上的馬車夫”。貿易的天分,幾乎在每個荷蘭人的血液裏流淌著。

秦月聽著helen的介紹,心裏不是沒有震動的。這個國土麵積不大,人口並不眾多的國家,每年所貢獻的gdp,在全球的排位卻並不低。不僅如此,他們國家國民的幸福指數就沒出過世界排名的前五。helen算是秦月第二個麵對麵接觸過的荷蘭人(合資談判時候見過的那位是第一個),對她的開朗活潑印象印象深刻。大方能幹不假,可三十歲出頭的人卻仍可以笑得無憂無慮一派天真,就很難得了。也不知道,helen是個特例呢,還是很多荷蘭人都像她一樣?兩個人毫無芥蒂地聊了半天,helen又給了秦月一大堆資料,其中有一些是荷蘭海工行業的宣傳冊。她告訴秦月,他們這些辦事處經常會組織不同行業的展覽啊,商務來訪啊之類的。來的人大多是各行各業的企業家。因為荷蘭的海工業在世界處於領軍地位,所以商務部對此格外重視,每年都會阻止海工行業荷蘭企業來華。當然這些活動的發起人並不是政府,而是企業。政府這麼做隻是滿足企業的要求。兩個人聊得起勁,就商量著出去喝點兒東西,於是找了間不大的西餐廳邊喝邊聊。到了飯口,就又直接在這間餐廳裏吃了晚飯。惺惺相惜的兩個女人都因為可以來日方長在分手時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