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月再見到威廉的時候,是在公司給他租的公寓裏。雖然說好了是上門參加他們團契的複活節活動,但聚會的地方畢竟在私人公寓裏,秦月還是按照西方的規矩買了束花捧了過去。
秦月到的時候,客廳裏已經三三兩兩地散著不少人了,有國人有老外,年齡上也參差不齊。過來接待她的是威廉的妻子catherine,她接過了秦月給她的花,便自來熟地說她聽威廉提起過秦月,很高興她今天能過來,然後指著屋裏空著的那些椅子,讓她隨便坐。秦月找了個不起眼的地方坐下後,悄悄地打量著這間不少於五十平米的客廳。這間客廳的裝修跟中國家庭沒有太大的差別,也是有電視啊沙發啊什麼的。如果非要說不同的話,那就是它和廚房與餐廳都是開放式地連著的,中間沒有門,這樣一來屋子就顯得格外地大。
坐下來的人有的在輕聲交談,有的則低著頭安靜地讀聖經。秦月進門的時候發現威廉不在,四處掃了一眼,發現除了兩個洗手間之外,三個明顯是臥室的房門也都關著。威廉不可能請了客人自己卻不過來,所以他或者臨時出去了,馬上就會回來,或者在緊閉著的那些門其中的一扇裏麵。秦月看著雖然盡量輕手輕腳,但卻在廚房裏忙著擺放水果、點心、飲料的catherine,想起身過去幫忙。可看到大家都一副不動如山的樣子,就知道這已經是常態了,畢竟這是來做禮拜,而不是真的來做客,所以決定隨大流,也坐著沒動。秦月看了一眼時間,離約好的時間還剩五分鍾,擺著的座位基本上已經坐滿了人,加上秦月一共十來個。正在這時,威廉從秦月的身後過來了,顯然是從一個房間裏剛出來的,他手裏提了把吉他,一臉的嚴肅。
威廉坐下後,聚會就正式開始了。很顯然威廉是組織者,他點到誰,誰就會發言。他先叫了一個人來禱告。於是那位被點到名的老外,閉上眼睛開始用英語祈禱。這一切的經曆對秦月來說都是新鮮的。她並沒有跟著眾人閉上眼睛,而是饒有興趣地觀察著大家的表情和舉止。耳邊傳來的禱告者對耶穌複活的感恩。秦月聽了並沒有什麼特別的感動。說實話,那禱告聽起來還不如她當年聽老頭講的西方文化時來得震撼。
禱告結束後,是敬拜。威廉帶著大家一起唱了幾首讚美詩,秦月隻聽出來了《奇異恩典》。每首歌結束的時候,威廉都會禱告上一兩句,禱告的內容與他帶的讚美詩相互呼應,很切題。秦月不會這些詩歌,眼看著大家很投入地歌唱和禱告,覺得自己像個看熱鬧的路人。
敬拜結束後,是講道。講道的是另外一個老外。從進屋之後,所有的人說的都是英語。秦月聽著大段大段的英語,一時間竟覺得好像回到了大學的課堂。講道的人準備的很用心,邏輯清晰,段落明了,情感充沛,很有煽動性。可遺憾的是,秦月聽了也隻在理性上覺得對方講的還不錯,在感情上卻沒什麼共鳴。她覺得自己跟眼前所見所聞的一切隔著一層透明的膜,她無論怎麼努力都隻是個局外人。秦月決定以後不會再來了。
聚會終於結束了,大家都放鬆了下來,開始聊天。這個時候,威廉才過來跟秦月打招呼並把她介紹給了大家。既然已經決定了以後都不會再過來了,秦月就隻掛著笑臉應酬著,誰是誰的根本就沒往心裏去。她希望能趕緊出去請威廉兩口子吃頓好的,還了人情債,就可以輕鬆地撤了。可沒想到的是,catherine已經準備好了自助餐,說,今天是複活節,所以請大家在家裏吃頓飯。秦月暗暗地歎了口氣,這可怎麼辦啊?她得到什麼時候才能還了欠威廉的人情,不用再過來呀?沒辦法,現在要走的話太失禮,秦月還得繼續忍下去。
餐桌上擺著幾個托盤,裏麵分別裝著切成小塊插著牙簽的三明治,沙拉、烤翅、甜品布朗尼和水果拚盤。食物旁放著大瓶飲料和一次性杯子。還有可以自取的盤子、刀叉和餐巾紙。大家似乎已經習慣了這種吃法,自然地排起了隊,開始取餐具,夾東西吃。秦月從來都不會跟自己過不去。於是,她也跟著大家一起飽餐了一頓。吃完飯,秦月主動提出要幫女主人的忙收拾廚房,女主人連連擺手說不用,鍾點工馬上就到了,會清理好一切的。
不多時,人們開始陸陸續續地告別,秦月也起身跟威廉夫婦道謝,準備離開,卻意外地受到了他倆的邀請,讓她留下來好好聊聊,說,這是他們家的規矩,每個首次來參加聚會的朋友都會在聚會結束後被留下來深聊的。秦月聽了哭笑不得,可出於禮貌還是留了下來。
讓秦月鬆了口氣的是,威廉夫婦沒有再跟她談信仰的問題,而是真正意義上的閑談。聊天中,秦月得知,他們在臨海市已經住了兩年多了,這期間隻回了兩三趟美國,很想念家人,好在他們的家人馬上就要過來看他們了。
秦月出於禮貌詢問了對方的家人,可萬萬沒想到的是,這個問題卻捅了馬蜂窩。catherine直言不諱地承認她是個未婚媽媽,十六歲的時候就生了個女兒,後來才認識威廉並嫁給他的。而威廉也曾有過一段婚姻。他的前妻移情別戀,甩了他。
秦月一直都自詡有急智,可卻不知道這些話該怎麼往下接。這是她見威廉的第二麵,見catherine的第一麵,對方卻將這些不堪的往事向她這個幾乎算是完全陌生的人全盤托出。他們的坦誠驚呆了秦月,她自問如果自己是對方的話,絕對做不到這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