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拉姆斯的母親大他父親十七歲,兩人相處得並不融洽。老布拉姆斯是清寒的大提琴手,所以小布拉姆斯還是少年時就得到酒館之類的場所去接Case來貼補家用。他彈一手好鋼琴,喜歡看書,脾氣硬而固執。這一點大概從他的作品裡最能了解。當然啦,從今天看,布氏的作品大都是經典中的經典,時間已經證實它禁得起考驗,可是在當時,已經進入音樂的浪漫派時期,很多人開始搞起那時所謂的新音樂,更多的音響、更多的形式、更多的手法,反正要新的以前沒有的。布氏的作品就有些不合時宜。他愛古典愛舊東西,不搞突破也不想創新,而且年輕時寫的東西老了還再拿出來寫,還是不喜歡就放把火,(他燒掉好多東西,樂譜手稿、往來書信……)好聽地說是堅持傳統,難聽點,古板過時。
不過這頑固的人也頗具戲劇性。他愛上一個貌美有才氣的女鋼琴家,可是那是提拔他的恩人的老婆,所以布拉姆斯並沒有追求。後來女鋼琴家守寡,布拉姆斯照顧她和她的好多個孩子,可是仍然沒有追求,選擇獨身終老。女鋼琴家過世後,不到一年布拉姆斯也跟著走了。
偏執常讓他跟別人過不去,但他對他自己也是這樣。一封少數有留下來的信件裡,布拉姆斯寫給他的愛人:『我後悔在自己寫給妳的信中沒有提到「愛」這個字眼,妳曾教過我的,而且現在每天更是教我如何認知和驚奇於什麼是愛、依戀及自我克製。』真是自討苦吃到極點,受不了。如果可以真想讓他看看李安的『臥虎藏龍』,片中章子怡打著清脆的京腔對楊紫瓊飾演的俞秀蓮說:『愛就愛了唄。』
我不知道關於他一切的一切,布先生到底在堅持什麼?可是那樣的程度絕對可以視為怪人,孤僻到底了然後成為了不起的人。我想他的怪是在於他的『純度』吧,相關書籍裡寫著,布拉姆斯並不是不關心當時的新音樂運動,隻是覺得那與他『氣質不合』,不願將就也沒法將就。
但純的東西一定是壓過的。跟純水要蒸餾、精純的油要榨一樣。布拉姆斯熱情但是保守,浪漫但是嚴肅,這種矛盾壓出他的純度。他的自律自抑在音樂裡內化成結晶,喜悅又苦惱,激情又退卻,不斷地喊出心靈的獨白。他拉住自己可是同時又管不住自己。所以就算他的弦律激昂地往上爬,但總有一股張力向下墜。美,混合奇異的緊張感。
我中學的時候開始接觸布拉姆斯的作品。高中生拉不出味兒,老師們教一教使不上力,就算了,也不太在意,說:『等年紀再大些就會懂了。』等現在年紀大些了,老師又說:『等人生歷練再多些就能理解了。』那什麼時候才會懂?天曉得。而且我也搞不清楚自己是否真的想懂。能正確的演奏布拉姆斯是了不起的,大家會覺得你好有深度而尊敬你。可是布拉姆斯活得好辛苦,想必懂了也不會是喜悅的吧。這就是布拉姆斯式的難纏。很奇怪,像是耗費熱情去學一聲深長的嘆息,還不知學不學得來呢。阿耀很認真地練他的作品(他練什麼都認真),但會很直接地說:『我就是跟布拉姆斯不合。』性格差遠了,沒辦法。美是很美,但『進不去』。如果布氏的深沉內斂就等同老師們意指的人生歷練,那剛離開高中的小安就能演奏好又是怎麼回事?纖細敏[gǎn]是天性,但矛盾總不是天生。要知道布拉姆斯最喜歡的書是《聖經》,受的是嚴謹的德式教育。
為了樂曲解說(音樂會節目表上的文字說明),我和阿耀花了一個下午到圖書館查有關布拉姆斯的資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