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釜底抽薪(四)(2 / 2)

李勣這幾日雖是忙於完善作戰計劃,可對外頭的那些流言卻還是聽說過的,隻是不明白為何會鬧出如此大的風波罷了,這會兒聽得太宗如此甚至地問起,心知有異之下,自是不敢亂答,也就隻能是謹慎地實話實說了一番。

“嗯,朕知曉了,爾等既是議軍略,想必對統軍之人選也有涉及,朕倒是好奇得很,卿等打算由何人領軍出征啊?”

聽得李勣所言與陳子明所述基本吻合,太宗心下裏自是信了大半,不過麼,還是有些不甚放心,這便緊著又出言往下追問道。

“陛下明鑒,陳大人曾與微臣有言,稱願保薦微臣領軍出征,微臣也有此意,隻是相關計劃尚未完備,微臣等實不敢輕啟聖聽。”

李勣畢竟是久曆宦海之人,聽得太宗問到了統軍人選一事,立馬便聯想到了外頭的流言蜚語,心頭不由地便是一沉,隱約間已是明了此事斷不似表麵上那般簡單,十有八九是牽扯到了奪嫡之爭,自不免便暗自叫苦不迭,奈何事已至此,他卻是不敢胡亂言事,隻能是照實說了去。

“嗯,子明不願掛帥出征,莫非是不肯為朕分憂麼,嗯?”

太宗對再度東征一事雖是記掛不已,可要說到掛帥之人選麼,他其實尚未定奪下來,大體上也是在陳子明與李勣之間猶豫不定,於太宗心目中,陳子明用兵之高明似乎要比李勣更勝上一籌,隻是每回用兵大多行險,在這一點上,卻是不如李勣的沉穩,可不管怎麼說,兩者都屬良將之選,派誰去都大差不差,也正是因為此,太宗才會覺得外頭那些陳、李爭帥位的傳言有著相當之可信度,可眼下見陳子明居然根本就沒打算去爭這麼個帥印,太宗心下裏也自不免便起了些疑心,問出來的話麼,自也就顯得寒氣十足了的。

“陛下如此說法,實叫微臣惶恐,此非微臣不願往,實是懋功比微臣更合適些,無他,微臣並未到過遼東,於山川地理等皆不熟悉,雖敢言勝,然,所能取得之戰果必不如懋功,為社稷故,微臣實不敢爭也。”

一聽太宗這般問法,陳子明的臉上立馬便露出了惶恐之意,趕忙一躬身,誠惶誠恐地解釋了一番。

“嗯,這倒是實情,朕自信無疑焉,子明能事事思及社稷,真朕之忠臣良將也!”

聽得陳子明將理由一擺,太宗緊繃著的臉色當即便和緩了下來,伸手捋了捋胸前的長須,欣慰地嘉許了陳子明一句道。

“陛下聖明。”

陳子明先前的惶恐雖大半是假,可也當真不乏有著伴君如伴虎之感慨,待得見太宗釋然了去,這才算是安心了下來,也自不敢稍有耽擱,緊著便稱頌了一聲。

“罷了,朕已知卿等之心意,且就照著爾等預定之方略行了去便好,至於外頭那些風言風語,不聽也罷。”

太宗雖是了解到了所謂陳、李之爭的真相,可明顯不打算因此去懲處告刁狀的長孫無忌與李泰,也沒準備去處置率先動本的張行成,一句“不聽也罷”便堵死了陳子明反攻倒算之可能。

“陛下聖明,臣等自當竭力而為之。”

陳子明本來就沒打算在朝中掀起反攻之浪潮,但消能在太宗心中栽下根刺便成,哪怕讓長孫無忌暫時逍遙了去,將來太宗心中的刺越長越大的話,總有長孫無忌哭的時候,而今,這麼個目的既已達成,陳子明自是不願再有甚節外生枝之可能,這便緊著便表了回忠心,至於李勣麼,雖已意識到此番似乎被陳子明利用了一把,然則能將帥位撈到手中,他也自無甚可不滿意的,同樣也不願再多生事端,自然是緊著也表忠了一番了事。

“嗯,卿等皆朕之股肱也,但消能精誠團結,何愁高句麗不滅哉,朕還等著看二位卿家所擬之戰策,且就先都去忙好了。”

該了解的都已是了解過了,該安撫的也已是安撫過了,太宗自是不願再就此事多囉唕,嘉許了二人一番之後,便即下了逐客之令。

“陛下聖明,臣等告退。”

事已至此,不管各人心中到底作何感想,這當口上,都隻能是齊齊稱頌上一聲,緊著便退出了禦書房,各自忙乎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