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2章 釜底抽薪(四)(1 / 2)

“子明,遼東一事如今進展如何啊?”

保薦陳子明掛帥出征的折子一多,太宗可就有些坐不住了,再一聽聞陳子明與李勣正鬧著矛盾,憂心頓時便大起了,緊著便將陳子明召進了兩儀殿,略略寒暄了幾句之後,便即眉頭微皺地直奔了主題,臉色雖淡然,可卻隱約透著股不滿之意味。

“回陛下的話,調糧北上一事之章程已基本完成,如今正與懋功磋商進兵遼東之計劃,預計數日內當可達成初步之共識。”

太宗此問看似平常,可以陳子明之睿智,又怎會不知太宗真正想問的是甚,不過麼,他卻並不打算按著太宗的意思去答,而是一派恭謙狀地就事論事了一番。

“哦?朕怎地聽聞卿與懋功爭議頗多,可有此事麼?”

這幾日來,可是有不少人在太宗耳邊吹風,說是陳子明與李勣之間的爭執太烈,於朝廷秩序而論,實有大不利,若非如此,太宗也不會急著將陳子明召了來,毫無疑問,從這麼個角度來說,陳子明先前那麼番回答自是不能令太宗感到滿意,追問的聲音裏也自不免便多了幾分的寒意。

“陛下明鑒,微臣與懋功之間確是有些爭執,然,也就隻限於戰術安排上,並不涉其餘,此皆正常爭論耳,微臣實不知此事有何不對之處。”

太宗所言的聽聞無非便是長孫無忌一係官員們的惡意囉唕罷了,對此,陳子明自是心中有數得很,不過麼,卻故作不知,更不會去點破,而是作出了一副大惑不解狀地便解釋了一番。

“真是如此麼?這幾日外頭傳言多多,說是子明你正與懋功爭帥印,可是如此麼,嗯?”

饒是陳子明解釋得坦然無比,可太宗明顯並不甚相信,加之涉及到他最為關切的征高句麗一事,太宗自是不願在此事上有絲毫的差池,眉頭微皺間,便已是語帶不滿地追問了一句道。

“陛下,微臣實不知此等傳言從何而來,早在半個月前,微臣一接到陛下之詔令,便與懋功達成了共識,微臣隻管糧秣輜重之配備,而戰略戰術之安排當得由懋功去統籌,這幾日微臣之所以與懋功有所爭執,皆因在具體細節處有不同意見罷了,何至於到爭奪帥印之地步,此必是有小人在暗中興風作浪,是唯恐我朝綱不亂也,其心叵測,當誅!”

太宗這麼句問話一出,陳子明立馬便叫起了撞天屈,滿臉的激動之色,怎麼看都看不出絲毫的瑕疵。

“哦?唔……,趙如海!”

這一見陳子明神情如此激動,顯然不像是在說假話的樣子,太宗也自不免對早前長孫無忌所告的黑狀起了疑心,不過麼,倒是沒急著表態,但見其沉吟了片刻之後,這才一揚手,聲線陰沉地點了趙如海的名。

“奴婢在!”

趙如海就隨侍在側,這一聽太宗點了名,自是不敢稍有遷延,緊著便從旁閃了出來,恭謹地應了一聲。

“去,傳朕口諭,宣懋功即刻來見。”

眼瞅著事情已然不止是牽涉到陳子明與李勣這兩位重臣,太宗心中自不免便警醒了起來,哪怕明知此際召李勣前來對證,恐會傷到陳子明之心,卻也顧不得那麼許多了,緊著便下了道旨意。

“諾!”

太宗金口既開,趙如海自是不敢有絲毫的怠慢,緊著應了諾,急匆匆地便退出了禦書房,不多會,便又陪著一身整齊朝服的李勣從外頭行了進來。

“微臣叩見陛下。”

李勣這幾日與陳子明進行了多番思維碰撞,感觸頗多,靈感也自頗多,盡管知曉外頭風言風語不少,可他卻是根本不去理會,每日裏不是找陳子明辯論戰術安排,便是在兵部裏埋頭完善總體作戰計劃,今日自也不例外,本正想著就某一戰術安排跟陳子明計議一番,卻不曾想人還沒出兵部呢,就被太宗一道口諭召到了禦書房中,這才剛從屏風後頭轉了出來,入眼便見陳子明居然也在,不由地便是一愣,但卻顧不得去細想,緊著便搶上了前去,恭謹萬分地衝著太宗便是一個大禮參拜不迭。

“懋功不必多禮了,朕今日叫爾前來,隻有一問,爾這幾日與子明都爭了些甚,嗯?”

太宗明顯是關心則亂,於叫起之同時,也不等李勣謝恩,便已是急不可耐地發問了一句道。

“回陛下的話,微臣自七月中旬奉旨與陳大人合擬遼東軍略,一直分管作戰計劃之擬定,五日前,已有初稿,隻是尚未完備,故而與陳大人多次協商,以求得共識,此皆正常交換意見耳,實無爭執之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