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1章 釜底抽薪(三)(1 / 2)

“稟大人,兵部尚書李大人到了。”

巳時正牌,上班已是一個時辰過去了,可從一大早便開始忙碌的陳子明卻依舊在揮筆速書個不停,正自忙乎不已間,卻見一名隨員匆匆從屏風處轉了出來,幾個大步便搶到了文案前,一躬身,緊著出言稟報了一句道。

“嗯,請罷。”

聽得李勣已到,陳子明也沒再批折子,隨手將筆往筆架上一擱,順勢便起了身,麵色淡然地道了請。

“諾!”

陳子明既是有令,前來稟報的那名隨員自是不敢稍有耽擱,緊著應了一聲,匆匆便退了出去,不旋踵,便見一身整齊朝服的李勣已是大步行進了房中。

“下官見過陳大人。”

望著昂然立於文案後頭的陳子明,李勣心中當真感慨不已,要知道就在數年之前,他李勣的地位官階還遠在陳子明之上,可這才多久啊,四年時光而已,陳子明已是位居宰輔之列,而他自身卻還是在兵部尚書的位置上蹉跎著,這等反差未免太大了些,也正是因為此,但消有可能,李勣都不願跟陳子明湊在一起,可惜今日卻是避不開了,沒旁的,概因太宗的旨意已下,著陳子明領銜部署明春並、幽兩都督府之軍入遼事宜,身為副手,既是陳子明有召,李勣卻是不得不前來麵見了的。

“李大人客氣了,來,且請這邊坐下再說可好?”

陳子明很清楚李勣與自己有心結在,盡管雙方其實並無甚直接的衝突,可因著各自在軍中地位的起伏,以及軍功的獲取上,彼此間確實曾存在著矛盾,隻是從不曾激化過罷了,正因為此,陳子明自是不會在李勣麵前擺甚上官的架子,很是客氣地便將其讓到了一旁的會客處。

“謝大人賜座。”

李勣是個很謹慎之人,盡管心中對陳子明所取得的功業頗有嫉妒之心,卻斷然不可能在陳子明的麵前有絲毫的流露,也就隻是恭謹地謝了一聲,便即端坐了下來,自有隨侍在側的隨員們緊著奉上了新沏好的香茶。

“李大人,聖上已下了詔書,想來您已知其中之內情,某就不在此多肆囉唕了,今日請李大人來,便是要先議出個大體之框架,若能達成共識,則是社稷之幸也,還請李大人不吝賜教方好。”

謹慎之人往往也是敏感之輩,此一條,陳子明心中自是有數得很,故而,在言語間便很是注意用詞以及語氣,為的便是不去觸動李勣敏感的神經。

“陳大人客氣了,您請吩咐,下官聽著便是了。”

見得陳子明如此隨和,李勣緊繃著的心弦也自稍稍一鬆,然則他卻並不打算在此際胡亂表態,也就隻是簡單地客氣了一番了事。

“李大人言重了,陳某受陛下重托,與李大人共謀周全之道,豈敢言甚吩咐的,隻是有些淺見,還請李大人斧正則個,唔,這麼說罷,並、幽之軍分屬各州,彼此互不統屬,個中良莠有差,若統領不得力,卻恐軍心渙散,故,竊以為當得以重將統之,不知李大人以為然否?”

今日畢竟是議事之格局,陳子明自是不願就這麼客氣個沒完,幾句虛言之後,便即轉入了正題。

“陳大人所言甚是。”

自打貞觀六年滅了東突厥之後,李勣一直沒怎麼撈到仗打——貞觀十七年薛延陀犯邊之際,他好不容易才得以掛帥出征,可惜連敵人的影子都不曾看到,薛延陀的二十餘萬大軍便被陳子明打得個落花流水,至於後頭隨太宗出征高句麗麼,又是先勝後敗,也無甚值得炫耀的戰功可言,以致於軍中第一人的地位都被陳子明給搶了去,正因為此,李勣對明春的戰事其實是有著野望的,隻不過礙於臉麵,他卻是不好在陳子明麵前自薦罷了,這會兒一聽陳子明如此說法,似乎有著要親自上陣之意,心頓時便涼了大半截,可又不好說陳子明說得不對,也就隻能是強作鎮定地敷衍了一句道。

“李大人既是也這麼認為,那便好辦了,某遍觀朝中袞袞諸將,唯李大人可堪此重任,若再以薛萬徹、程名振為副,合並、幽、遼三地六萬大軍分路出擊,定可收複全遼,迫敵龜縮回鴨綠江東岸,一舉奠定將來滅高句麗全國之基礎。”

李勣掩飾得雖好,可以陳子明強悍的觀察力而論,卻是一眼便看出了其心中的失落,心中自是暗自好笑不已,不過麼,倒是沒再賣甚關子,淡然地一笑間,便已將一塊偌大的餡餅砸在了其頭上。

“下官,下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