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不退親(2 / 3)

“娘……沈家這門親,我們不能退。”邊靜玉趕緊說。

按說婚姻之事乃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沒有邊靜玉本人說話的份。然而,祖母和母親囿於內宅,雖是一心為邊靜玉好的,到底少了些政治眼光。因此,在婚約一事上,邊靜玉不得不自己拿些主意了。

魯氏愣了下,懷疑自己聽錯了,見邊靜玉臉上表情認真,她直接站了起來,不怎麼高興地說:“你這話是什麼意思?莫非你真看上沈家那位了?不對啊,你們何時見過麵?我這當娘的怎麼不知道?!”

祖母宋氏忙拉著魯氏重新坐下,道:“你先聽聽孩子怎麼說!”

“沈伯父為官清廉、做事謹慎、人品正直,這回遭此大劫,十有八-九是代人受過了。”邊靜玉語氣淡然地說,“他為人義氣,為官二十多年裏結下了善緣無數。如今聖上正在氣頭上,沈伯父的諸多好友不敢直接幫沈家說話,但他們肯定會在暗中看顧沈家一二,所以沈家不至於就此徹底落敗。娘放心,沈家的事牽連不到我們身上的。反倒是我們匆匆忙忙去退了親,落在旁人眼中,會有背信棄義之嫌。”

邊靜玉心裏清楚,母親雖一直對這門親事不滿,但那是因為她不願意讓自己的親兒子娶個不能生子的男媳婦回來,這份不滿是衝著執意結下這門親事的安平伯去的,她對於沈家倒是沒有什麼惡感。

魯氏隻是太看重邊靜玉了。丈夫不可靠,她能依靠的就唯有兒子了。

於是,邊靜玉在說服母親時就特意拿自己前途說事,道:“娘,兒子是讀書人,日後是要走科舉出仕的,一旦有了背信棄義的壞名聲,難免會叫人輕看一眼。所以,沈家這門親事,我們絕對不能退。”

“那……若是我們暗中給沈家一些銀子,幫他們疏通一下關係,然後暗示他們主動來退婚呢?”魯氏的腦子轉得很快,“對啊!就該讓他們主動來退婚!他們若是真的有心,就不該繼續帶累我兒了。”

見母親還是堅決要退婚,邊靜玉歎了一口氣,隻得說了實話,道:“娘,兒子不願意退婚。”

魯氏和宋氏都一臉吃驚地看著邊靜玉。魯氏直接問:“莫非你與沈家那位……”

邊靜玉哭笑不得地說:“娘,自我和沈二定親後,我何時與他私底下見過麵了?便是節禮,因著沈二的特殊情況,走的都是兩府公賬,我與他私下從未曾交換過什麼小物件。說句實話,我至今連他是高是矮是胖是瘦都不清楚。隻是,我既與他定親,如今他闔府遭難,我總不能就這樣丟下他不管了。”

魯氏的眼眶立時就紅了,道:“我兒就是心軟,千錯萬錯都是你父親的錯……”

滿府的人都知道,在兩個兒子中,安平伯雖不至於苛待邊靜玉,但明顯更重視前頭原配生下的嫡長子邊嘉玉。邊嘉玉每年的生辰之禮都辦得極為熱鬧,但到了邊靜玉生辰時,總是靜悄悄就過去了。

邊靜玉想了想,給了祖母一個眼神暗示。宋氏意會,立刻叫伺候的人全都退下去了,還叫心腹在門邊守著。邊靜玉這才壓低了聲音說:“我恐這次……沈伯父不是替一般人受過,而是替太子受過。”

宋氏心口猛跳。

邊靜玉緩緩說出了自己的猜測。

皇上自登基後,一年一小選,三年一大選,如今宮裏的娘娘不少,成年的皇子都有十一位了。這其中,太子排行第三,前頭兩位哥哥、底下幾位弟弟都對他的太子之位虎視眈眈。但就現在的局勢來說,太子之位還是穩的。這一次,也不知道是其他皇子於暗中謀劃陷害了太子,還是太子確實治下不嚴,總之太子門下有人打著太子的名義買官鬻爵。經查,此事證據確鑿。然而,皇上向來偏愛太子,連失察之罪這樣的罪名都舍不得安在太子的身上,於是就把沈侍郎推了出去,以便能草草了結此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