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鬼村(2 / 2)

再看吉首縣境內的苗族婦女頭帕較雜,與鳳凰縣相接的地區包花帕,與花垣縣相鄰的地區包黑帕。瀘溪,古丈和吉首東部地區的苗族婦女則包白色頭帕。帕上繡有四對青色花蝶,樸素美觀,獨具風韻。所謂\"頭上帕子四個角,四個角上繡飛蛾\",說的就是這種白巾白。

至於首飾,那就得看苗族婦女的首飾,其造型精美,種類繁多,以製作的原料就分為金飾、銀飾、銅飾、鋁飾。玉飾等等,而以銀飾最為普遍,佩戴的部分有銀帽、銀盆、鳳冠、蘇山耳環、項圈、手鐲、戒指、牙簽、扣絆等,而以手鐲和戒指必須常戴。

從造型上分,僅耳環一項,就有瓜子吊耳環、石榴耳環、梅花針耳環、圈圈耳環、龍頭耳環、梅花吊瓜子耳環、粑粑耳環、龍頭瓜子吊耳環等等還不盡其數。

解放後,有一些苗漢雜居地區,苗族服飾受漢族的影響比較大,一些青年已改著漢裝,不過這個青古村依然保持著土家苗族最原始的氣息。

趙高和黃蓉我們三個拿出手機就拍,他們也沒有主意到我們的到來。

“你們知道苗族男女的戀愛風俗嗎?那可有趣多了,我都在想我要是苗族的該多好。”

黃蓉一邊拍照一邊說道,我們沒有在走過去,坐在一個大青石板上聊天,剛好背過半喜酒的那家村民。

苗家男女難道跟我們不一樣的阿,我搖搖頭表示不知道,趙高也同樣是搖搖頭。

“那趁著歇息片段,我就給你們說說苗家男女的戀愛風俗,比我們QQ微信那聊來聊去的有趣多了。”

黃蓉笑得很甜,看得出她很愛苗族的文化,我也倒想聽聽苗家男女是怎麼戀愛,難道於眾人不同。

苗族土家族的嫁娶婚俗一般以歌為媒,境內土家族、苗族男女相戀,多以歌為媒,苗族更為普遍。

苗族青年男女通過趕場、趕秋、櫻桃會、挑蔥會等場合相識後,遂開始約會,而約會一般以草標為記。約會時即開始唱歌,先唱\"訪名問姓歌\",如同姓不再對歌,以兄妹相稱,如非同姓則以對歌了解情況,加深感情。

在多次約會對歌後,遂以歌相互贈物、如項圈、手鐲來表現情感已達高潮。女方也以歌詞暗示,雙方私訂終身後,男方請媒人到女家求婚。

\"桐子開花一口鍾,二人相戀莫漏風;

燕子銜泥緊閉口,蠶兒吐絲在心中\"。

\"郎是青藤爬過溝,妹是溝邊花石榴;

青藤纏樹纏到死,樹死藤幹兩不丟\"。

這就是他們苗家戀愛時唱的山歌,這隻是其中一點,要是用筆抄下來,那一個作業本都抄不完。

土家族婚俗也和我們不一樣,最重要的就是哭嫁,這是必須經過的過程。新姑娘出嫁前,都要哭嫁,少則三天三夜,?多則半把個月有餘。

屆時,村寨中相好姐妹都來陪哭、還要對哭,哭嫁內容那是十分豐富,有哭父母的、\"哭吃離娘飯\"、\"哭栽花\"、\"哭離閨門\"、\"罵媒人\"?等等,反正是離別、戀念、喜悅、激動之情都交織在一起。

哭嫁歌語言真切自然,情感直摯強烈,句式自由靈活,歌由情發,情隨歌起,淚隨歌湧,委婉動人,如下麵這一個小段\"嫂勸妹\"。

\"後園有棵離娘樹,

離爹離娘無其數;

後園有朵離娘花,

離了窮家到富家,\"

其中還有很多,再來看看這一段\"罵媒人\"的歌。

\"你做媒人想喝酒,

山上猴子哄得走。

好比我家饞嘴狗,

東家走了西家走\"。

再說說土家族、苗族婚俗的聘禮也是相當講究。

土家青年在結婚前一天,男方派花轎、樂隊等隊伍到女家迎親,女方早在門口擺大桌攔住門檻。男方至門口時,女方執事人以歌聲與男方執事人講攔門禮,一般為盤問姓名?為何而來?走旱路、水路?男方執事人答得清楚,女方方才移桌開門,請接親隊伍進屋。

男方若答不上即算輸,得拿出\"三茶\"、\"六禮\"也就是皆為紅包及報曉雞、梳頭油、蒙頭帕等禮品,請女方開門進屋。?苗族攔門禮與此大同小異,擺上桌子關上門,若男方答不上,則將紅包從門縫塞進去,求主人開門迎接,但男方全權代表'管親郎\"須先從方桌下鑽進去。

“完了嗎?繼續往下說,比如他們這裏有什麼節日之類的你都說說,還有我最想聽的就是湘西這邊關於巫術和蠱術和趕屍的話題。”

趙高好奇心又上來,我和他一樣也想聽聽關於巫蠱和術士趕屍的一些秘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