怡君明眸瀲灩生輝,唇角上揚,好心情不言而喻,“若解元不怪我唐突,自然樂得再次一飽眼福。”
“樂意之至。”程詢對她做個請的手勢,轉身向外走。
怡君和夏荷隨他來到葉先生住的東跨院,進到布置為書房的東耳房。
在這院中服侍的丫鬟行禮之後,奉上茶點,隨後與夏荷一樣,垂首侍立一旁。
楓林圖懸掛在北牆上。程詢走近一些,對怡君偏一偏頭,笑微微地靜待下文。
怡君走上前去,言明出自他手的兩幅畫的不同之處:“兩棵樹的樹幹上,共有五個字的刻痕;小河岸上,藤椅後方,有覓食的鳥兒;遠山上空,隱約可見翱翔的大鳥。這些,在新作中,都不見了蹤跡。”她一麵說,一麵以素手指明,末了側身看向他,“隻看出了這些,不知是否有遺漏之處。”
“沒有,說的對。”程詢沒掩飾意外之情,“隻是沒想到,你對這幅畫了如指掌。”
怡君笑一笑,轉頭望向那幅畫,輕聲道,“我隻是特別喜歡這幅畫,畫中的離殤、寂寥,對人心緒無益,卻真的讓我動容。在我感覺,做這幅畫的人,該是正值春秋鼎盛,卻走到了生涯盡頭,不應如此,但是從容接受。”停一停,語聲更輕,“絕妙的畫,與詩詞歌賦一樣,是有魂的。”
程詢負手凝視她片刻。
怡君察覺到了,並不忐忑,仍是望著畫,說著自己看到的、感受到的:“飄落的紅葉、波光粼粼的河流,該是能讓你記起或想見到一些歡悅之事。不然,不會出現這般的靈動、美麗。看起來心緒矛盾的一幅畫,其實正是人真情實感的寫照。”兩日過去,這幅畫並沒在她腦海中模糊,反倒更清晰,讓她加深了對作畫人的理解。
她了解他,原是這般輕易的事。
其實,他與她,都有著過人的優點,也都有著尋常人的小缺點。
他不知是出身還是年少時諸事過於順遂的緣故,不少時候,遇事確有跋扈霸道之嫌,隻是手段與出色的武官不同而已——都是一回事,人太自信了,便不自覺的自負了。
她呢,為人處世不走尋常路,眼界、心胸不輸男子,遇事最有主心骨,不到萬不得已,絕不肯讓別人插手。另外,心細如發,小事上卻愛犯迷糊,要麼讓人笑得捧腹,要麼氣得人暈頭轉向。
情路逆轉之前,他們並不全然是順風順水花好月圓的光景。吵過架的,還不是吵過一次兩次。
但那些帶來的,是對彼此更深的了解:知道自己的不足之處,了解對方不能踩的線都有哪些。
而且,便是吵架,每每到最後也會變成樂事——見對方明白了自己的意思,就不再揪著不放鬧脾氣,腦筋會轉到別的事情上,一來二去就跑題了,到末了,都要想一會兒才記起是為何事生了分歧,好一陣笑。
她說過,相知至此的人,就算經過多少次輪回,也隻得這一個。
他故意說,隻怕你迷迷糊糊的把我忘了,緣分要是斷了,連相識都難。
她笑說怎麼會,不會的。若人身死之後的傳言都屬實,那麼,我不要過忘川河,不走奈何橋,更不要喝孟婆湯——沒了心有靈犀的人,投生轉世有什麼好?魂魄就留在這一世,等不到你,遲早也能看到你。
類似的話,修衡也說過:“若可能,我會留在這一世,等您過得諸事遂心。別笑我癲狂,萬事皆有可能。”
恰如怡君所言,畫中飄零的紅葉、河流跳脫出來的靈動,是因他在畫著的時候,想到了一些趣事——與修衡相關。
離京後的那幾年,修衡一直命唐府最精良的人手遠遠跟隨,為的是能及時知曉他在何處,更保障他安穩無虞。住進落葉山莊後,修衡寫信給他:快搬走,那地方跟您八字不合。實際指的是那裏的水土跟他的身體相克,沒法兒保養,還少不得添新病。
他回信,說我不論在哪兒住,都不是長壽的人,活不過命裏第四輪。你這活成精的人,該知道。
修衡沒複信,過了大半年,跟皇帝討了兩個月的假,到落葉山莊找他,說您這可不成啊,哪兒有好好兒地咒自己短命的人?我可是給您卜過一卦,起碼得到古來稀的年紀。得,您咒就咒吧,橫豎是越咒越長壽。
那樣寡言清冷的孩子,滿臉擰巴地道出這樣一番話,著實把他笑得不輕,說你這是睜著眼跟我扯瞎話,真是出息了。
修衡笑了,說您要不就挪挪步,換個地兒,要不就留下我帶來的名醫,這名醫是薇瓏和孩子一口一個神醫叫了好幾年的。他倒是沒被神醫這名諱燒得生災難,定有些真本事。而且他比我還敬重您,您賞個臉,讓他時時照看著。
他說也行,但你知道,我有幾年心力交瘁,真落下病根兒了,別說神醫,活神仙都救不了。回頭神醫要是治不好我,你不準跟人發脾氣。
修衡蹙著眉,看了他好一會兒,說我跟薇瓏是有心疾,您呢,是有心結。眼下倒好,倆有心疾的都沒心沒肺了,您這心結還沒打開。沒天理。不怪總有人罵老天爺不開眼——可他們怎麼就不明白,老天爺根本就是個瞎子。
他被惹得哈哈大笑。
修衡住下之後,每日跟他對弈,或是跟他一起釣魚。
小河的水清可見底,悠然遊動的大小魚兒清晰可見,倒讓修衡這種最沉得住氣的人失去耐心:眼力太好,眼看著魚兒圍著魚餌打轉卻不上鉤,久了就會心急,喚護衛下水給他把魚撈上來。鬧騰得他也別想安心垂釣。
修衡啟程到山莊之前,薇瓏要他帶些樣子完整的紅葉回去,要鑲嵌在玻璃、琉璃槅扇中。
所謂樣子完整,是葉尖居中,不能向左右傾斜。別的就更不需說了,不可有半點瑕疵。
那時候,修衡寵妻兒已經是天下皆知,全然照著薇瓏的心意挑選楓葉。
落在地上的不行,修衡說不新鮮;護衛說上樹去摘,修衡也否了,說那叫落葉麼?
隨行的人沒法子,隻能跟著自家侯爺一片一片接住凋零的紅葉,細心篩選。
時間久了,一名護衛苦著臉跟修衡說:“侯爺,我得蹲地上閉著眼歇會兒。真不行了,這大半天都盯著紅彤彤的葉尖,眼暈,就要左中右不分了。”
有這種趣事墊底,他在畫楓林圖的時候,心境自然而然地受到了影響。
他送給南廖家的那幅圖,最初目的隻是練練手,看能否通過調色改變氛圍,刻痕、飛鳥之類的細節,嫌費時間,敷衍了過去。
這些,怡君全看到並揣摩到了。
他再度側頭凝視著她,溫柔的,久久的。
原來不管怎樣,你都能明白我。
程詢側轉身形,望向母親。
夫君來不及掩飾的驚懼、長子來不及收回的鋒芒不容忽視,程夫人身形搖了搖,“你們這是怎麼了?啊?”她有些踉蹌地走到程詢身邊,“阿詢,你告訴娘,別讓我胡思亂想,好麼?”
“娘,您先坐。”程詢扶著母親落座。
程夫人握住他的手,“告訴我。”略停一停,強調道,“你告訴我。”
著實被嚇壞了。她想象不出,是怎樣的事情,把長子惹到了那個地步;又是因著怎樣的虧心事,讓夫君惶惑懼怕到了那個地步。
“沒事。”程清遠語聲沙啞。這一句,是為著提醒程詢。
沒事?此刻方寸大亂,趨利避害而已。
程詢太了解父親。
再者,這事情瞞不住,北廖家總會有人設法告知母親。
程詢理一理前因後果,剔除與南廖家相關的枝節,對程夫人娓娓道來。
聽了原由,程夫人開始瑟瑟發抖;聽到中途,她轉頭看住程清遠,身形僵住,麵無表情。
程清遠的神色已恢複平靜,隻是無法應對妻子凝固在自己身上的視線,垂眸看著光可鑒人的地磚。
末了,程詢道:“娘,明晚北廖家的人會來家中,您可以在內室聆聽。”
“我、我明白你的意思……最不希望他做出這種事的人,是你。”程夫人說話有些吃力,舉動亦是,像是費了好大的力氣,才能轉頭看程詢,近乎無助地問道,“怎麼會這樣的?”
程詢動容。母親的痛苦、掙紮,在這一刻展露無疑。雖然清楚,母親很快就會恢複一門宗婦應有的冷靜、理智甚至無情,寬慰的話還是衝口而出:“娘,沒事,什麼事都不會有。”
程夫人緩了片刻,輕輕點頭,“對,對,我信你。”她勉力扶著程詢起身,“送我回房。”
母子兩個離開之後,程清遠喟然長歎。
.
廖碧君來到怡君的小書房,見怡君正伏案寫字,道:“忙的話我就等會兒再來。”
“忙什麼啊,習字呢。”怡君笑著放下筆,招手喚姐姐到桌案前,“你看看,有沒有長進?”
“真是的,你習字總沒個準時辰,方才我還以為你給哪個親友寫信呢。”廖碧君略帶嗔怪地說著,看過妹妹的字,由衷地道,“比我寫得好,好很多。”
“哪有。”怡君把座位讓給姐姐,自己則拉過一張杌凳坐了,“你擅長的是楷書,怎麼能跟行書放在一起比較長短。”
紫雲笑吟吟進門來,行禮後道:“大小姐,新做的冬衣已經送到二小姐房裏。”
怡君驚喜,“又給我做新衣服了?”
“有什麼法子?你又不肯做針線。”廖碧君故作無奈地道,“我看不過眼,又喜歡做針線,就順手給你做了兩套,還有兩套,是額外讓針線房做出來的。”
怡君喜上眉梢,“明日就穿一套,一定很好看。”
廖碧君也笑起來,“本來就穿什麼都好看。”
怡君把一盞茶送到姐姐手中,“等以後閑下來,我也好好兒做針線,做新衣服給你穿。”
“真喜歡才做,不喜歡就算了。”廖碧君笑意溫柔,“我別的不成,把你打扮漂亮些的本事還是有的。”
怡君笑得眉眼飛揚,“我曉得。”
廖碧君啜了一口茶,說起別的事:“我記得,今晚你這兒是吳媽媽當值,可我剛才問起,曉得她傍晚就走了。還有阿初,紫雲去外院的時候,正好碰見他離府,說是告了一日的假。你是不是安排給他們差事了?”
紫雲、夏荷聽了,曉得姐妹兩個要說體己話,悄然行禮,退到門外守著。
“是有些事讓他們辦。”隻要姐姐問起,怡君就不會隱瞞。一麵用茶點,她一麵把下午在墨香齋的見聞和盤托出,末了道:“心裏覺著不踏實,怕廖芝蘭遷怒我們,就防患於未然。”
廖碧君沒問怡君著手哪些準備,而是托腮沉思,好一會兒,輕聲道:“那你想想看,對付廖芝蘭的時候,能不能用上商陸?”
“嗯?”怡君不知姐姐是何用意,“怎麼說?”
廖碧君卻追問:“你隻說,能不能用上那個人?”
怡君誠實地道:“隻要好生謀劃,怎樣的人都能派上用場。可他不同,我不曉得你們之間的事。是以,怕你來日後悔,恨我今日不打消你這心思。”
“說什麼呢?”廖碧君半是落寞半是欣慰地笑了,“我進來之前,已經思慮很久。不單是給你添一顆棋子,更是想你幫我試探他。”她語聲低下去,“他仍是隻要前景不顧我的話,也就罷了,隻當從未相識。橫豎……也沒到非誰不可的地步……話都沒挑明呢。”
怡君凝視著姐姐,“眼前的事,假如你們已經挑明了呢?”
“那就不能更改了啊,不管是不是誤會,我都要等著他當麵給說法。不會試探他的。”說起這些,廖碧君有些不自在,轉眼看著妹妹清逸的字,“終身大事,若非父母之命媒妁之言,怎麼樣放蕩、不堪的人才會視為兒戲?自己與別人的一生,是能輕易許諾的?”
“……”怡君仔細品了品姐姐的話,弱弱地應一聲,“哦。”她想,日後隻要有機會,就要讓姐姐注意周圍就存在的薄情人。
兒女情長、終身大事,不是有了約定就能成真。有些人能因為直覺選擇義無返顧,傷痕累累也不後悔,而姐姐,若有了盟約又被辜負的話……怡君幾乎難以想象後果。
廖碧君則拾回了先前的話題:“倒是給我個準話啊,可不可以幫我?”
“應該可以。”怡君笑著應聲,“我試試。”
.
上午,程府學堂。
如先前說過的,程詢布置給怡君的功課是畫馬,並拿給她一本附有詳盡批注的小冊子,“名家說過的一些心得,有人記錄在冊,你看完再嚐試。今日若是來不及,便改日再動筆。”
怡君稱是,笑盈盈回到座位。
“你的水墨不錯,駐足不前未免可惜。”程詢遞給廖碧君一冊畫譜,“用心看看,盡量隔幾日就嚐試做一幅畫。這也是薑先生和葉先生對你的期許。”
廖碧君恭聲稱是,聽得這亦是兩位先生的意思,自然生出進取之心。
今日學堂不似前兩日那樣熱鬧,隻有程安等三名小廝時不時進來傳話、回事。程詢擺了一局棋,有一搭沒一搭地落子。
他心裏有些煩躁。昨夜,送母親回到正房,說了自己已經能夠鉗製北廖家。母親放下心來,隨後卻失聲痛哭,很久。她說他怎麼能做這種孽,又說你不該有這樣的父親,真不應該。
母親的痛苦一覽無餘,所以他不懂——前世母親為何那樣決然地幫襯父親,不曾譴責鄙棄?是不是父親先一步告知,並編排了一個可以獲得寬恕、諒解的理由?
應該是。
一定是。
否則,沒有理由可解釋。
這更讓他窩火。
怡君翻閱著手裏的小冊子,如獲至寶。名家的經驗之談,批注之人又分明是個中高手,時時表明不同的看法,讓人耳目一新——字也是極好看的。最重要的是,很多話適用於任何類型的畫作。
她看書向來一目十行,並不是囫圇吞棗,打小如此。隻是,看到中途的時候,她便不能集中精神。
沒來由覺得,坐在前麵的那個人有些不對勁。
她抬眼望向他。
手執白子,懸而不落;昳麗的眉眼間,隱有冷凝之意。
思忖片刻,找到了由頭,怡君拿著小冊子起身,走到程詢麵前。
“怎麼了?”程詢看向她,牽出柔和的笑容。
“有不明之處,請解元賜教。”怡君把小冊子攤開在案上,“筆者書、畫的造詣,分明不輸諸位名家,卻沒署名。我就想問問,解元是否知曉出自何人之手——可以的話,想尋找這位高手的字畫觀摩。”
程詢隻是問:“覺得字也過得去?”
怡君點頭。
程詢緩緩抬起左手,手掌翻轉,口中答著她的疑問,“出自我一位熟人之手。”
怡君留意到他左手的動作,立時會意,驚訝得睜大眼睛,看牢他。
笑意在程詢唇畔輕緩地蔓延開來,心中陰霾消散無形。這樣的她,很少見。
怡君很快斂起驚訝之色,循著話題應聲:“看來解元不便說,自是不能強求。”
“留心筆法,日後不難在別處看到。”前世傳書信給她,他都是用左手書寫。
“若如此,榮幸之至。”怡君眸子亮晶晶的,瞥一眼周圍,見沒別人,便用口型問他,“沒事吧?”
程詢心頭一暖,見廖碧君和服侍筆墨的兩名丫鬟沒關注這邊,笑著頷首,亦無聲答道:“沒事。”
怡君釋然,笑著行禮,拿著小冊子回到原位,專心閱讀。
他的視線則遵循心跡,溫柔繾綣地凝視著她。
這樣的時刻,塵世失去聲音,唯有綿長的暖意湧動。
.
前天製藝做得過關或如周文泰、淩婉兒之流,再次來到程府,展現自己擅長的才藝。
薑道成先去東廂房,給商陸安排事由,發現他有點兒無精打采的。等到了東院學堂,瞥過榮國公世子周文泰的時候,發現他也有些打蔫兒。
怎麼回事?黃曆上,今日分明是個諸事皆宜的好日子。薑道成不明所以,倒也沒放在心上,孩子們的心情好壞,與他無關。
半日下來,薑道成不得不承認,周文泰與淩婉兒雖然文章作得拙劣,音律方麵卻的確有天賦,前者的箜篌彈得引人入勝,後者的琵琶真有珠落玉盤之感。
有可取之處就好,日後不至於一看到這兩個人就憋悶。
.
午後,廖芝蘭置身書房,心緒紊亂之故,隻是呆坐。
昨日回來之後,介入父兄的密談,態度強硬地提出自己的條件:嫁入程府,至於是誰,還需觀望。
父兄雖然氣她的態度,卻對條件沒有疑議,到底是應允下來。就算是柳元逸落到了程府手中,父兄也有應對之辭,要賭的,是程府最終的抉擇。退一萬步講,程府幾年之內,都不敢對北廖家起殺機,隻能哄著順著。而幾年的時間,已足夠他們斡旋,找到新的出路。
至於她,昨日回府之前,安排下了兩件事。都不難辦,今日便可見分曉。
她這半日除了心焦,便是想聽到好消息的迫切。可是,好消息遲遲未至。
北廖大太太文氏麵若冰霜地走進女兒的院落,詢問之後,轉入書房,進門後冷冷凝視一眼,斥道:“孽障,跪下!我怎麼會養了你這般陽奉陰違不知羞恥的東西!?”
廖芝蘭震驚,一時僵住,語凝。
文氏抖著手點著廖芝蘭質問:“合著你所謂的出門走動,便是去外麵招蜂引蝶了!?”
廖芝蘭聽了,連忙起身走到母親跟前,辯解道:“娘,我哪裏是那樣的人?您這是聽誰胡說八道了?”
“胡說?”文氏怒極而笑,“半日而已,便有兩個窮書生托人上門提親,說什麼對你一見鍾情,愛慕你的學識談吐——你要是不在人前顯擺,他們怎麼敢這樣說?隻一個也罷了,兩個一起來給我添堵——你可真有本事啊,惹得那樣的兩個人為你爭風吃醋。你昨日不聽文詠的吩咐,到底出門去做什麼了?!”
“娘!”廖芝蘭越聽越生氣,怒聲反駁,“您怎麼連自己的女兒都不相信?平日裏總嘲笑南廖家大太太目不識丁沒有城府,您現在又是在做什麼?!怕是連她都不如!”
“混帳!”文氏幹脆利落地給了她一記耳光,“若你當真清白磊落,沒有行差踏錯之處,怎麼會有這兩日的事?平白無故的,程解元怎麼會厭煩你?窮書生手裏又怎麼會有你的小像?我隻恨這幾年對你太過縱容,今時眼看著就要鬧出醜聞!”
廖芝蘭耳朵裏嗡嗡作響,捂著疼痛發麻的臉,滿心的不甘怨恨:是誰?是誰用這樣的法子算計她?!
“再做定奪?”廖文詠正在氣頭上,話橫著就出了口,“要是沒那件事,十個你也配不起程解元!中人之姿、資質尋常,哪兒來的挑三揀四的底氣!平時說些不知天高地厚的話就罷了,怎麼到這時候還沒點兒自知之明!?”他瞪著廖芝蘭,“你是不是覺著那件事特別長臉啊?若是覺得拿捏著把柄有恃無恐,打定主意去他麵前示威,還是別見他了。少給我添亂!”
“你!”廖芝蘭站起身來,麵頰漲得通紅,“跟自己妹妹耍威風說誅心的話,算什麼本事!?”
“出去!”廖文詠喝道,“等我跟爹商議之後,自會妥善安排諸事,你什麼都不需問、不要管、”
廖芝蘭咬了咬牙,氣衝衝出門。回到自己的小院兒,喝了半盞清心降火的茶,丫鬟來稟:“淩小姐過來了,此刻已到垂花門外。”
淩婉兒昨日命人送來帖子,要在今日登門。
“請。”廖芝蘭從速換了身衣服,掛上笑臉,親自出門相迎。她與淩婉兒小時候就相識,閑來無事會相互串門,但沒交情可言。
她的爭強好勝在心裏,淩婉兒的爭強好勝既在心裏又在臉上。
不可否認,淩婉兒貌美,還有手段。出身並不顯赫,但很懂得經營人際來往,與地位不相上下的同輩人常來常往,更與幾個高門閨秀子弟攀上了交情。到這兩年,在富貴圈中風生水起,被捧成了街知巷聞的京城幾位美人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