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一萬步講,那到底是怡君的胞姐,她看重,他便不能冷漠待之。
——她幾時在言行間流露出對他雙親的輕蔑鄙視?他沒看到過,但她心中一定有。這種事,想法要埋在心裏,處事絕不能顯露,他會像前世一般,不在她麵前對廖碧君做任何評價。
這上下,程詢隻希望,商陸與廖碧君還未結緣。若已結緣……起碼得控製事態,不成為他和怡君今生緣阻礙的根底。
那些過往在心頭飛逝而過,程詢笑微微地看向程祿:“聽到一些事,我就看他們不順眼了,不行?”
“行,當然行!”程祿唇畔逸出大大的笑容,“您這不是有段日子沒跟人較勁了麼?要沒這事兒,小的真以為您被老爺說的改心性了呢。得嘞,有您這句話就行,小的更明白怎麼安排了。”說完匆匆行禮,快步出門。
程詢望著他的身影,笑了。程祿有忠心,腦瓜靈,反應快,為人處世還圓滑,種種相加,前世在他入閣之後,成了管家。
想到程祿提及的跟人起爭端,他回想一番,還真是。入秋之後,父親生怕他下場考試出岔子,把他拘在家裏,說你可千萬老實點兒、積點兒德,不然再聰明也會名落孫山,我可丟不起那臉。
門都出不了,哪還有與人不和的機會?
現在,到他實心交友、引動風波的時候了。
.
廖家姐妹巳時下課回家。
葉先生循例分別給二人布置了功課,隨後回了居處。
廖碧君從丫鬟手裏接過鬥篷,給怡君披上,係緞帶的時候輕聲問:“程解元那幅畫是不是特別出彩?你這小妮子,回來的時候可是特別高興的樣子。”
高興到底是為畫,還是為那人,怡君分不清,就隻是道:“的確特別出彩。你該留意到了吧?先生也特別高興。”
“是呢。”廖碧君微笑,“很久沒見你們倆這樣了,我瞧著也歡喜。”說著話,係上了緞帶,撫一撫鬥篷,“我們走吧。”
“好啊。”怡君攜了姐姐的手,踩著輕快的腳步離開學堂。姐姐的樣貌豔麗嫵媚,說妖豔也不為過,性子單純善良柔婉,婉轉拒絕一個人的請求的時候,定是遇到了了不得的大事。
跟她完全相反。
她的樣貌與姐姐不同,性子也是。要讓母親和哥哥說,就是脾氣不是好、不是壞,是怪。平日在親友麵前,很活潑;在外人麵前,遵循著那些累人的規矩;被誰無意間踩到尾巴的時候,脾氣就不歸自己管了。
母親偶爾會對著她犯愁,“你能不能給我列出個單子,把你看不慣的事兒都讓我知道?這樣,也能讓我避免你跟別家閨秀起衝突,小小年紀落得個特立獨行的名聲。一直如此,倒貼嫁妝都嫁不出去。”
從哪兒說起呢?她自己都不知道。這世間的無趣之處,不就在於有些人總在人前做出不可想象的事兒麼?偏生看客們還自持身份為著名聲不予計較,甚至還有逢迎的時候。
她沒顯赫的出身,也不在乎勞什子的端莊賢淑敦厚的名聲,為什麼要隨大流?
別說她這樣兒的了,就算是在閨中跋扈、囂張、驕矜的名聲在外的女子,不也有不少遇到錦繡良緣了?
遇到了,就珍惜;沒那福氣,就想法子不嫁。
今日,她遇到了麼?
廖碧君不知妹妹心念數轉,笑道:“爹爹要是不允我們前來,便沒你今日這般歡悅。眼下我們好生想想,晚間下廚做幾道菜,好不好?”
“好啊。”怡君立刻點頭,“做我們兩個都拿手的。”
“嗯!”
姐妹兩個說笑著回到家中,進到垂花門,便聽得怡君房裏的管事媽媽來稟:“城北的大小姐早就來了,大太太/安排了席麵。大太太臨時有客至,方才傳了話,讓二位小姐代她好生款待城北大小姐。”
廖碧君麵露訝然。
怡君則問:“此刻人在何處?”
進門後,葉先生便被楓林圖吸引,放緩腳步,凝眸望去。眼神先是帶著出於習慣的挑剔,隨後轉為喜悅與欣賞,一時間竟忘了給另外兩人引見。
怡君留意到葉先生的反應,心知那幅圖是佳作。葉先生看到合心意的好字好畫好詩詞,就像財迷看到了金元寶,雙眼放光,心神沉醉其間,要過一陣方可回神。
“成名的文人才女,都有著赤子情懷、率真性情,偶爾失態或意氣用事,不足為奇。”葉先生曾教導她和姐姐,“但你們是官家閨秀,就算再有才情,何時何地,都不能失了涵養。”
思及此,怡君步調如常,趨近程詢期間,覺出他在看著自己,緩緩抬了眼瞼。
程詢則在同時眼瞼微垂,調整心緒。再抬眼時,心緒平靜無瀾。
怡君看到他穿著一襲藏青色錦袍,長身玉立,挺拔如鬆。
麵如冠玉,劍眉漆黑,眸子特別明亮,眼神直接、銳利。像是在看人,又像是在看眼前人的門第、背景、性情。
二十餘年宦海沉浮,最常麵對的是爾虞我詐,時有冷酷強悍的手段,麵對人的時候,就算再注意,細微處也不能完全符合當下這年紀。這一點,程詢是知道的,便有意緩和氣氛,對她頷首,微笑。
怡君回以微微一笑,在他幾步外站定,屈膝行禮,“廖氏怡君,問程解元安。”
程詢拱手還禮,語氣溫和:“在下程詢。幸會。”
是溫然如玉、謙和有禮的做派,但怡君沒忽略他眼神帶來的壓迫感。她想,這大抵是個性格矛盾的人,而矛盾通常意味著複雜。
葉先生聽到兩人言語,回過神來,走到程詢近前,笑道:“這幅圖實在是好,方才真把我震住了,生出幾多不解之處。”
“怎麼說?”程詢做個請的手勢,與葉先生轉身落座。
“先不說。”葉先生笑意更濃,“我得考考學生的眼力。”轉頭吩咐怡君,“難得的佳作,要用心看。”
怡君稱是,轉到南牆前,凝神望向那幅畫。
畫中景致驚豔了她:楓林晚照,紅葉似火,林蔭路盡頭是拱形橋、小河流,再遠處,是起伏的山巒。
楓樹的樹幹遒勁,枝繁葉茂,光線有明有暗,顏色有深有淺;
輾轉在半空的紅葉輕盈飄逸,掐掉葉柄就能飛似的;
小河波光粼粼,映著五彩霞光,岸上有供人垂釣的藤椅;
遠山巍峨,形似含笑,又有秋日暮光下的沉靜寂寥。
一幅畫中,融合了多種純熟的技巧和手法,輕靈、厚重、朦朧、鮮活都體現得淋漓盡致。
這種繁複的畫,也隻有功底特別深厚的人敢作,各種技巧、手法不相伯仲,方能給人身臨其境之感,否則,一準兒露怯。這也是大多數人專攻一種事物、景致的緣故。
如果事先不知出自誰人之手,怡君一定以為是功底在二三十年往上的名家所作。
她忍著沒轉頭看程詢。
就算是天賦異稟,但他興趣廣泛,哪一樣都要占據時間分散精力。最重要的是,兩年前,葉先生曾帶著她看過他的水墨,那時已經功力不俗,但比起眼前的,真不夠瞧。
兩年時間,就能精進到這地步?要是這樣的話,他倒是真擔得起奇才的名聲,除了心服口服,還有點兒被嚇到了。
這時候,程福走進門來,對葉先生娓娓道:“有夥計送來了書桌、書架、座椅、文房四寶,還有一些擺件兒,是夫人和大少爺的意思。別的好說,隻是書桌書架較重,需得小的幾個抬進房裏,卻不知安置在何處。先生,您回房瞧一眼,吩咐著小的行事?”
“這是怎麼說的?”葉先生笑著站起身來,對程詢道,“貴府也太周到了,實在是受之有愧。”
“應當的。”程詢一笑,“要不要我過去幫把手?”
“不用,不用。”養尊處優的貴公子,她怎麼敢吩咐他做這等事?葉先生道,“我去去就來。”
程詢親自送葉先生到門口。
怡君隱隱聽到言語聲,隻當是葉先生在和程詢閑談,注意力不能轉移,慢慢後退,在遠一些的距離觀望。
是這樣美的一幅畫,初刻驚豔之下,她很想走進那條紅葉路;其後望見遠山,心頭罩上秋日清愁;此刻,縱觀整個畫麵,襲上心頭的是悲傷。
是不是意識到,再美的景致,到歲暮天寒時,將要化作肅殺荒涼?
是不是感知到,作畫人落筆時,心中盈滿孤獨離殤?
離殤?是對秋日,還是對哪個人?
怡君定一定心神再看,紅葉、河流的靈動美麗分明叫人歡喜,與整幅畫的氛圍不符。
她錯轉視線,告訴自己停止研究這幅讓她陷入混亂的畫。
“怎樣?”隨著趨近的腳步聲,程詢和聲詢問。
怡君轉身麵對著他,由衷道:“美輪美奐,太少見。可越是細看,越是不解。”
“是麼?”程詢揚眉,笑,“不妨說一說,我洗耳恭聽。”
“好。”怡君盈盈一笑,屈膝一禮之後,把方才所思所想簡潔又委婉地道出。
程詢認真聆聽,隨後做出解釋:“畫中景致,並非憑空杜撰。忘了是哪一年,我曾身臨其境,所見一切,像是烙在心頭。已經畫過很多次,這一幅勉強還原了當時所見的七/八分。與其說是功底見長,倒不如說是熟能生巧。現在若讓我作水墨畫,興許還不如兩年前。”
怡君將信將疑,凝著他的眼眸,靜待下文。
“畫自己真正喜歡、懷念的景致,畫筆應該會多一些靈氣。這和作詩應該是一個道理,婉約、豪放、愁苦都寫得好的天才不多,有不少人,生平作詩幾百首,膾炙人口的卻屈指可數。”程詢硬著頭皮給她擺這樣的道理,“我可能很多年隻有這一幅拿得出手。”
那就太可惜了。怡君說道:“不會的。”
“但願。借你吉言。”程詢唇角上揚成愉悅的弧度,目光是克製之後的溫柔。
他這會兒的笑容,讓她腦海浮現四個字:如沐春風,與此同時,心跳漏了半拍。該回避,眼瞼卻不受腦子的支配,回眸凝視一會兒,才能錯開視線。
他到底是怎樣的人?從相見到此刻,沒多久,卻引得她差點兒犯花癡。說起來,自認真不是沒見過世麵、沒看過俊美男子的人。
所謂的妖孽,怕就是他這種人吧?
揶揄自己的時候,把他也帶上了。
程詢捕捉到她細微的表情變化,莞爾而笑,心穩穩落地。
怡君問起最受困擾的意境的問題:“怎麼會讓人有悲傷之感?”
“有麼?”程詢一本正經跟她裝糊塗,“我怎麼沒看出來?”
怡君心說,這興許是這幅畫最精妙之處,你要真是看不出,該說可惜還是可歎?轉念一想,不可能。她認真地審視著他的眼神,笑意浮上眼底,“程解元,畫筆見人心,否則,便一絲靈氣也無。”
那句“畫筆應該會多一些靈氣”,是他之前親口說的。凡事不過心的話,怎麼能做好?
她委婉地表達出“你怎麼能理直氣壯地敷衍我”的意思。
程詢笑出來,現出整齊瑩白的牙齒,繼續賣關子逗她,“這事兒吧,說來話長。我聽說過,令尊、令兄喜作畫,眼力尤其好。”喜歡不假,畫技不佳,眼力是一次次吃虧買到贗品練出來的,“過兩日,令尊令兄休沐,我要帶著這幅畫登門求教,也要問問貴府有沒有類似的畫。到時他們的看法若與你大同小異,我會如實告知。”
葉先生返回來,見兩人神色間已無生疏,分明是敘談過了,對怡君道:“回去做功課吧。”
怡君稱是,道辭離開。
葉先生問程詢:“我這學生是何看法?”
程詢耐心地複述一遍。
“倒是與我看法相仿。”葉先生麵上不動聲色,語氣卻更為輕快,“那麼,程大少爺,給個解釋吧?”
程詢笑起來,“容我賣個關子,過兩日您就會明白。”
“你啊,”葉先生沒轍地歎氣,“也不怕把我急出病來。”
程詢笑了笑,“您少不得跟我上火,我就用這幅畫賠罪,待得請人品評完,裝裱好了送給您。”如此,怡君也能偶爾看到。偶爾就好。到底,這畫中氛圍,對十幾歲的她沒有益處。
葉先生大喜過望,“這可真是想都沒敢想的事兒。”
程詢溫言道:“既然能入您的眼,得閑就看看,定能幫我找出弊端。況且,程府下人難免有疏忽之處,平日還需您費心照顧薑先生。您看我順眼些,薑先生也就看我順眼些,是這個理兒吧?”
葉先生笑起來,“這話說的,足夠我三五年內心花怒放。不論怎樣,先謝過了。”程詢不是尋常子弟,向來言出必行。
“您客氣了。”
葉先生惦記著兩個學生,又敘談幾句,道辭回了學堂。
隻剩下了自己,程詢慢慢走到太師椅前,動作緩慢地落座,輕輕地籲出一口氣。
疲憊入骨。
方才倒沒覺得。心魂全然沉浸在相見的喜悅之中,加上她又不是能敷衍的人,要全神貫注地應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