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兔▂在▂線▂閱▂讀▂

1264年,忽必烈從蒙古的哈拉和林遷都北京,無意之中向歐洲商人打開了中國的大門;這些商人通常沿橫貫歐亞大陸的商路經商。最早到忽必烈新朝廷來的歐洲人,並非外交使節,而是兩個威尼斯商人:尼科拉波羅和馬費奧波羅。然而,首次到達香料發源地印度和東印度群島,比到中國具有更大的經濟價值。香料向來由兩條路線運往歐洲;或經由紅海和埃及,到黑海或地中海東部各港口;或進抵波斯灣,再由商隊將貨物防運到這些港口。第一條路由阿拉伯人和威尼斯人控製;阿拉伯人用船將香料運到埃及,威尼斯人再從亞曆山大港將貨物運往歐洲銷售。第二條路由波斯和美索不達米亞的(伊兒汗國)蒙古統治者和熱那亞人控製;熱那亞人在港口轉運站等候香料。

然而,熱那亞人並不滿足僅僅在黑海航行。他們乘小巧的輕舟從亞速海沿領河而上,或許是坐牛車穿過狹長的地帶,到達伏爾加河,再從這裏前往裏海和波斯。這樣,熱那亞人便可到達波斯灣,直接去印度和東印度群島。在那裏他們發現,香料在原產地非常便宜,而過去幾個世紀中,一批批經紀人在東南亞生產者和歐洲消費者之間撮合經售,從中謀取了巨額利潤。

蒙古統治下的和平時期,陸上貿易的恢複隻是短暫的。原因之一是,1368年蒙古人被趕出中國,蒙古帝國全麵崩潰,從而使中亞再度分裂,導致歐亞大陸間的貿易瓦解。更重要的是,伊兒汗國的合讚汗(1295-1304年)改宗伊斯蘭教,無意之中切斷了歐洲人去香料群島的運輸路線。從此,幾乎所有的香料都是沿紅海至尼羅河航線,用船運輸,使阿拉伯和威尼斯經紀人獲得巨額利潤。但有些歐洲人不願繼續支付昂貴的價款,尤其是他們現已知道香料的產地及其價格,從此開始尋找避開穆斯林這一障礙的新道路,結果達伽馬開辟了一條環繞非洲的劃時代的航線。

三、技術傳播

穆斯林帝國和蒙古帝國,不僅影響了歐亞大陸間的貿易交往,而且影響了技術的傳播,三角帆船就是一個明顯的例子。這是一種高大的、三角形縱帆帆船,一直為阿拉伯人所使用。但在地中海,埃及人、腓尼基人、希臘人和羅馬人卻使用一種橫帆帆船;這種帆船氣候惡劣時較易於駕駛。不過,阿拉伯帆船操縱更加靈敏,能逆風航行,並能在河流和狹窄的水域裏搶風轉變航向。由於這一點,它不久便在地中海東部諸地區代替了橫帆帆船。到11世紀時,它已成為正式的運輸工具,遍及地中海。盡管這種三角形的帆船是阿拉伯人隨穆斯林入侵傳入地中海的,但今天卻被稱為“拉丁”或‘三角”帆船。後來,這種帆船又從地中海傳到大西洋。15世紀,葡萄牙和西班牙船舶設計師,將橫帆帆船的前桅和三角帆船的主桅及後桅相結合,製造出了三桅船,它可以在任何天氣裏航行;使哥倫布和達伽馬的遠洋航行成為可能。

穆斯林帝國橫跨北非、中東和南亞,同歐亞大陸各地區保持聯係,從而疏通、調順了知識、技術以及商品的相互交流。850年至925年,居住在巴格達的一位阿拉伯醫生和科學家的下麵這段敘述,可作為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