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樣,屈辱記憶並非圓明園的全部曆史。倘使中國人心懷高遠、馳騁古今,所應銘記的就不僅是那場播撒屈辱的大火,更應探索圓明園曆史的 全部,銘記“萬園之園”背後所承載著的“凡爾賽夢”或“盧浮夢”。
其二,著眼未來,人類曆史就是一個不斷創造、不斷謀求曆史增量的過程,一個循序漸進、點滴積累的過程。為此,我們理應鼓勵創造,因為人類一切增量曆史都源於創造的累加。曆史存量加上增量將轉變為一個更大的存量,見證人類文明的成長。
學會透過增量曆史來看世界,既有益於我們以更實用、全麵的眼光來理解曆史、續接曆史,更可幫助我們摒棄那些糾纏於政經之上的無謂的時代虛榮。
我們為什麼反對“GDP崇拜”?無疑,財富與經濟的增長可被視為一種曆史增量,但是僅以統計報表來計量一個時代是遠遠不夠的。兩位經濟學家互相“買吃狗 屎”的經典寓言同樣揭示,那些與創造無關的交易不會提供曆史增量,正如以掠奪為目標的暴亂與“偽革命”不會增加人類財富一樣。
總結曆史,今人所以“慎言革命”,是因為革命會帶來曆史增量,也可能消減曆史存量。法國大革命的馬車不僅帶來了《人權宣言》,同樣撞斃了無數無辜的市民。我們譴責曆史上的武鬥與文革,是因為看到了這些運動對好傳統與樸素生活的破壞,看到了曾經積累的曆史存量毀於旦夕。
錢穆在《國史大綱》篇首開宗明義,稱一國之民“對其本國以往曆史略有所知者,尤必附隨一種對其本國以往曆史之溫情與敬意”。顯然,我們理應將這種“溫情 與敬意”投向那些為提供曆史增量的創造者。對於毀滅人類前程的“新世界締造者”,希特勒之流,是談不上“溫情與敬意”的。
有人問,希特勒給人類帶來了教訓,是否意味著一種曆史增量?當然不。理由是,曆史教訓的意義完成並非來自希特勒本人,而是來自充分汲取了曆史教訓的後來者。苦難並不會帶來曆史增量,是那些積極反思並超越曆史的創造者克服磨難、書寫了人類進步史。
日子海水般逝去,昨日的種子,已經長成了向日葵。中國轉型至今,我們更能體味到胡適所言“爭自己的自由,就是爭國家的自由”的深刻內涵。在走向開放社會 的偉大征程中,每個人爭自己的自由,不僅盤活了自由的曆史存量,也完成了自由的曆史增量。從增量曆史角度說,我們相信,無論是對於個體還是群體,隻有不斷 創造,做好“人生的加法”,才能做好“曆史的加法”,也隻有不斷創造,才能真正埋葬創造被毀滅的屈辱。
女人的身體,男人的目光
幾個即將畢業的女大學生,成群結隊在畢業前拍了一些學士照。隻是因為擺出“輕佻性感”的pose,便被一些網 民罵了個狗血淋頭。據稱,這些“最大膽”、“最前衛”學士照,是故意“拿大腿做文章”,它不僅褻瀆畢業服、褻瀆了老師,而且褻瀆了知識與教育,甚至有網民 痛斥這是高學曆女生扮“野雞”、“妓女”的墮落行為。
中國教育竟然如此脆弱,隻因幾位女生的拍照就被“褻瀆”了。然而,隻是透過網上流傳的幾幅照片,便一口斷定這些女生“拿大腿做文章”,著實冤枉了這些孩子。如果觀者細心,不難發現,那些在學士袍外斜劈出來的大腿,甚至還裹著一條嚴嚴實實的牛仔褲。
有什麼樣的目光,便有著怎樣的心靈。傳播學理論同樣認為,任何意義的完成,關鍵在於信息接收者。一方麵,它意味著我們因此獲得了解釋生活的主動性,另一 方麵,也意味著我們可能因為自己的偏見對信息發送者進行觀念上的附會與迫害。後者在這件上的具體表現是,一些不知青春與權利為何物的衛道士,在觀念上撩開 了這些女生的牛仔褲,並指責她們猥褻大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