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常見麵見正在陝郡的高仙芝說:“我連日血戰,但賊鋒銳不可當。今潼關無兵把守,若是叛軍搶先入關,則長安危險,陝郡難守,不如引兵先據潼關,以阻止敵鋒。”
封常清雖然屢戰屢敗,但還是即使且敏銳地看出了戰略要害處,潼關是扼據關內外的雄隘,守可保長安,進可取洛陽,是曆來兵家必爭軍事要地。而陝郡多平原,在這樣的地理作戰,官軍本就缺乏軍事素養,又無險可守,絕難與範陽勁騎抗衡。
封常清提出的方案,與深陷窘境的高仙芝一拍即合,他們放棄陝郡,引軍向西占據潼關。占得潼關之後,高仙芝整頓軍隊,布置關防。
晚來一步的範陽軍,在潼關前進攻失禮。
高仙芝撤出陝郡,關外大批地區紛紛失陷,偽將崔乾佑奉命進軍陝郡,臨汝、弘農、洛陽、雲中五郡。不戰而降。
雙方的重頭力量,犬牙交錯於潼關一帶,潼關是長安的屏障,由此成了天下矚目的焦點。
在關中地區,李隆基所租子的軍隊集結,遲遲不能完成,人心惶惶,唯恐潼關失守,長安不保。
與長安形成鮮明對照的洛陽,則是另一派景象,安祿山悠哉悠哉,開始籌劃登基之事。忙於帝位,他的部隊逗留不前,已經延誤了最佳的戰機。
唐各地軍隊爭取到了時間,盡管姍姍來遲,但終究完成了在長安的集結。
安祿山任命一大批官員,讓這些將領帶兵向東發展,他們進軍順利,官軍尚未見到影子,便聞風喪膽而逃,各州縣城頓然成了空城。
河北的顏真卿,招募勇士一萬多人,他舉行了誓師大會,公開豎起了討伐安祿山的旗幟,將士們被他聲淚俱下的演說所感動,人神共憤,氣氛高漲達到沸點。
就在此時,偽將段子光帶著李澄、盧奕的首級,傳示河北諸郡,抵達平原之後,正好自投羅網,顏真卿當即喝令命人將段子光拿下腰斬。
繼而,顏真卿將兩位烈士的首級裝上蒲身,進行了隆重的葬禮,都親自吊祭,一葬一祭,更是獎勵了士氣。
星星之火頓時燃起,鹽山尉穆寧及時與顏真卿配合,殺死了偽景城太守劉道軒,獲得了五大船盔甲武器,攜帶首級,對景城太守進行勸說,既迫於勢,又敢於義,景城太守趁勢而起,收鋪了安祿山的謀士嚴莊的家族,全部處死。
各郡守聞顏真卿倡義,紛紛響應,饒陽太守盧金城,拒絕偽太守上任。三者各聚兵馬數千或上萬,共推顏真卿為盟主,讓他統一調度軍事。
安祿山獲悉河北兵變,速速派遣張獻誠率領上穀五郡團結兵馬,圍攻饒陽,要他務必將同盟扼殺在搖籃之中。
增援長安的兵馬集結完畢,李隆基開始布置軍事防務,任命勇往李鱗為山南節度使,潁王李繳為劍南節度使,二王遙領。與此同時,涼王李躍在南詔已經取得勝利,南詔投降表願徹底歸附大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