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隆基問何以見得?
楊國忠極為自信地道:“陛下試召安祿山入朝,他肯定不敢來。”
於是,在天寶十二載臘月,李隆基就下詔傳送到範陽,要安祿山入朝。
安祿山在範陽,一接到李隆基的聖旨,他一看就明白了這是楊國忠在搞鬼,楊國忠在騙他入京,但是他又不得不去。安祿山做了權衡之後,他在天寶十三載年初,就馬上來到華清宮,麵見李隆基。
李隆基在朝廷看到安祿山,心裏非常高興,說明自己看對人了。
安祿山邊拜邊泣,非常悲切地傾訴道:“臣本是胡人,賴陛下寵濯而有今天,但遭到楊國忠的妒忌,臣的死期不遠了。”
李隆基被他的愁容哀語所打動,憐憫之心頓生,勸他不要胡思亂想,還拿出幾萬簪錢給他壓驚。
安祿山暫住在長安,但是他內心片刻不能寧靜,如坐針氈,苦苦思考怎樣才能使得皇帝不懷疑,最後得出的結論是要像往常一樣,繼續大大咧咧的麵對皇帝就可以了。沒過幾天,李隆基就徹底相信了安祿山,並且對安祿山更加信任,為了彌補對安祿山造成的感情空白,李隆基下詔書準備定安祿山為宰相候選人。
這次政治試驗,楊國忠的話失了準頭,致使他以後有關這類話題都被李隆基認為是癡人說夢話。
楊國忠那個這下子急了,竭盡全力阻止道:“安祿山雖有軍功,但目不識丁,難以擔當宰相。若是製書下達,四夷必笑我天朝無人。”
李隆基覺得有道理,就稍微改變注意,改授安祿山為左仆射,給他兩個兒子分賜了三品官,作為補償。
安祿山沒能拜相,按理說逃過此劫,應該謝天謝地,但是安祿山不是常人,他是一代梟雄,專注李隆基對他的歉疚感,安祿山趁機提出請求閑廄,朔方群牧使等職務,以獲取戰備中最重要的資源之一——馬匹。
出於歉疚,李隆基爽快地答應了他的請求。
得到了馬匹的控製權,安祿山索性心裏發狠,為了收買軍心,加強部屬的級別,他又上奏說:“臣所屬部將討伐奚、契丹、九姓同羅,功勳卓著,望陛下能不拘常格,破例加賞,請寫任命書,由臣到軍中授發。”
李隆基大筆一揮,竟然就授了五百多人為將軍,兩千多人為中郎將。
陽春三月,政治上滿載而歸的安祿山,結束了兩個多月的長安生活,告別李隆基,返回範陽。行前,李隆基解下身上的禦衣相賜,安祿山頓時現出了受寵若驚的樣子。
在長安的兩個多月,安祿山表麵上榮耀無比,實際上卻過的膽戰心驚,他非常怕,怕楊國忠的加害,簡直度日如年。從而到了能走的時候,迫不及待地走了,恐楊國忠借故把他留下。策馬如疾風般地除了銅管,乘船順河而下,纖夫十五裏一換,晝夜兼行,沿途不停,日行三四百裏,直趨範陽。
月夜風高,長安城的一處街坊內,兩個黑影在陰暗的角落中。
“為何不出手徹底除了此人,以絕後患!”其中一人氣急敗壞地問道。
“公子有令,不得對其出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