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宋卡城主吳誌生公爵在農曆十一月二十五日擊敗了敵軍。
此後,賽武裏、夷陵和猜素林城主,以及拉亞穆甲子爵、坤當唐他和奈昌(禦侍)男爵,分別從他們的陣地向敵人發起了進攻,殺死了五六名殘敵。自營地陷落之後,吳誌仁侯爵已經把一門大炮帶到了吞島廟,去炮擊在凱布拉的敵軍。侵略者的五個兵營被大炮擊毀並起火燃燒。
戰鬥結束的時候,敵軍的九個營地都被攻占,在班甲丹、盧昌山和南甲猜,被擊敗的殘敵經由甲倫逃往乍納去了。在考森山和巴拉的另一股敵人也敗退到乍納去了。
農曆四月二十七日,威遷那龍侯爵抵達了宋卡河口,但由於風大浪高,他沒能進港。吳誌生派船把他接到了宋卡府。
斯裏比巴他那·拉乍科沙侯爵率領的暹羅軍隊後來到達宋卡,在郊外的丹邦博布紮營。他在宋卡理政兩年,在山上修建了一座塔,然後返回曼穀去了。(暹羅軍隊之所以抵達宋卡較晚,是因為暴風雨的原因,部隊才行動遲緩)。
值得注意的是,暹羅軍隊在賽武裏俘虜了幾個暹羅人(泰人),而在暹羅軍隊中也有好多穆斯林,所以這並不是一場宗教戰爭。
1842年,國王拉瑪三世詔令宋卡城主吳誌生在城中心建造一座勝利紀念柱。吳誌生是一個虔誠的佛教徒,他還在宋卡修建了三座中式寺廟和一座城隍廟,祈求菩薩保佑、風調雨順、國泰民安。
城隍廟位於美人街中段,是一座完全的中式風格廟宇。據說這個廟很靈驗,凡是做了虧心事後去城隍廟賭咒的,往往會遭到報應。善男信女深信不疑,廟內香火鼎盛。該廟宇還獲贈拉瑪三世的禦賜檀香木一柱、聖燭一支和其他各種祭祀品一批。檀香木就安置在香案和神龕之間。
在吳誌生當政的1817至1847年的三十年間,宋卡的建設發展很快,正式成為最熱鬧的中心城區。之前的宋卡行政中心,一直在宋卡湖對岸的廉鬆。
吳誌生會說漢語,遵守傳統的中國文化禮儀。他愛護族人,叮囑他們要團結友愛。他性格暴躁、英勇善戰、建功頗多。
宋卡城主吳誌生侯爵貌似老虎,其實心地善良,喜歡舞台劇
吳誌生治政有方、威嚴無比,民眾對他很是敬畏。
宋卡第八世吳氏城主乃參(吳登箴)侯爵記載的曆史文獻說,人們害怕吳誌生侯爵,對他畏之如虎。他的嗜好是在華考奠(以前叫班西沙考)周邊獵殺老虎,那裏至今依然有一座路邊的屋子。過去,這座路邊小屋的建造是為從事商貿的路人提供休憩,建築材料用的是磚頭和水泥,為的是防止老虎的闖入。
獵虎使得宋卡城主的部下官員每年都有死傷。吳誌生還有一個奇特的方法處死敵人和犯人,在宋卡府和馬來半島地區造成了人們的恐慌。
記錄說,宋卡府城主吳誌生侯爵被人們起了個“宋卡老虎”的綽號。這方麵,乃參侯爵澄清了吳誌生侯爵的手段為什麼這麼殘忍和奇特的理由,因為他想牢牢地控製住南方,在當地樹立威信。宋卡的軍隊數量有限,他采用殘酷的手法在這些城府開展心理戰術,造成人們恐懼,防止他們反叛。
除了因為恐懼而導致的“宋卡老虎”綽號之外,記錄還說,吳誌生侯爵喜歡舞台劇和民間歌謠。他還信奉佛教,頒布了66條經文戒律,229條佛語和97條大法。聽起來這是矛盾的,但也許是真實的。
宋卡城主喜歡舞台劇(洛坤劇)。下麵介紹一下“洛坤奈”(洛坤劇的一種表演形式)的曆史背景。
自大城府時期起,專門由女演員表演的“洛坤奈”就在宮廷裏上演了,但王室的其他成員、達官貴人和平民百姓是不可以觀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