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去的曆史書上沒有出現過宋卡這個地名,隻提起過沙庭城。
在佛曆的十二至二十世紀,現在的宋卡湖東邊有一道巨大的沙坡。
這個高地沙坡有5—12公裏寬,80公裏長,由於其地理位置優越,遠離高山和森林,沒有疾病的困擾,而且適合耕種、定居、建造房屋和寺廟,所以大批人群從宋卡湖西邊遷徙過來了。
由於靠近海岸,商品貿易很快就發展起來了,宋卡成為馬來半島北部一個重要的海港。
老城區叫沙庭城,在佛曆十二世紀,宋卡湖周圍有幾個印度教定居點。
根據《隋書》記錄,中國人稱這個地方為“赤王國”或“孫姑拉”,隋朝曾派遣兩名使者到過沙庭城。這個城市是個獨立的王國,由一位國王所統治,其領土橫跨也拉、吉蘭丹和甲米府,與盤盤王國為同一時期。
但沙庭城後來成為諸如扶南、蘭卡蘇卡和室利佛逝(三佛齊)等強國的殖民地,他們想控製馬來半島周邊的貿易航路。
1.扶南王國
前麵已經敘述,扶南王國存在於公元130—607年,位於泰國的北部,包括現今的老撾和柬埔寨。扶南人大都是高棉人,但王國由夏倫德拉王朝統治,其創始人是印度勇士混填。
經過長途跋涉,混填從印度來到扶南,娶了一位當地公主為妻,一起繁衍子孫後代,一直統治著這個王國,到了盤盤國王當政的時候才不幸被推翻和殺害。
因此他的後代逃走後在公元220年建立了盤盤王國,也就是現在素叻他尼的猜也區。
後來扶南王國發生內戰,死了很多人。王國內部找不到國王的合適人選,於是邀請盤盤王國的王室成員來扶南王國擔任國君。這個人就是混填·加雅巴爾曼。他在扶南王國的統治時期是公元470—514年。作者相信,扶南王國的版圖擴展到了宋卡。在混填·加雅巴爾曼國王的當政時期,來自印度南方的帕拉瓦人把大乘佛教引進到了扶南和盤盤王國。
2.蘭卡蘇卡王國
關於蘭卡蘇卡的領土範圍,一些教科書有不同的說法。有些學者說,這個地方包括了從新加坡到洛坤的土地,都城是泰武裏,港城是北大年。但另有人指出,蘭卡蘇卡的版圖是從達瓜巴(高巴)到董裏。
然而,宋卡肯定是蘭卡蘇卡王國的一部分。中國有關的曆史記載說,這個王國由一位君主統治,國民不分男女都留長發,上身赤裸,隻穿一條棉布紗籠。國王和貴族會在肩頭上披一塊布,並佩戴金色腰帶和耳環。
蘭卡蘇卡人信奉大乘佛教和婆羅門教,但後者後來皈依佛教。
3.三佛齊王國
三佛齊的建立,是由於扶南王國的垮台。混填·加雅巴爾曼國王在公元470—514年間統治扶南王國,後來由他的子孫繼位,最後被其前殖民地真臘王國所推翻。夏倫德拉王室成員帶領人們逃到了盤盤(今猜也),另有些人則遷徙到了更遠的地方,在蘇門答臘建立了一個新的王國,定都巨港(巴鄰旁)。這個王國占據了半個馬來亞,與盤盤王國交界(該地區可能是現在的北大年和吉蘭丹)。
夏倫德拉王室的另一支人逃往爪哇,發現了一個新的王國叫婆利(婆林),那裏的人們信奉印度教,而其他兩個王國則信奉大乘佛教。
三個王國合起來就是三佛齊王國,都城是巨港(巴鄰旁),這是中國高僧義靜法師(唐三藏)在公元685年的記載。義靜法師從東土大唐出發去西天印度取經時,在三佛齊停留過,他把三佛齊叫做室利佛逝,並說明其都城是巨港(巴鄰旁)。
公元607年,洛坤國王率軍前去攻打羅斛(華富裏的舊稱)和柬埔寨,任命他的兒子為柬埔寨國王蘇利耶跋摩一世。公元802年,統治巨港的闍耶跋摩二世國王奪取真臘王國,在完全退出三佛齊之前建立了高棉王國。公元597年,婆利王國攫取了蘇門答臘,逼迫當地居民從佛教皈依印度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