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作者的研究,泰國南部是各種族混雜的地區,海船經由泰國灣和安達曼海可分別抵達馬來半島的東西海岸。泰國南方人可分為以下幾種:

1.來自華南的蒙古人種

移民到泰國南方的蒙古人種有以下兩批:

第一批:約在2300—2400年以前,這批移民極有可能是來自華南廣西的壯族人(現在那裏還有約1700萬壯族人,他們的文化與泰人相近)。

這個新信息是泰國藝術大學的一項學術研究,他們發現壯族人是世界上最早使用青銅鼓的人。

廣西明江岸邊花山的岩畫,顯示了大批人群圍著這樣的銅鼓跳舞祈雨的景象。這些岩畫大概有3000—3500年之久,所以可以說,在接受中國和印度文明之前,青銅鼓是東南亞原始文明的一個象征。

大約2300—2400年以前,青銅鼓的使用已經通過陸路和海路在東南亞地區的大陸和島嶼傳播開來了,因為在泰國南方的東北、北部、中部和東部海岸都有這種銅鼓的發現。這些人很可能不是武士或戰士,他們也許不是從敵人那裏逃奔過來的,而隻是移民到了發達地區。

第二批:丹龍·拉乍努帕王子在1924年期間撰寫的《暹羅年鑒》一書中說,原住泰人來自中國的南方地區,包括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

他們受到其他人群的攻擊,退往南方各地,從新安頓在今天的泰國。

這些人被叫做泰人,他們在佛曆的十八和十九世紀間,清除了高棉的影響。

泰人與漢人和蒙古人之間發生過戰爭,而且每一場戰役都打得很激烈。後來在華夏中國進入“三國鼎立”的時候,泰人創建了哀牢王國。

劉備命令諸葛亮去平定由孟獲統治的哀牢國。

泰人騎馬乘象來迎戰了,這情景是漢人從來沒有見過的。但泰人兵員少,孟獲七次遭孔明生擒。哀牢王國承認戰敗,向漢人稱臣。

後來到了唐朝的時候,泰人在南方宣布獨立,於公元738年(唐開元二十六年)建立了一個新的南詔王國。唐朝皇帝奈何他們不得,因為南詔王國的國王皮羅閣非常強大。為在兩個王國之間建立兄弟般的關係,中國皇帝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皮羅閣。

然而皮羅閣還是不放心,他告誡子孫後代,如果北方的蒙古人進攻漢人,漢人會被打敗,但蒙古軍隊不會就此停止,他們會來奪取南詔王國。皮羅閣挑選了身強力壯的七個兒子,派他們去各地建立他們自己的城池,以後可接納從蒙古人鐵蹄下逃過來的漢人。

於是他的兒子們選擇在南方地區建城,包括農些、川塘、琅勃拉邦、清盛,還有素可泰、烏通和那空猜西附近的城池,以及在黑河、紅河和白河河岸的城池。

自皮羅閣宣布獨立五百年之後,正如他所預料的,由忽必烈率領的蒙古軍隊進攻漢人並入侵了南詔。泰人抵擋不住,逃往由皮羅閣兒子們建造的城池。人們的出逃並沒有停止,這樣的現象很可能蔓延到了泰國的南方。

2.來自雲南和爪哇的褐色皮膚人種

這個種族群體被稱為占族人,其正式名稱是奧斯特羅尼西亞人。占人是從雲南遷徙過來的,在爪哇和馬來半島(也包括泰國南部)安家落戶。占人與馬來人是同種族的。根據中國的檔案文獻記載,占人(或占婆人)皮膚黝黑、眼睛深凹,鼻子突出,頭發卷曲,做成了錫克人那樣的發式。他們還佩戴大耳環,用一塊布把從腰部到腳趾的身體全都遮掩起來。此外,除了冬天,他們就什麼也不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