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史載,早在公元十三和十四世紀的暹羅素可泰朝代,中國人就開始從廣東和福建兩省移民到暹羅(泰國)。
那時候的暹羅統治者鄭信王(鄭信大帝)是華人的第二代移民,因此他對中國移民非常友好,製訂了對中國商人的優惠政策。中國國內由於饑荒、戰爭和朝代的更替和官府的壓榨,百姓生活窮苦,廣東和福建沿海的商人和農民紛紛漂洋過海,到東南亞一帶去謀生
吳讓(字士侃)是福建省漳州府海澄縣山塘鄉西興村人,清朝乾隆年間的1750年,他渡海去暹羅宋卡謀生。根據“福建海澄吳氏世係”,他的祖上吳泰伯八十二世孫開始在海澄縣定居。吳讓是分居海澄縣後的第十四代,所以他應該是華夏古代吳國創始人和吳姓始祖吳泰伯的第九十六世孫。
1775年,吳讓(泰語名字YiangSaeHao,又稱吳陽)被鄭信王任命為宋卡總督(城主),成為宋卡吳氏王國的第一任統治者。他在暹羅宋卡創立的吳國,曆經八世城主,到1904年為止,延續了一百二十九年。
1.暹羅吳氏輩分
吳讓是一個非常傳統的華人。誠如第一章所述,吳讓後裔的名字,也來自他們宗譜的排序的一段古文。他兒子名字的第一個字取自其家族輩分的“文”。從他的長子吳文輝開始,輩分名字的順序如下:文、誌、仲、宣、登、樓、作、賦、映、雪、觀、書、禮、思、孫、子。
把這十六個漢字組合起來,就是一段古文:
文誌仲宣登樓作賦
映雪觀書禮思孫子
這首四句古文的意思是,立誌遠大、飽讀詩書,即使家窮無錢買油挑燈夜讀,也可借用雪光映照,以此勉勵吳氏後裔勤奮學習,爭取進步。
2.岱隆·素旺奇裏(吳大龍)博士
簡曆
泰國南方的政治家,精力充沛,擅長演說。連續十屆當選泰國議會議員(1986—2013)
1975—1976:泰國國立政法大學經濟學助理教授
1977—1981:政府發言人
1981—1986:參議院議員
1988—1991:內政部副部長
1992—1994:財政部部長
1994—1995:工業部部長
1997—1998:勞工部部長
1999—2001:副總理
2001—2010:國會議員
2010—2011:主管經濟事務的副總理
2011—2013:國會議員
其他專業活動
擔任過泰國議會各種經濟和行政委員會的主席職務。
在任職納宋卡家族協會主席期間(1996—1997),主持過納宋卡和素旺奇裏的編年史和族譜的修訂。
獲得的部分嘉獎
最高等級的泰國白象勳章和皇冠勳章。
學習簡曆
經濟學學士:泰國國立政法大學(1967)
經濟學碩士:菲律賓大學(1969)
經濟學碩士:美國夏威夷大學(1972)
經濟學博士:美國夏威夷大學(1975)
法學學士:泰國國立政法大學(2007)
其他培訓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領導決策”課程證書,2011年。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創造協作戰略”課程證書,2011年。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投資決策及行為財政”課程證書,2011年。
哈佛大學肯尼迪學院“引領經濟增長”課程證書,2012年。
劍橋大學繼續教育學院“英國法律途徑”課程證書,2012年。
注釋:
1.岱隆·素旺奇裏博士是宋卡第四任城主吳誌生(天生)的第八代孫。
2.暹羅時期的爵號分五等:
公爵:昭丕雅(ChaoPhraya)
侯爵:丕雅(Phraya)
伯爵:丕(Phra)
子爵:鑾(Luang)
男爵:坤(Khu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