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有就是有誌青年屢受挫折,頹廢之時或找女人宣泄或被情人拯救。我看過一本法國小說,叫《我的俄國母親》,講了一些他少年時的性經驗,怎樣被成熟的女人誘奸。他母親怎樣慫恿他去嚐試性。後來他長大了,一直有一種狂想,幻想他的母親怎樣誘奸了他,他和母親上床的過程描寫得挺過分的,他想重回他出生之地,去體驗一下在母親的子宮中是怎樣的生活,從母親陰道裏出來時是怎樣的感覺。這是一種既恨又愛漸趨變態的性妄想。即便對老外來說,他描寫的那種性妄想也是一種極端體驗了。
八十年代的北歐,那裏曾公開討論亂倫的問題。事情的起因是一位母親起訴自己的丈夫,說他誘奸或強奸了女兒,但女兒卻公開聲稱不是誘奸和強奸,而是她愛父親,像愛一個男人或情人那樣愛他。那父親也聲稱愛女兒,像愛一個女人那樣愛她。大家就討論這種亂倫是不是不道德,這個事件是不是違法?有一派指責這是亂倫,是不道德,當然傳統的性觀念肯定對此極為憤怒。但另一派則指出,隻要是出於愛情的性關係就都是道德的。亂倫之所以在傳統社會是不道德的是禁忌,是因為生育問題。後代的身心健康問題,血緣之間的性關係從遺傳上講很可能導致畸型兒,這是對後代不負責任,所以不道德。
但時代發展到今天,技術上完全可以解決性關係中的畸型兒問題,越來越安全的避孕措施已經消除了血緣性關係的畸型兒。┆思┆兔┆網┆
有了這種現代技術,父女之間因相愛而上床就不是什麼有害他人的道德問題了。
沒有血緣關係的性關係也會導致後代的痛苦。既是兩性相愛,隻要是兩性就足夠了,其他的都不重要,隻有兩性相吸相愛才是重要的。如果不把兩性相愛作為性關係中最道德的理由,那麼任何其他的因素所促成的性關係就更不道德了。所以,用血緣關係這個借口強行分離兩個真正相愛的男女,就是不道德的。
在咱這地方,不可能有這樣的討論。人家的這種公開化討論也沒有導致性關係的混亂,隻能促進人們對性關係的複雜性的深入了解。在當代中國,賣淫和第三者插足已經是中國人性關係上的常態,但很難形成公開的社會性討論。在影視劇中,表現這種東西一定要程度不同地附加上道德譴責,對妓女、對插足的第三者、對發生婚外戀情的丈夫或妻子,有著一種來自傳統觀念和主流意識形態的道德歧視。還有就是古今中外的文學傳統中對性關係的那種神化造成的。有人說,愛情是文學永恒的主題,實際上就是一種慣性的神化,或準神聖的東西在起作用。
王朔:就我接觸的大眾文化而言,這方麵的禁忌主要是由於政策的限製。當然這並不排除社會的潛意識中就有這樣的禁忌或需要。女作者肯定有這樣一種意識或潛意識,比較傾向於懲罰第三者,《牽手》就是這種傾向。
老俠:《來來往往》也如此,比《牽手》還強烈。
王朔:《牽手》這個東西也有明顯的政策影響。一九九六年搞出來以後,給了藝術中心,因為涉及到第三者插足,在道德上對第三者必須進行譴責,決不能出了這條界限,第三者不能成為主要角色。作者就擱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