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寶珊將軍四處會晤閻錫山、宋哲元、韓複榘,懇勸他們同仇敵愾,抗擊日本侵略者;又到西安與楊虎城、張學良進行了晤談。
“西安事變”發生後,鄧寶珊讚同張、楊義舉,他應處境艱難的楊虎城之邀,前往西安相商善後之策。
在西安,他根據中共中央一致抗日政策的精神,努力做各派之間的團結工作。他認為蔣介石除楊的決心已下,而楊進行武力抵抗又不可能,且牽動大局,經與楊磋商,決定自己出麵見蔣,為楊斡旋,由蔣給楊以“出國考察”的名義。
到南京見蔣介石時,鄧寶珊從容地對蔣說:“此次西安事變實在是一個非常事件,楊虎城誠然對不起委員長,但委員長素以聖賢之心為之,當按非常辦法對待。這樣會使中外人士更加敬佩!”接著,鄧寶珊又主動提出東北軍、西北軍整編問題,陳述了楊的要求。
第二天,蔣邀鄧吃便飯,席間答應讓楊虎城出國。
1937年6月,鄧寶珊在上海將楊虎城、楊明軒、宋綺雲等人送上了輪船,才放心地轉回西安、蘭州。
這一係列的活動,使得我們知道,這位將軍,是一位很有睿智,很有能力,很有才華的將軍,他利用自己的身份,救了許多人!也使得蔣介石對他十分有好感。
1937年10月,蔣介石將駐甘肅的新一軍與駐榆林的86師合編為21軍團,軍團長鄧寶珊即由蘭州飛榆赴任。
而鄧到榆與高雙成坦誠合作,組織7000人的伊東遊擊縱隊,挺進包頭附近抗戰。同月,日本占領晉西,大同等地失守,秦晉河防吃緊。鄧寶珊派出主力部隊封鎖包頭至賀家川(神府縣治地)以北河防,並在龍泉設立辦事處,與邊區溝通,商請八路軍後方留守部隊擔任賀家川以南至軍渡一線河防。10月28日,八路軍陳奇涵部入境,中共特委、縣委設在軍隊中,以民運部、民運科的名義活動。12月,國共兩黨簽文宣布綏、米、清、佳、吳5縣為統一戰線區,八路軍在龍泉建立警備司令部,國民黨派頑固派何紹南任綏德專員。
此時,本境邊區、國統區,統一戰線區彼此交錯。
而在整個抗戰期間,鄧與陝甘寧邊區一直保持著睦鄰關係。
其實,他和高雙成也很清楚地知道,自己的榆林的位置,如果不與共產黨的關係搞好的話,那他們的處境會很危險的!那邊的內蒙的沙王,沙王底下的某些人在蠢蠢欲動,想投日本,想獨立;東邊是天天想撲過來的日寇,西邊是馬鴻逵的騎兵,南邊是陝甘寧邊區,他們的榆林處於四麵受敵的!
當然,共產黨對於他們一直在做各種工作。
鄧寶珊還多次到延安,與毛澤東、朱德、賀龍等同誌晤談。1943年5月,共產國際宣布解散,蔣介石乘機掀起第三次反共高潮。鄧寶珊曾電邀南漢宸到榆林,共商對策。1943年6月,當蔣介石電令鄧繞道寧夏去重慶時;他有意經過延安,並留住二十多天。他受到毛澤東、朱德等人的熱情接待,相互徹夜長談。參觀了邊區的各種自己生產的東西,包括共產黨的中央領導幹部紡線線,震撼了鄧寶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