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5年正月,高雙成病故,左協中繼任22軍軍長。
此時,榆林還有一位大文武雙全的大將軍,那爺是一位很有威望的將軍。
誰呀,鄧寶珊。我之所以說這麼多人的名字,介紹,因為榆林解放,沒有這幾個人,是不行的!因為他們是互相有聯係的。
鄧寶珊,1894年11月10日誕生於甘肅省秦州直隸州(今甘肅省天水市)。其父鄧尚賢,原本是一位窮書生,後改習商,家道小康。他童年時讀過幾年私塾,十三歲的時候,父母先後去世。在哥嫂的撫養下生活。由於家庭經濟日現拮據,隻好輟學到蘭州謀生,在父親的朋友、回族人士馬尊義所辦的“駿川成”水煙廠當學徒,1909年夏,新疆伊犁新軍在蘭州招募新兵,鄧寶珊報名應募。當時,他尚不滿十六歲,不夠應募年齡,然而身材魁梧,臉上早已顯露老成之氣。招募者一看,確信他已成年,遂準入伍。
經過一個多月艱苦的行軍生活,鄧寶珊來到了伊犁,編入新軍標統楊纘緒部,不久被指定為士兵中的司書。從此,他業餘拜師,發奮讀書。後來在長期繁忙的戎馬生活中,他也從不廢讀,琴棋書畫無所不學。1910年,鄧寶珊經新軍協統部書記官金伯韜(甘肅人)介紹,與伊犁同盟會負責人馮特民相識,並於同年7月加入了同盟會。革命軍與清軍協統王佩蘭的部隊在伊犁以東精河、沙泉子一帶展開了激戰。也就是說,他參加了有名的伊利起義,向清政府發動了革命!
1917年,孫中山發起護法運動,陝西民黨起而響應,1918年年1月,鄧寶珊與董振武協助張義安在陝西三原起義,一舉消滅了陳樹藩所屬曾繼賢旅的一個團(團長嚴錫龍)。這次起義導致了陝西多方反陳力量的聯合,為陝西靖國軍的護法鬥爭趨向統一創造了條件。1918年1月27日,曹世英、胡景翼先後由耀縣、富平到三原,共組陝西靖國軍,分任左、右翼總司令,發出檄文討陳。1918年5月,於右任受孫中山之命潛回陝西,抵達三原。1918年8月,靖國軍總司令部成立,於右任任總司令,統一改編各部為六路,鄧寶珊隸屬於胡景翼的第四路,任靖國軍第四路營長、團長、副總司令。
1924年底,李大釗領導的中國共產黨北方組織,開始在國民軍中進行活動。從此,鄧寶珊受到共產黨政治主張的影響。
1927年1月,國民軍聯軍駐陝總司令部在西安成立。這是一個國共合作性質的臨時軍事政府,於右任任總司令,鄧寶珊任副總司令。有許多著名的共產黨員擔任了部、廳、局的領導職務。不論是民政、教育,還是軍事,他和於右任都依靠共產黨人進行工作。駐陝總部創辦了兩所幹部學校,即中山軍事學校和中山學院,均以共產黨人為學校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