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小平時任中山軍事學校政治部主任,陝西中共組織的創建人之一李子洲任中山學院副院長。鄧寶珊對當時在陝西工作的共產黨人,始終予以積極的合作和支持,與在國民軍聯軍擔任總政治部主任的劉伯堅建立了深厚的友誼。當年3月,經他和其夫人張玉燕介紹,劉伯堅與西安進步學生王叔振結婚。劉被迫離開國民聯軍後,其家屬一直由鄧掩護和供養,直到中共派人接走為止。
大革命失敗後,鄧寶珊同許多共產黨人保持了友誼,對遭受迫害的共產黨人與進步人士、進步青年,不論相識與否,都盡力加以掩護和幫助。同年五六月間,劉伯承在四川發動“順瀘起義”受挫後,輾轉來到西安,一行人隻剩下兩塊錢路費。當時,鄧與劉伯承不認識,卻立即叫秘書長葛霽雲設法轉去六百銀元,又開具通行證明,幫助劉伯承等人擺脫了困厄,順利經武漢,轉往南昌,參加了震驚中外的“八一南昌起義”。全國解放後,劉伯承見到鄧寶珊時還提及此事,表示感謝。
1930年,中原大戰爆發。馮玉祥邀鄧寶珊回河南,派往許昌協助樊鍾秀的第八方麵軍對蔣作戰,樊於作戰中被飛機炸死,鄧接任總司令。10月,馮、閻討蔣失敗,第八方麵軍師長焦文典嘩變投蔣,並挾持鄧寶珊由許昌南行,準備押解給蔣介石,鄧於途中尋機脫身,匿住在河南的原國民軍部隊中。11月,鄧去上海法租界“蟄居”。
在上海,鄧寶珊通過共產黨員葛霽雲、楊曉初等,與中共中央軍委的同誌保持接觸。1931年,中共中央軍委派劉仲華向鄧寶珊了解吉鴻昌的情況,並經鄧介紹,與吉鴻昌取得了聯係。這時,鄧寶珊還與從事反蔣的國民黨左派鄧演達有聯係。同年,劉伯堅從國外回來,先抵上海,鄧寶珊偕於右任與之秘密會麵。劉伯堅犧牲前回憶此事說,當時“鄧對我表同情,說我做的事情太早”。鄧寶珊的活動,受當時蔣介石特務的注意,他們勾結租界巡捕房拘捕了鄧寶珊,並企圖引渡南京處置,後由於友人、家屬奔走,請女律師鄭毓秀出麵保釋,方得脫險。
“九一八事變”後,經於右任斡旋,蔣介石同意鄧寶珊複出政壇。1932年1月,淞滬抗戰爆發後,國民黨政府準備西遷洛陽。鄧寶珊與楊虎城等被任命為洛陽的“陪都委員”。當時,甘肅地方軍與入甘的楊虎城陝軍孫蔚如部矛盾尖銳。鄧是甘肅籍的陝軍將領,又通達穩練,故楊虎城力薦他入甘調解,安定局麵。
1935年8月1日,中共中央發表了《為抗日救國告全體同胞書》,號召全國人民團結起來,為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而努力。鄧寶珊受此感召,奔走晉、冀、魯三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