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從未與四鄰發生過爭奪地盤的軍閥混戰,避免陝北遭受兵器血刃之禍。同時也盡其所能為陝北現代教育和工商業的建立和發展,做了一些有益的事情。
井嶽秀駐防陝北20年中,倡導地方教育,支持杜斌丞籌措經費,擴充榆林中學,創設女子師範、職業中學、榆林道立初級師範學校。還資助了一大批優秀青年在北京師大學習、出國留學(300餘人),有的畢業後回榆林任教,擔任各中學校長。並曾為蒲城堯山中學捐出大量書籍。這些都促進了陝北及蒲城文化教育事業的發展。為了促進陝北的經濟發展,他創辦了陝北地方實業銀行、榆林惠記工廠、太原惠記軍衣社、神木官堿廠等地方實業。本人還辦起了榆林裕惠號商行。1926年在榆林炮廠安裝了發電機、榆林職中實習工廠安裝起紡毛、製革機器,把現代化機器生產引進陝北,奠定了陝北毛紡、製革工業的基礎。
1931年南方遭受水災,榆林成立了“陝北救濟東南水災會”,井嶽秀為主席,決議各縣富戶殷商分等籌款,井嶽秀帶頭慨捐六個月的薪俸以資提倡,支援災區。
在“延榆”公路的建設中,井嶽秀任“陝北建築汽車路工程委員會”委員長,對陝北公路建設做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所謂山西閻老西修的是鐵路,而井嶽秀修的是公路。閻老西修的鐵路是窄軌鐵路,其他地方的火車進不來,而井嶽秀的公路,誰的汽車都可以開進來!這就是他們的區別。
乾隆二十四年(1759)知府趙銓引普惠泉水流入,至此,湖池常滿。民國7年(1918)春,井嶽秀辟湖池從關中引進蓮籽種植,並在湖池中建茅亭、架曲折木橋,四周種植柳樹,置石桌、石鼓凳、備小船。每年6、7月間,蓮花盛開滿池,故人們稱之為蓮花池。於右任題書“崧生公園”和“風歸遠挹陶長柳,遺愛常留召伯棠”楹聯,分刻在大門額上及兩側,以褒獎井嶽秀建園功績。至今,這個蓮花池都是榆林的一大景點!
也是這個井嶽秀,在民國初期,擔任榆林鎮守史,1925年在楊虎城率部南下西安遭遇圍城後,井本欲率部南下解圍,不期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宣布獨立後,內蒙又欲獨立,為製止內蒙獨立,維護蒙漢團結,隻能留守陝北,為捍衛邊疆統一,不惜愧對摯友。
1926年馮玉祥率國民革命軍入陝,擊敗劉鎮華鎮嵩軍,解圍西安,東出潼關,配合北伐軍會師中原時,井嶽秀部隊改編為國民革命軍第二方麵軍第八十六師,井嶽秀任師長,下麵編了兩個旅,一個旅長是劉潤民,下轄兩個團,分駐榆林、神木、府穀、佳縣、吳堡、橫山等縣;一個旅長是高雙成,分駐延安地區所屬各縣。
1931年“9.18”事變後,偽滿州國成立。為防止偽滿蒙勢力染指“成陵”,再次挑動內蒙獨立,井嶽秀派重兵守護“成陵”,並意將“成陵”由額爾多斯草原遷往榆林保護。抗戰開始後(時井已去世)鄧寶珊將成陵由額爾多斯草原遷往榆林,後由榆林遷往蘭州,才使這一中華民族的曆史瑰寶得以保護至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