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亥革命後,1913年廢府州製度,設榆林道。後又廢道,各縣由省直轄。
中央紅軍到達陝北,1937年陝甘寧邊區政府成立,本市除榆陽區外,各縣先後解放,在原蘇維埃政權的基礎上建立人民政府,設置龍泉、三邊兩個分區,分別管轄綏德、米脂、佳縣、橫山、清澗、吳堡和靖邊、定邊、安邊(後撤銷)。
1944年1月10日從綏德、米脂、清澗、橫山及延屬分區的子長五個縣各劃出一部分成立子洲縣,屬龍泉分區。
當時,神木、府穀之東區設神府特區,歸晉綏邊區管轄。
當時的梁玉海就跟著吳岱峰的部隊,駐紮在三邊,守著那個有名的鹽池。
……
榆林當時,是鄧寶珊的部隊,在哪裏守著。
其實,原來的榆林守將是國民黨軍閥井嶽秀,他的86師師部,一直駐紮在這裏。
井嶽秀,是陝西省蒲城縣人,其兄叫井勿謀,早年留學日本,結識了孫中山先生,加入同盟會,回到陝西鬧革命,是靖國軍首領之一。
井嶽秀父親去世後,家道逐漸中落。1902年兄弟分家後,井勿幕因債務無法應付,在井嶽秀的幫助下,離陝赴渝,投靠父親的朋友在重慶讀書。次年冬與吳玉章同行赴日本留學。
1905年7月24日,井勿幕在日本東京加入同盟會。同年冬,井勿幕奉孫中山之命並帶上孫中山給井嶽秀的親筆信,回陝進行革命活動。
在井嶽秀的幫助下,井勿幕奔走西安和渭北各地,秘密活動,數月之間發展同盟會會員30餘人,正是這期間,井嶽秀參加了同盟會,走上反清的舊民主主義革命道路。
以後同盟會的秘密文件經常存放在井家,井家在西安竹笆市開設的老商號公正和紙店,也成了同盟會的秘密機關和井勿幕在西安活動時的寄居之所,也是同盟會人員秘密聚會之地。
1907年,同盟會會員常自新等組織蒲城縣教育分會,井嶽秀擔任評議員,宣傳民主思想,進行革命工作。次年9月發生“蒲案”時,同盟會的秘密文件正是藏在井嶽秀家中,當時井不在家,井夫人隨機應變情急之中將同盟會秘密文件埋藏於院中菊花叢中。官府搜查終無所得。晚上,他回到家裏焚燒同盟會名冊文件,保護了陝西革命黨人的安全。
1908年冬天,在井勿幕的親自主持下,成立同盟會陝西分會,1909年成立了陝西省谘議局,井嶽秀被選為常駐議紳。為了籌措革命活動經費,兄弟倆商量,把家中多年珍藏的名人字畫,挑選出兩箱,交付張奚若帶赴日本換購軍火。為革命捐輸,無所顧惜。
辛亥武昌首義後,1911年10月22日的西安民黨起義響應,井嶽秀、李仲三和李襄初等參與發起,從此井嶽秀掌握了兵權。他英勇善戰、指揮有方,身受革命官兵擁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