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18年冬,井勿幕被害(時任陝西靖國軍前敵總指揮)。在北洋軍閥圍剿下,靖國軍逐漸兵敗。
1922年陝西靖國軍三支隊司令楊虎城兵敗率殘部退入陝北,井對楊有鄉誼友情,深交至厚,欽佩楊對革命事業的忠誠和堅強意誌,竭力維護楊的安全,頂著巨大壓力,堅決抗拒北洋政府的通緝令,收留楊部,並上報省方說楊脫離軍隊,在榆林閑住。從此兩人朝夕相處,親如兄弟。楊在榆林期間,突患傷寒,發高燒,昏迷不醒,病情嚴重時,井嶽秀每日必親自探視,詳閱中醫處方,並派人細心護理,直至病愈,才放心。
1925年為響應北伐,井嶽秀在榆林組織陝北國民革命軍,自任陝北國民革命軍總司令,楊虎城以陝北國民革命軍前敵總指揮的身份率兩團兵力南下西安,其後才成就了一番曆史功勳。
1933年,井應楊和省主席邵力子的邀請到西安,楊在歡迎井的大會上說:“沒有井師長的全力支援,就沒有十七路軍的今天。”
井嶽秀鎮守榆林23年,一直將維護蒙漢團結,捍衛邊疆統一當做其最重要的職責,而竭盡全力。1913年,適值外蒙受帝俄沙皇蠱惑而獨立,並暗中鼓動內蒙古六盟脫離中央。河套伊盟七旗同時受到影響,烏審旗大喇嘛紮木薩聞知井部到達榆林,便請井會商大計。井嶽秀憑借自己與蒙族首領的關係、超凡武藝、騎術及為人坦誠的態度,在會上陳述不可外附的七條理由,說服、勸阻王公內附。他的真摯,感動了王公貴族,隨將檄文和宣言發出。從此,盟旗王公們與他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互不幹擾,和睦相處,蒙漢人民往來交易更為活躍。
1925年在楊虎城率部南下西安遭遇圍城後,井本欲率部南下解圍,不期在蒙古人民共和國宣布獨立後,內蒙又欲獨立,為製止內蒙獨立,維護蒙漢團結,隻能留守陝北,為捍衛邊疆統一,不惜愧對摯友。
1931年“9.18”事變後,偽滿州國成立。為防止偽滿蒙勢力染指“成陵”,再次挑動內蒙獨立,井嶽秀派重兵守護“成陵”,並意將“成陵”由額爾多斯草原遷往榆林保護。抗戰開始後(時井已去世)鄧寶珊將成陵由額爾多斯草原遷往榆林,後由榆林遷往蘭州,才使這一中華民族的曆史瑰寶得以保護至今。
1935年冬,張學良和楊虎城飛往榆林,會晤井嶽秀,密談實現西北大聯合,停止內戰,聯合抗日的問題,井嶽秀表示讚同。後雖因其於1936年春早逝,未能親曆西安事變和七七事變等重大曆史事件,但他在維護民族團結,捍衛國家統一這一大是大非問題上,頭腦始終是清醒的。
20多年,井嶽秀積極主動與陝、晉、綏、寧甘鄰軍及伊盟王公搞好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