梆子胡琴響起來,戲開演了。
一陣小鑼緊敲,台子中央碎步走來一個打扮的花枝招展的小丫環,不知說了些什麼,就立在一邊。
又一陣小鑼慢敲,走上來一位打扮的端莊的,長的十分秀麗的小姐來,碎步輕搖,慢慢悠悠的,並開始唱。
先小聲,再大聲,等放開嗓子後,這二郎廟四周都能聽的清清楚楚,而且字正腔圓,唱的十分好。
台下四周靜悄悄的。
原來唱得是《西廂記》。丫環小紅娘正陪著小姐崔鶯鶯在普救寺的後花園中燒香,又是說又是唱,自是十分熱鬧。
反正過去的戲裏麵都有花園,什麼觀花報花名,為地是展示女孩子的聰明:比如張五可報花名;比如,二相公買水裏麵,丫環在哪裏報花名;牡丹亭裏麵杜麗娘不是也在花園裏麵做夢嗎:有亭台六七座,秋千一兩架。繞的流觴曲水,麵著太湖山石。
名花異草,委實秀麗得緊啊。嫋晴絲吹來閑庭院,搖漾春如線。停半晌、整花鈿。沒揣菱花,偷人半麵,迤逗的彩雲偏。
……
你道翠生生出落的裙衫兒茜,豔晶晶花簪八寶填,可知我常一生兒愛好是天然。
恰三春好處無人見。不堤防沉魚落雁鳥驚喧,則怕的羞花閉月花愁顫。
……
不過這裏唱的是西廂記,唱的是:玉宇無塵,銀河瀉影;月色橫空,花陰滿庭;羅袂生寒,芳心自警。側著耳朵兒聽,躡著腳步兒行,悄悄冥冥,潛潛等等。
……
其實台上唱的好辛苦,但是台下很少有幾個人能聽懂他唱的是什麼。
戲台上演的熱鬧,台下看的熱鬧,還有那些賣茶飯賣油餅子油旋和賣油果的生意做的紅火熱鬧,更有那些年少不懂事的娃娃們打打鬧鬧地亂添熱鬧。
……
且說這戲台隔著廟坡的大坡拐彎處的堖畔上,人早已擠的滿滿的了。又有一個瘦小穿的破衣爛衫的八九歲的女孩子背了個渾身穿的稀稀爛的粘滿黑泥的兩歲大小的娃娃想從豁口往上擠,卻被豁口一個高個兒十來歲的女孩子攔住了:“這是我們家的堖畔,不許你來!”
那背女孩的女孩回嘴:“那麼多人能上來,我為什麼不能上?我就要上來!”
豁口裏的女孩子道:“我不讓上,你就不能上!”
兩人一遞一句,你推我搡,互不相讓。
豁口裏的女孩身邊還站著個兩個男孩子,見那背娃娃的女孩累的氣喘息息,一個勸道:“姐姐,他們怪可憐的,讓他們上來吧。”另一個光拍著手笑。
那女孩刁蠻地道:“不,就不讓上!”又譏笑道:“紅眼女子,肮髒死人了,我就不讓你上來。這是我們家的地方。”
那被叫紅眼的女孩更惱了:“你惡什麼?是你家的又怎麼了?站站怕什麼?憑什麼罵我?罵我紅眼?說不是你將來是紅眼,當下你想學還學不來呢!”